当流星划过天际时,它留下了一缕若隐若现的痕迹,其实生命的发展也留下了一条轨迹。在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各个岩层中不同的化石来探讨我们的地球母亲所经历的,风雨历程。我们的地球像人类一样经历了一生中婴儿期的太古代、童年期的元古代、少年期的古生代、青年期的中生代、中年期的新生代。而在这些代中又有了若干个纪,诸如元古代的震旦纪,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到了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经历了这些变化,才有了我们现代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而我们的地球应处于它的中年时期,也就是说,地球还将存在40多亿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当地球处于它的婴儿时期太古代时,则是“太古混沌天地开,菌藻始见水底”的景象。生命正在逐渐地孕育,经过漫长变化有了初步的发展。随着地球上水圈的明显扩大,氧气的缺乏,大气压的增大,出现了原核藻类——蓝藻。澳大利亚科学家肖夫和瓦尔特从澳大利亚西部的福特期奎群的叠层石炭质燧石岩结核中发现了这种原核生物化石。这种化石不分枝,可以分段分列,细胞内无细胞核,大小一致,未见分化。同时蓝藻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它可以自养自治。它们就这样成为海底的主人,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在海底生活了若干万年。
当地球进入它的童年期元古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海生藻类世界。曾在我国天津蓟县发现了9亿年前的龙凤山藻,呈出了多细胞体型,它已有了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海洋中,没有鱼类和其他动物的干扰,同时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一种单细胞动物“绿眼虫”,它在顶端的毛鞭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像绿色植物那样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有机物。毛鞭借助阳光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为食。而在黑暗的有机环境中,它的叶绿体消失了,它的眼点退化,成为无色鞭毛虫,借助身体表面的渗透来获取营养。在黑暗中它以摄取随水流落入口的食物为食。当它回到阳光下,它又恢复叶绿体和眼点,并进入正常生活。当地球踏入它的少年期古生代时,出现了生命大爆发的寒武纪,寒武纪之名来源于英国的威尔士山。寒武山是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的一部分,它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和南极洲。许多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生活在这个时期,如三叶虫、牙形刺等。在我国云南梅树村发现的小壳化石则被认为是寒武纪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开始。进入志留纪、泥盆纪后,海洋世界精彩纷呈,如腕足类和珊瑚类等无脊椎动物进入繁荣和发育的黄金时代。原始鱼类的出现,更为海洋世界锦上添花。到了泥盆纪末期,水生、陆生的两栖类动物出现,并且摆脱了生存条件的限制,向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大陆进发,从而出现了脊椎动物。
寒武纪生物
在地球进入它的青年期中生代时,脊椎动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称霸于地球1.5亿年的恐龙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之一,像所有的爬行类动物一样,恐龙皮肤上覆盖着厚厚的鳞片具有不透水性,它们的后代则由卵孵化而出。随着恐龙生活空间的拓展,出现了水中的鱼龙类、空中的翼龙类、陆生的恐龙类。同时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有的是植食性的,有的是肉食性的,有的是杂食性的,还有专食死尸腐肉的。形形色色的恐龙向我们讲述了白垩纪、侏罗纪的故事。
恐龙群
当地球进入它的中年期新生代时,出现了哺乳类动物,灵长类动物也分家了,较原始的原猴类开始出现,包括近猴、狐猴,另一类则是较为高级的猴类和猿类。
适者生存
综观生物的进化历程,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即它由低级向高级,由水生向陆生,由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由卵生到胎生。生物的类群发展显现了自然条件的变迁,自然选择使不断进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多彩的生物世界向我们演绎了生命进化的轨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