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结合酶的概念与作用特点。
2.掌握乳酸脱氢酶及其辅酶Ⅰ的作用机制。
【实验原理】
乳酸脱氢酶由酶蛋白和辅酶Ⅰ组成,两者单独存在时,无催化活性,必须共同存在组成全酶才起作用。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它可逆地催化乳酸脱氢形成丙酮酸或丙酮酸接受氢生成乳酸,反应中由辅酶Ⅰ(NAD+)起传递氢的作用。乳酸脱氢酶属于不需氧脱氢酶,不能直接将氢交给氧,反应中生成的还原型辅酶I,可与其他酶蛋白结合,将氢传给其他的递氢体,通过呼吸链被彻底氧化。
本实验以乳酸为底物。用新鲜的动物肝脏或肌肉组织的粗制提取液,分别制成酶蛋白部分(用白陶土吸附除去辅酶Ⅰ)和辅酶部分(加热破坏酶蛋白),观察两者单独作用及共同作用的情况。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用甲烯兰(美兰)作为受氢体,已知甲烯兰能从还原型黄酶接受氢而由蓝色变成白色(甲烯白)。所以本实验中根据溶液蓝色的消褪情况判断乳酸脱氢反应的发生。
【实验器材】
水浴锅;离心机;离心管;试管;研钵;剪刀;镊子;实验动物(小鼠、大鼠或兔)。
【实验试剂】
1.玻璃砂 充分洗净。
2.0.1MpH7.4磷酸缓冲液 称取Na2HPO411.92g,KH2PO42.18g,加水定容至1升。
3.白陶土 用于吸附辅酶Ⅰ。
4.0.5%KCN液 称取KCN 0.5g,加水溶解成100ml。
5.5%乳酸钠溶液 称取乳酸钠5g,加水溶解成100ml。
6.0.04%甲烯兰液 称取甲烯兰0.04g,加水溶解成100ml。
【实验方法】
1.分别制备酶蛋白提取液及辅酶Ⅰ提取液
(1)除去辅酶Ⅰ的酶蛋白提取液:取新鲜动物肝(或肌肉)组织3g,剪碎放研钵中加玻璃砂约0.5g,白陶土0.5g,加pH 7.4 0.1M磷酸缓冲液8ml,研成细粥状。移入离心管中,以2 000rpm离心5min,倾于另一试管中备用。
(2)辅酶Ⅰ提取液:取蒸馏水10ml于中试管中,加热煮沸。取新鲜的肝(或肌肉)组织3g,剪碎,放入沸水中,继续煮沸10min,为防止水分过多蒸发可加盖。稍冷后倾入乳钵中研细,移入离心管中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2.取试管4只,标明管号,按附表6加样
附表6 四种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体系
3.充分混匀,向各管徐徐加人液体石蜡5滴(避免与空气接触),静置试管架上或放37℃水浴15~30min,随时观察并记录各管褪色情况,分析结果。
【注意事项】
1.KCN剧毒,注意安全。
2.乳酸脱氢生成的丙酮酸与KCN结合,防止可逆反应发生。
3.本实验中生成的甲烯白易被空气氧化又转变成甲烯兰,所以在加入液体石蜡后观察褪色时不宜振荡。
(肖建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