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个叫冯·诺依曼的骨灰级电脑 “大神”在自己的论文中发表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将来,我们的电脑一定会出问题的。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恶意程序。这些程序技能高超,能自己“繁殖”,自己传播,就像细菌一样,侵害我们的电脑。
这个想法在现在看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在当时,人们根本不敢想象会有这么厉害的程序,所以也没人理会冯·诺依曼的话。直到19世纪90年代,真正的电脑病毒出现了,人们才明白真的是“不听冯·诺依曼的话,吃亏在眼前”啊。
其实,电脑病毒和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病毒一样,是一种侵害电脑“健康”的病毒源。
世界上对于电脑病毒的标准叫法是“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传播具有一定破坏性,会影响电脑正常使用的有害程序。“电脑病毒”是我们对这些恶意程序的俗称。
就像我们人体接触到感冒病毒,很可能会引起咳嗽、发热等症状一样,如果我们的电脑接触到这些电脑病毒也会出现相应的病毒感染现象。它们首先会寄生在电脑中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会被激活,并不断自我复制,一变二、二变四。当这些病毒“繁殖”到一定数量之后,电脑就会“发病”了。有的病症是“电脑变得很慢”,有的病症是“电脑中储存的文件不见了”……
所以说,人们将这些人为制造的,专门用来影响电脑“健康”,损坏电脑数据的一切程序和指令,广义地归纳到电脑病毒的行列,以防患于未然。
为了更好地将电脑病毒“揪”出来,人们对电脑病毒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人们发现,虽然电脑病毒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有类似的“结构”,分别是引导模块、条件判断模块、表现模块、传染模块和掩饰模块。
随着五大模块的设置不同,不同病毒的爆发力和影响力各有所不同。在计算机病毒发展史上,CIH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逻辑炸弹病毒以及蠕虫病毒就是计算机病毒中的“佼佼者”。
你知道吗
我们生活中俗称的“电脑”,也就是个人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等,也就是CPU、主板、内存等设备;而软件则包括计算机运行程序和相应的文档,如网页浏览器、文档处理器、图像影音播放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