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镜像世界”的地图

作为“镜像世界”的地图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止2013年6月的数据,谷歌制作的道路地图已经长达2800万英里,包括全世界194个国家在内。谷歌在过去十年所做的一切,我们也许会想起博尔赫斯式的同真实世界完美一致的地图。戴维·杰勒恩特曾说Google Earth组织世界的方式是肤浅的,“镜像世界”不应只展示空间的表面信息,更重要的是逻辑架构。今天,“镜像世界”有了一个更花哨的名字——“增强现实”。

作为“镜像世界”的地图

文/陈赛


截止2013年6月的数据,谷歌制作的道路地图已经长达2800万英里,包括全世界194个国家在内。每月大约有10亿人使用谷歌地图,每天进行的搜索达到10亿次。谷歌街景的覆盖面正在高速扩张,制作街景的电动汽车已经驶过了在55个国家,3000个城市,长达500万英里的道路,一路上它们装在炮塔里的摄像机在不停地拍摄着。

谷歌在过去十年所做的一切,我们也许会想起博尔赫斯式的同真实世界完美一致的地图。或者,借用耶鲁大学教授戴维·杰勒恩特的比喻“镜像世界”——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对不同的观者,它夹杂了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倒影中包含了我们在真实生活中的社会、机构和家庭结构。

戴维·杰勒恩特曾说Google Earth组织世界的方式是肤浅的,“镜像世界”不应只展示空间的表面信息,更重要的是逻辑架构。

今天,“镜像世界”有了一个更花哨的名字——“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随着我们的日常环境与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每一寸真实的物理空间都已被信息“渗透”。以前,地图只是一张地图,比如在纽约,无论你要去帝国大厦,或者街角的咖啡馆,你都得面对着同一张地图,然后思考怎么“从A处行至B处”。现在,地图不再只是一张地图,它可以是物理空间中存在的一切信息,包括路况、文本、图像、视频、新闻、历史、记忆、现在、未来……附加在地图上的信息层越多,地图所呈现的样貌也越丰富。问题是,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信息,才能使它对每个人产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呢?

谷歌地图的工程师Michael Jones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采访中如此断言——“与过去6000年到10000年相比,地图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它变得个性化了。”

根据位置与情境的不同,地图向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你面对的是一张从未有人看过的地图,而且也不会再次出现,因为它的生成只是服务于当时当地的你。这就是谷歌所谓的“个性化地图”。

作为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接口,地图从一个对世界静态的风格化的描述,变成了一场关于如何使用世界的动态的,交互的对话。以强大的算法和大数据作为支撑,无论你在北京的胡同,还是巴黎的大街小巷,只要你提出一个要求,谷歌地图会给出一条最佳路线(地图起码使你的空间智力提升20%,当然,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一旦地图出了点问题,你会那么恼火的缘故——就好像你的1/5的大脑被挖出来一样)。在一些情况下,你甚至不需要提要求,你的位置本身就是搜索请求——例如,它会知道你身处机场,因而能够自动为你展示航班时间。

因为“你所在的位置”如此重要,谷歌的触角像章鱼一样伸进我们日常生活,抓取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一切信息。你去过什么地方,出入过什么场所,你和朋友爱去哪些地方……一旦登录谷歌,它就会提取所有这些关于你的信息,并根据之前整个谷歌生态系统所掌握的关于你的习惯、爱好、计划,推荐各种相应的服务。比如你刚刚点击了一个博物馆,它就会列出附近类似的博物馆。你刚刚阅读了一篇某地的游记,从飞机、旅店到餐馆,各种预定信息都会随着地图一起出现。当你正在某个陌生的城市街头闲逛,你的地图会自动提醒你,“往左一个街区500米左右有一家一流的希腊餐馆”,“你后面的街角是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里的场景拍摄地”,或者“去前面的酒吧看看,你最热爱的摇滚歌手曾经在那里唱歌”……

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不再“从A处行至B处”,而是“从我所处的位置出发到B处”。“我”,或者我手持设备上那个跳跃的绿点,成了地图永远的中心,整个世界绕着这个轴心勤勉的旋转。我们再也不会在异乡街头迷路,但与之同时消失的,还有旅行本身的神秘感和诗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