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可见到一些智能障碍的患者与痴呆有类似的表现,这类智能障碍主要由于强烈的精神创伤而产生,而大脑的组织结构方面没有器质性的损害,病变属功能性的,可有“故意做作”的惊异表情,行动似乎表现得幼稚荒谬,但目光仍显得机灵,故称为假性痴呆,又称心因性痴呆。
假性痴呆大多伴随意识障碍的智慧活动暂时失常,显得“比痴呆还痴呆”。假性痴呆的预后良好,其智能障碍通过精神科适当的治疗和处理,在短时期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假性痴呆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
真性痴呆按其起源可分为先天性痴呆和后天性痴呆两大类。先天性痴呆即精神发育迟滞,是指胎儿期或出生时起病,由于颅脑损害或遗传性代谢疾病,使脑的发育受阻,智能不能得到发育。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后天性痴呆是指起病于幼年或成年期,患者大脑本来发育正常,由于以后产生严重疾病而导致智能缺陷。
先天性痴呆患者人数众多,国内调查其平均患病率为4.3‰,有学者认为,任何时候人群中都有近1%的人符合精神发育迟滞,故此病被认为是导致人类伤残的最大一类疾病。本病患者男性比女性约多2倍。先天性痴呆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遗传异常:包括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
(2)感染因素:感染尤以病毒性感染发生在妊娠前3个月给胎儿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围生期和婴幼儿早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及各种病毒性感染,均可引起脑损害而发生精神发育迟滞。
(3)物理性损伤:包括①机械性损伤。如分娩时的难产,儿童因交通事故或碰撞等引起颅脑外伤等。②放射性损伤。妊娠早期如接受腹部X线照射可引起先天畸形和伴有智力低下。
(4)化学性损害:如某些药物所引起的畸形、铅中毒等。
(5)早产儿和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儿。
(6)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7)新生儿核黄疸:一种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游离胆红素增高,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绝大多数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所致。
(8)心理社会因素:儿童大脑功能的发育需要外界合适的刺激,早年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如小儿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因缺乏丰富的刺激和充分的照顾,可使小儿的智力明显低下。不少这种家庭里,存在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故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