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消耗大量的NaHCO3,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排出体内过多的酸和重吸收NaHCO3来调节血浆中NaHCO3的浓度,进而维持血液pH的相对恒定。肾脏的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完成。
(一)NaHCO3的重吸收
肾脏对NaHCO3的重吸收是通过H+-Na+交换完成的。NaHCO3的重吸收主要在肾近曲小管,约占重吸收总量的90%,其余在髓袢和远曲小管重吸收。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CO2在碳酸酐酶催化下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解离产生H+和HCO-3,HCO-3被血液被动吸收,而H+则被肾小管细胞分泌至肾小管管腔,与小管液中的Na+进行交换,即为H+-Na+交换。交换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通过钠泵转运至血液,与HCO-3结合生成NaHCO3,补充血浆中消耗的NaHCO3;交换进入肾小管腔中的H+与HCO-3结合成H2CO3,H2CO3又可分解为H2O和CO2,其中CO2可扩散进入肾小管细胞被重新利用,H2O则随尿排出。NaHCO3重吸收过程见图16-1。
图16-1 NaHCO3重吸收过程
(二)尿液的酸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至肾小管腔中的H+除了与小管液中NaHCO3解离的Na+交换完成NaHCO3重吸收外,还能与Na2HPO4解离出的Na+进行交换,使小管液中的Na2HPO4转变为NaH2PO4随尿排出。重吸收的Na+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至血液,重新结合生成NaHCO3。通过交换,原尿中的Na2HPO4几乎全部转化为NaH2PO4,[Na2HPO4]/[NaH2PO4]的比值由4∶1下降为1∶99,使终尿的pH降至4.8,造成尿液的酸化见图16-2。
图16-2 尿液的酸化
此外,小管液中还存在一些机体缓冲固定酸后生成的有机酸根离子,它们也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结合生成有机酸,最终随尿液排泄。
(三)肾小管的泌氨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NH3的功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谷氨酰胺可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谷氨酸和氨(NH3),另外氨基酸在肾中进行的脱氨基作用也能产生NH3,这是肾中NH3的主要来源。NH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生成后,可被分泌至管腔液中与H+结合生成NH+4,NH+4能与小管液中的NaCl、Na2SO4等强酸盐解离的Na+进行交换,并与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铵盐如NH4Cl等随尿排出;交换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Na+则与HCO-3一起被转运至血液,重新结合生成NaHCO3。
总之,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H+-Na+交换和NH+4-Na+交换来实现的,具有“排酸留碱”的作用。但是,当血浆中碱性物质的浓度高于正常,血液pH升高(如碱中毒)时,肾小管可以减弱对NaHCO3的重吸收,使多余的NaHCO3随尿液排出,以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另外,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进行H+-Na+交换外,还可以进行K+-Na+交换,二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一般H+-Na+交换增强时,K+-Na+交换减弱;反之,K+-Na+交换增强时,H+-Na+交换减弱,所以酸中毒与高血钾,碱中毒与低血钾可互为因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