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或者被编程——互联网十诫
01
不要永远在线
Do not be always on
数字技术不存在于时间之中,它鼓励一种反时间的行为。将基于时间的肉身与心灵置于反时间的技术,结果是让我们脱离了生命的节奏和周期。实时网络生活就像一场永不止息的追赶游戏:签到、更新、转发、点赞……碎片化的信息使我们与生命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失去联系。我们正在逐渐丧失时间感:既不在意过去,也不关心未来,一切被淹没于现在,失去了向前看的能力。
02
活在当地
Live in person
所有的媒介都偏向于距离——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媒体的基本功能。这一偏见打破了本地生意、社区与交流的系统,使人们脱离本地,而参与到全国以及全球性的品牌与公司。数字媒介更是如此(毕竟互联网最初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能承受核攻击的),它善于模拟和组织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交互,而不是促进面对面交流。它鼓励一种去中心化的行为,非本地化的思考方式,我们对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却对自己窗外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我们失去了地方的概念,也失去了主场优势。
03
你可以不选择
You may always choose none of the above
数字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简化为yes or no, on or off, 1 or 2。这种二进制系统逼迫人们必须时时刻刻做出选择。为了创造关于自己与世界的更好的表征,我们不断输入信息,但总有一些东西迷失于翻译之中。我们根据别人提供的选项对自己进行分类,使自己变得更容易计算和预测。我们以为自己在利用可控的计算机选择体验世界的丰富性,但其实所有的人类体验都被简化、压缩进一个可搜索的数据库。不选择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04
你不会总是对的
You are never completely right
在数字技术面前,所有的人类知识被一碗水端平,而我们的技巧是基于信息的获取,而不是使用。我们通过简单的搜索关键词寻找答案,而不是深入探究真相。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数字技术:无论看起来如何复杂,这些工具都只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模型和模拟,是对现实之复杂与微妙的过度简化,而不是对于它的完整描述。
05
没有万能码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从某种角度来说,抽象的能力是文明的驱动力。我们创造了标志、符号、表征等手段,以便更好的应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比如我们创造了“钱”这个概念,以便进行更有效的经济活动。但是,抽象导致更多的抽象,就像钱生钱,而无需创造任何真正的价值。在数字世界,我们同样陷入了执着于价值表征的陷阱,比如转发一个帖子就算是支持环保了,点个“赞”就算是上街游行了,混淆廉价的在线行为与真正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实际行动。本质上,我们只是互相之间做营销罢了。
06
做自己
Be yourself
因为数字技术对匿名性的倾向,我们制造了大量真实或者半真实的自我。在不同的身份和关系中周旋,让我们变成不同的心理性存在。随着我们的认知过程与设备、网络、物理环境分享,我们的自我变成连接(connection)与关系(relationship)的总和。我们的avatar不再只是真实或者半真实的自我再现,而是在塑造和改变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果我们持续修改真实自我以匹配虚拟自我,我们丢失的将是什么?
07
不要出卖你的朋友
Do not sell your friends
互联网是为社交而生的,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一部社交媒介不断的想要变成别的什么东西的历史。
非身体性的数字体验会导致去个人化的行为。当我们对网络上的言行所负责任越少,则越有可能表现出人性中坏的一面。社交工具所鼓励的某些价值观(如金钱与友谊挂钩)逐渐被用户接受甚至内化,很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朋友之间的道德界限——有人付钱给我在朋友圈宣传一个我喜欢的品牌有什么不好呢?更可怕的是,它可能变成人类行为的新标准。这就是为什么认清某些特定的界面、工具和程序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是多么重要。别藏在匿名的面具背后,我们能保持可信和在场——将人性带入数字世界
08
说真话
Tell the truth
大众媒体与数字媒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互动性。大众媒体是一个“故事”的媒体,我们被置于叙事者的权威之下,没有反馈的余地。数字媒介则是“读写人”,一切内容都是可播放、可分享、可改变的。互动的特征使得数字媒介转向非虚构性,我们借助这种非虚构性理解世界。信息越真实,越有价值,也越容易得到传 播。
09
开放,别偷窃
Share, don't steal
数字技术倾向于开放与共享,但创作者的价值与权益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这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到底应该如何定义版权,如何分辨共享与偷窃之间的界限,如何重新发现价值、分割利益?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简单答案,但数字世界已经出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如游戏世界的虚拟货币),它也可能产生新的交易方法。
10
编程,或者被编程
Program or be programmed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程序员放在“社会傀儡师”的地位。对于懂编程的人来说,整个世界就是设计者/策划者为他人应该如何生活所做的一系列决定,不仅仅是计算机,从小镇里街道的布局,到选举的规则,都呈现出它们本来的面貌:为了促成某种结果而设计的一系列规则。一旦看清偏见,一切都变得可能。世界以及它的许多仲裁系统都可以被破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