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合时宜的价值

不合时宜的价值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起来,中岛乔治的人生,仿佛也和他的木头家具一样,与时代契机、家庭背景等等完全相悖,难怪他的女儿定义父亲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即便刚刚回到美国的中岛乔治和妻子很快由于战争原因被送往了天寒地冻的爱达荷州米尼多卡拘留中心, 拘留岁月却成了中岛乔治是最好的雌伏期。拒绝主流, 逆支流而行的中岛乔治,他的名字最终被誉为20世纪美国现代家具之父。

文/向帆


今年冬天我懒在纽约休假,结果一周之内两次偶遇一个日本人:中岛乔治。第一次,周二在NOHO书店里站读热门新书《乔布斯传》,书中一张照片是乔布斯做在空房间的地板上,图片注释:“如果没有合适的家具,乔布斯宁愿生活在空房子里 ”,书中后记最终登堂入室乔布斯家的是中岛乔治的木椅。第二次,周四,我参观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日本厅, 厅内有一方静谧的茶室。门口有个小牌上写:“茶室内所有座椅出自中岛乔治,由日本政府捐赠”,于是, 面对中岛乔治的名字——George Nakashima, 我深呼吸了一下,中岛乔治中岛乔治……

追寻中岛乔治的出身,更是让人迷惑。从历史背景来说,他在世的85年间,世界格局尤其动荡——两次世界大战、东西冷战及全球化,可是他却在做手艺人;他在政治中心的华盛顿出生,出身于日本记者家庭,却心倾印度佛教;他在麻省理工接受最经典的建筑设计教育,比丹下健三这种土鳖在日本建筑界更富有竞争优势,却最终是做了些小座小椅小板凳。从时间、地理、家庭条件来说,中岛乔治都占着“主流”、“潮流”和“中心”的天时地利,可惜这个身在主流的贵族没有顺主流而行,成为政治家或建筑家,竟是隐遁民间工艺而去了。

看起来,中岛乔治的人生,仿佛也和他的木头家具一样,与时代契机、家庭背景等等完全相悖,难怪他的女儿定义父亲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让我们慢慢展开他的人生故事:1929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林学专业之后,24岁获得哈佛大学奖学金前往哈佛设计学院学习建筑,适逢设计教父格罗皮乌斯刚刚开始在哈佛大学传授包豪斯设计课程,他在听完几周课之后明确自己不能接受包豪斯枯燥的训练方法,径直走出了校门,沿着马塞诸塞大道一路走进了麻省理工:“你们有没有建筑专业?有没有奖学金?”。4年之后,这个麻省理工建筑学硕士一毕业急着就去建筑实践了,甚至急得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闪光的文凭都搞丢了,并一辈子也从未想过补文凭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

我很疑惑,24岁的中岛乔治难道不懂得巴结一下设计教父?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本该更喜欢前卫的设计吧?如果他当年是留在哈佛大学,近代设计历史中完全可能出现一个“系出包豪斯门派+哈佛大学毕业”的名门建筑师中岛乔治,甚至在曼哈顿留下了几幢摩天高楼给世界,而不是做几把小凳子设计这样的小生意。因为机会的节点就在那里,中岛乔治离开哈佛大学后的20多年间,美国简直就是包豪斯精神大行其道的时代,美其名曰:国际主义流派。 100年后功利地回看历史,离开哈佛设计学校像不像报废了一张时代性的VIP船票?

1934年,29岁的中岛乔治伴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来到日本,并进入赖特的得力助手安东尼·雷门(Antonin Raymond)的建筑师事务所,参与了帝国酒店设计等设计项目,在那里和前川国男、丹下健三等一起起步设计人生。然而,中岛在日本的工作时间不到5年就以结婚为契返回美国,甚至明确放弃建筑设计。

基于我对日本近代设计史的了解,中岛乔治离开日本告别建筑的决断简直比报废一张VIP传票更悲壮。 因为,不到20年之后适逢日本战后重建,前川国男、丹下健三等同事们前期累计的实践经验让他们赶上了历史性机遇,并通过1964年东京奥运会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民众对现代设计的理解,最终促进日本成为现代设计强国。如果,如果中岛乔治不离开日本,是不是也有机会成为日本现代设计教父呢? 我猜测,中岛乔治离日返美,是因为他这个骨子里的日本美国人其实是清晰地看清了自己——我不适应以“暧昧”著称的日本社会;我不适应复杂的人事;我认同印度佛教精神,我渴望回到内心世界,做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因为中岛乔治曾经这样说:“建筑的环节太多,而非设计师一个人完全可以控制,而家具制作是可能的。”

一旦心灵的声音被放大,这种内心渴求就成为最强大的动力。即便刚刚回到美国的中岛乔治和妻子很快由于战争原因被送往了天寒地冻的爱达荷州米尼多卡拘留中心, 拘留岁月却成了中岛乔治是最好的雌伏期。 中岛乔治被动地离开了喧嚣的设计名利场,潜心向拘留中心里的木匠金太郎(音译)学习日本传统木匠工艺,最终掌握 “ 造物”的技艺,并感悟到“造物”的幸福 。

拘留结束之后,中岛乔治来到宾州和新泽西州交接的乡下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具设计工房,从伐木、开木、木材处理、加工、设计、制造到销售等所有阶段都完全控制。46年间他亲手搭建了十几个工房 —— 储藏、打磨、切割和设计空间,他不做广告、他没有社交,他只为木狂——当原木被刚刚被剖开,树的宇宙暴露眼前,那诡秘的木纹画面让中岛乔治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他坚信“树是有灵魂的”;他采用日本传统工艺打磨出的桌面顺滑得无需油漆,坚持体现木质温暖;他主张“立体裁剪式”的设计方法,认为只有以空间为图纸才能设计出人体舒适的椅子;他关注细节,强调家具与人接触的部分不能机器处理,尽量释放触感….

他的木桌看起来只是自然的木板加上座腿,它和工业化的产品不同,因为每一片木材都有其独特的品质,每一个桌子都要按照木材的特制去设计 。对中岛来说,每张桌子的设计制作过程,其实是在天造与人造之间创造和谐关系, 在天然曲线与直线之间、在制作的规制和自由之间没有控制,没有抵制。他相信木工制作是心智与手工的完美配合,否则任何一个瑕疵都会在作品中显现。

所幸的是,好东西总是会碰到识货的好主顾。 1946年Knoll公司宣布量产中岛乔治的扶手椅;1973年美国副总统纳尔逊· 洛克菲勒订购家具200件;乔布斯甚至常常以中岛乔治的椅子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品位,阐释说完美的设计应该是这般清晰、朴素。这些识货的客户,唤醒了美国传统的家具制造业——家具不是一定要几何形态的,自然的形态也是形态。东方的禅意、印度佛教精神、日本传统木匠工艺、功能重视的极简设计意识都被融汇于家具之中, 为现代美国家具设计示范了另一种审美、另一种方法。

拒绝主流, 逆支流而行的中岛乔治,他的名字最终被誉为20世纪美国现代家具之父。难道,传奇一定在雌伏之后?中岛乔治式的独孤求败应该被如何理解?1970年,中岛乔治向《生活》杂志这样拆解了自己: “ 一个人,如果不能承受外界的一切,就应该躲起来,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做的事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最终极的解决方法。我想说的是, 逃离城市、逃离文明、回到源头,重新开始,慢慢进入属于自己的天地,再细细挖掘。 这种方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但是对于匠人来说是可能的。我们不需要城市规划、社会学家、学院派, 我们只是想要那些可以做事情的人, 懂得享受自然与精神。”(引:1970年6月号《live》)  显然,中岛不是淡泊功利之人, 只是他对自己的“不能”很清醒, 于是“不能”帮助他找到了“所能”。

周末, 我就直接从纽约开车两个小时去登门拜访了。跨过冰冻的特拉华河不久,一片散落斜坡的小房子,池塘、白砾石、拱桥、推门、木台,更有含苞的樱树 。“有人吗?”,推门。一屋冬日阳光,空气里悬浮着木味,墙上挂着整齐的工具架子,架子上的小黑板整齐排列着大概15张订单, 其中一个扶手椅的订货时间是2011年 6月。中年男子沉默地打磨着一根桌子腿。我冲动地想问:“中岛乔治呢?”。因为我从未见过任何设计大师的工作坊,门开着,灯亮着,鼓风机在转、助手在工作、作品在制作、材料在加工…,人们却说,他已经离开这里21年了。

中岛乔治女儿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婆婆,她迎上来:“中岛的作品看起来很简单,却无人模仿也无法模仿,因为每张桌子都有属于她的木料和工艺,我们在找,找的这个过程是中岛乔治的价值。” 我答她:“你曾经描述他是不合时宜的人,这算不算不合时宜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