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生平及著作年表
1643年
△旧历12月25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南面13公里的沃尔索普(Woolthorpe)村的一个小农家庭,为遗腹子。
1646年
△母亲改嫁,与北威萨姆的教长史密斯(R.B.Smith)结婚,牛顿由外祖母抚养。
1655年
△13岁,入格兰瑟姆文法学校读书,主要学习拉丁语。善制各种器具,因此培养了构思设计的才能以及制造技术。
1656年
△继父去世,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沃尔索普村,牛顿被迫休学回家。
1656~1660年
△在家务农和经商。
△听从舅父劝告,又回学校读书并准备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1661年
△以减费生身份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导师为普莱恩(Benjamin Pulleyn)。他按传统的方法教育牛顿,但不限制牛顿探索新的知识。牛顿当时的兴趣主要在化学方面。
1663年
△巴罗(Isaac Barrow)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他的数学课对牛顿产生很大影响,牛顿开始大量地阅读数学书籍。
1664年
△因成绩出色,由减费生变为公费生。
△广泛阅读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学和哲学名著,在光学和数学上陆续获得一些重要发现,如发现日光谱,提出光的粒子说和颜色理论的初步想法,发明用极限概念做曲线的切线和求曲线曲率及化任意次方二项式为近似级数等。
1665年
△发现离心力定律和二项式定律,约5月发明了流数,并写了《求与极大和极小有关定理的方法》一文。
△夏季,剑桥流行疫症,牛顿回沃尔索普,开始他一生中创造性最大的时期,奠定了后来很多重大发现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11月,给出了流数的表示符号。
△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
1666年
△系统总结其发明的微积分和微分方程,发表了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微积分文献《流数简论》,后又陆续发表《分析学》、《流数法和无法级数》、《曲线求积术》。
△证明圆轨道上引力平方反比关系,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推出万有引力定律,但地月检验失败。
△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1667年
△4月22日,从沃尔索普返回剑桥学习硕士课程。
△10月,当选为三一学院初级成员(Junior Fellow)。
1668年
△3月获高级研究生奖学金。
△7月获硕士学位。
△修改了巴罗光学讲义,但不同意将它发表。发明了放大40倍的反射型望远镜。购置原料和设备,开始研究炼金术和化学。
1669年
△6月,系统总结研究流数和二项式定理的成果,写出《论用无限项方程所做的分析》一文。
△10月,巴罗退休,推荐牛顿继任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
1670~1671年
△1670年初,牛顿写了《沿摆线镕下的重体运动》一文。
△写出《级数和流数方法论著》一文,更概括地阐述了流数法。
△选择光学为就职系列讲课,并汇集成《光学讲义》。
△1671年12月将反射望远镜交皇家学会。
1672年
△1月将反射望远镜呈交国王观看,1月11日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2月8日在皇家学会宣读《关于光和颜色的理论》论文。在15日的讨论会上胡克批评牛顿的光微粒说和颜色理论,引起著名的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
△9月,制成一台大型反射式望远镜。
1673年
△1~3月,莱布尼茨访问伦敦。
△自1673年起到1676年惠更斯等几位法国科学家发表文章反对牛顿的颜色理论,使光学上的争论扩大到笛卡儿——惠更斯学派。
1674年
△写《论空气和以太》一文手稿,开始向以太说明显妥协。
1675年
△12月7日以给皇家学会秘书奥登伯格信的形式,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光学观点,回答胡克等的批评,并在皇家学会的几次会议上做大量演示实验,后使胡克承认了他的光二原色理论的错误。
1676年
△10月莱布尼茨第二次访问伦敦,看到牛顿在1672年写的一份数学手稿,抄了一份,并在同几位数学家的谈话中了解到牛顿的数学研究情况。
1679年
△2月28日,在给波义耳的信中不但阐述了他的光学观点,而且用以太效应观点详细地说明重力产生的原因。
△5~11月间,因母亲病重和去世,回乡三次。
△11月24日,胡克以皇家学会秘书身份写信给牛顿,请他再过问动力学问题,至1680年他们共通信八封,显示出牛顿在这时对物体落向地心的径迹的看法有疑问。
1680~1683年
△致力于化学实验研究,宗教教义考察以及光学、化学方面的著作写作等。
1684年
△8月,哈雷第一次到剑桥访问牛顿,这次访问导致牛顿用几何法和极限概念证明了引力平方反比定律。随后写了《论运动》的七个手稿,提出运动五定律和六定律,在《论运动讲义》中提出后来《原理》中的质量定义。
△10月莱布尼茨发表微分原理,以及在他1686年初发表的积分原理时,都没有提及牛顿的作用。
1685年
△年初,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运动基本三定律,并着手写《原理》第一卷。
△6月,写完《原理》第一卷。
△7月,开始《原理》第二卷写作。
1686年
△6月底开始写《原理》的第三卷。
1687年
△3月,写完《原理》第三卷。
△4月28日,胡克在皇家学会提出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权问题,并通过哈雷要求牛顿在《原理》的序言中把他的作用提一下。
△7月5日,牛顿在哈雷的帮助下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牛顿拥护新政权,当选上议院议员。为维护剑桥大学的独立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1690年
△11月上半月之前,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为反驳宗教界及其在科学界的卫道士们的攻击,和揭露罗马教廷对教义的歪曲与造成的罪恶,牛顿写了《关于旦以预言书和圣·约翰启示录的意见》、《牛顿给M.Le克勒的两封信》和其他宗教著作,但因教会审查很严而搁置下来。
△12月30日,波义耳去世,留下遗嘱,提供基金设立一个讲座教授,从科学上论证对基督信仰的根据。为此,本特利写信请教牛顿,而牛顿前后也写了四封给本特利的信。
1692年
△1月初,牛顿实验室意外失火,将《光学》和《化学》手稿烧毁,后牛顿重写《光学》一书,但未再写《化学》一书。
△从9月开始神经错乱,直到1693年底才恢复健康。
1694年
△为探讨月球理论去格林威治天文台了解观月数据。
1695年
△在连任两届上议院议员后,在第三届选举中落选。
1696年
△3月,被任命为造币厂督办。离开剑桥大学,移居伦敦。
△在本特雷的建议下,修改《原理》第一版,为出版第二版做准备。
△开始年代学和古代史的研究,修改光学和月球理论。
1699年
△被任命为造币厂厂长,还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八个外国委员之一。
△推荐惠更斯继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
△11月30日,当选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成员。
△在这一年中,瑞士数学家法蒂欧提出是牛顿最旱发明了微积分,莱布尼茨只是第二个发明者,他可能引用了牛顿的成果。
1701年
△再次当选英国上议院议员。
△辞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由惠更斯正式接任。
1703年
△3月3日,胡克去世。
△11月30日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主席,随后连任五届,直到辞世。
1704年
△《光学》的英文版发表,并附两篇学术论文《三次曲线枚举》和《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
1705年
△被英女王封为爵士。
△同年莱布尼茨匿名发表文章,暗示牛顿的流数只不过是他的微积分的变种。
1706年
△《光学》的拉丁文版发表,附有疑问1~6。
1707年
△惠斯顿发表了牛顿在剑桥的数学讲稿《普通数学或数学结构与题解集》。
1708年
△凯尔发表两篇文章,就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发现权之争向莱布尼茨提出指控。
1709年
△本特雷一再敦促牛顿发表《原理》第二版。
1710年
△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上帝善行的自然神学论著》一书,反对牛顿的引力理论,提出牛顿的引力传递思想是“超距作用”,认为提出绝对时空就是否定上帝的创世。
△贝克莱主教发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用上帝意旨批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绝对时空就是否定上帝创世,说微积分是逝去的量的灵魂。
1711年
△莱布尼茨两次写信给皇家学会,强调凯尔声明是有人背后教唆他这样做的,要求牛顿表态。不久《学术学报》发表文章,责备牛顿有剽窃之嫌。
△在这一年,《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由琼斯(W.Jones)以论文选的方式发表。
1712年
△3月皇家学会成立六人委员会调查,得出是莱布尼茨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了牛顿的研究成果,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个发明者,莱布尼茨是第二个发明者。
△科茨着手《原理》第二版修改工作,与牛顿商讨他写的序言提纲。
1713年
△5月12日《原理》第二版序言定稿,由于其中几句关于重力与物质关系提法,又引起关于“超距作用”的争论。
△《原理》第二版正式出版。
1714年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以牛顿为首的海上纬度测定问题委员会,牛顿提出四点方案,上议院一致通过。
1715年
△11月,莱布尼茨在给威尔士亲王王妃的信中,说牛顿的哲学在物理上是错误的,对宗教是有害的,牛顿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样。国王乔治一世希望牛顿回答,但王妃又将信转到牛顿的支持者克拉克手里,从此产生一场争论,来往信件共9封,直至莱布尼茨于1716年11月14日去世。
1717年
△《光学》第二版发表,牛顿补充了疑问17~24,并在序言中发表声明,声明他不认为重力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即反对将“超距作用”强加于他。
1718年
△应威尔士王妃的要求,编写《从欧洲事物的最早回忆至伟大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编年简史》的提要。
1721年
△《光学》第三版发表,补充了疑问25~31。
1722年
△请青年科学家彭伯顿修改《原理》第二版,负责出版《原理》第三版。
△患膀胱结石。
1724年
△8月,结石破碎并排出,病情好转。
1725年
△2月,患双脚痛风,辞去造币厂厂长一职。
△《M.Le切瓦莱·牛顿的年代学提要》在法国发表。
1726年
△病情稳定,写成编年史巨著《古王国变迁年代学——从欧洲事物的最早回忆至伟大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编年简史》。
△《原理》第三版发表。
1727年
△2月28日去伦敦主持皇家学会会议。
△3月4日,返回肯辛顿。
△3月18日,再度病发,3月20日晨去世。
△3月28日英国隆重举行国葬,以对国家有贡献的伟人身份将牛顿安葬于伦敦西敏寺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公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