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过去的创作

面向过去的创作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到藤森,是缘于犹如舌战群儒一般的《藤森照信问答录》。2006年由日本HOME杂志编辑安排15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学者和评论家对藤森照信的建筑创作提出质问或是近乎逼问,由藤森照信纸上回答。藤森始终被看作日本建筑界的一个怪咖,其原因除去设计的建筑物奇特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建筑史学家与建筑设计师的混杂身份。足见青年时代的藤森便对自己的创造力深信不疑而近乎狂妄,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建筑师的显著特征。

TERUNOBU

FUJIMORI

文/刘崇霄  

By Liu Chongxiao

了解到藤森,是缘于犹如舌战群儒一般的《藤森照信问答录》。2006年由日本HOME杂志编辑安排15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学者和评论家对藤森照信的建筑创作提出质问或是近乎逼问,由藤森照信纸上回答。

在一系列的问答中,藤森对于自己与日本现代建筑运动之间的关系做出反复描述:“设计时就给了自己几个范围限制的课题。其中之一是不可与既存的建筑设计相似。再怎么说,不可与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石山(修武)、重村(力)等同世代‘披着设计者外皮的动物’相似才行。”“然而现代主义就像脱光衣服成为裸体的这种运动。本来为了制作20世纪新服饰而加入运动的人,中途感到困惑了。例如前川国男在晚年,因受不了裸体的寒冷,借由年轻时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家)威廉·莫里斯那里,为建筑取得了令人感到熟悉而温暖的红砖色衣服;晚年的密斯看到芝加哥到处林立的密斯流超高层建筑,自言自语说‘照道理不应该会这样的’;晚年的丹下健三对我说‘柱子上面只有梁好寂寞,好想加点柱头之类的东西’。”“建筑史学家藤森认识到的是,让和服变奇怪的是明治时期的建筑家们,让大家裸体的是昭和时期建筑家们的杰作。这个认识与建筑家藤森的设计之间的关系是,止于有意识而不去考虑。做东西的时候也有不去考虑是比较好的层面,这种智慧是建筑史学家藤森从历史学来的,然后传给了建筑家藤森。”

如果以1991年建造完成处女作“神长官守矢史料馆”为分界线,藤森是在45岁那年开始从一个建筑史学者转变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的。此后,作为建筑师的藤森倍受认可,光芒几乎超越他的建筑史学研究成就:1997年凭借“韭菜之家”获得日本艺术大奖;2001年凭借熊本县立农业大学学生宿舍赢得了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大奖;2006年则代表日本参加了第十届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高过庵”茶室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中国的悬空寺一起评为全世界十大看似“岌岌可危”的建筑。

藤森始终被看作日本建筑界的一个怪咖,其原因除去设计的建筑物奇特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建筑史学家与建筑设计师的混杂身份。也正是这种特殊身份,使他始终保持着与主流建筑界的距离。建筑师伊东丰雄就曾评论:“藤森先生的建筑物是外行人建造的建筑。”此外,在日本,一个建筑史学家是不敢轻易涉足建筑设计的,因为如果建成的建筑品质不够而遭到诟病,就连在建筑史领域的成就都会遭到质疑。而藤森曾经在1998年由于对日本都市和建筑史的研究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论文大奖,足见他在建筑史学界的地位。那么,如此成功的藤森照信真的是一个建筑史研究与建筑设计皆通的超级天才吗?

藤森照信1971年进入东京大学生产研究所松村贞次郎工作室,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史研究历程。1974年,藤森与堀勇良结成“建筑侦探团”,开始了对日本近代建筑的调查。1986年这一方式演变升级为“路上观察学会”:带领家庭主妇、上班粉领族和社区居民走向关心与观察自己生活居住环境的活动。他们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以城市居民的生活现况与居住环境为研究范畴,观察并记录包罗万象的城市街景与生活风貌,包含行人穿着、路旁废弃物、铁皮屋、人孔盖、民宅前植物等,各种城市中细枝末节的日常物件,都成为可研究的主题。“1980年代,当日本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东京也整理得比从前更加干净美观,像我这样的怪咖就开始觉得有点不爽,因此有了想在街道间找到不完美事物的念头。”藤森照信说,“因为建筑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东西,现代都市发展到一个阶段就不太有大的变化发生,而路上观察学的就是要从不变当中去找到一些变化。”

同时,他以一种文艺小说般的“藤森流”文法,在市贩流通量极大的通俗杂志上,连载 “建筑侦探”系列的文章,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建筑史专业知识,转换为易懂且充满离奇趣味的建筑故事。“那时候大都写报刊类的文章。以为自己在要写论文的时候还能改回来。但是,那种草率地写报刊文章的习惯,竟然在身体里扎了根。只要我一写东西,就会写出奇怪的文体。”这些文章集结成册的单行本与口袋书,都成为书店里的畅销书。可以说种种情形都非常接近中国2006年前后兴起的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的 “专业知识通俗化”写作状况。其实,这种倾向即便是在藤森进行论文写作时便早已存在,并非偶发。在自己最为重要的建筑史著作《日本近代建筑》一书的后记中,藤森提到:“刚开始学习建筑史的时候,阅读了这个领域学生皆知的太田博太郎的著作《日本建筑史序说》,深受感动。然而这本书只谈到江户时代,并未提及明治以后之事。心中虽未想说‘太好了’,但开始思考,那么我来写《日本近代建筑史序说》好了,同时也想摆脱太田老师的历史叙述中那种像运动选手般的明快主义,或是近代主义的客观性,而想撰写更主观且混入臆测乐趣的历史。”这种并不看重建筑本身专业技术要素和严谨性,而更多强调故事和背景略显散漫的方式,显示出了藤森当时虽然身份是建筑史学家,但其重心却在于创造性而非认定性。   

建筑师藤森以一个浪漫不羁的形式隐藏在建筑史学家藤森身体里其实由来已久。在藤森回忆过去的片段里,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高中三年级时在《朝日画报》上看到川合健二宅邸,特别受震撼,后来看了‘幻庵’之后受到更大的震撼。我也想要做这样的东西。”“在建筑界,说起悬吊结构,一般而言都会想到把建筑悬在下方的结构,而我的大学毕业设计,却是与之相反,把建筑吊在上面。那个时候受到建筑电讯派(Archigram)的影响,经常会思考未来主义的东西。” “50年前在做自己毕业设计的时候就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虽然那是一种比较奇怪的自信。我们这个时代人人都向往的矶崎新、新陈代谢运动、保罗·鲁道夫这些同时代的顶尖设计师,我却有着高于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足见青年时代的藤森便对自己的创造力深信不疑而近乎狂妄,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建筑师的显著特征。即便是后来已经投身建筑历史的研究,藤森也没有因为膜拜建筑遗产而放弃自己的这种“自信”。摄影师增添彰久谈到:“……我们当时一起去看了全国各地的西式建筑。藤森与住在那里的人谈话,我则负责拍摄建筑物的照片。有时候采访先结束,于是藤森就坐在宅邸的沙发上昏昏欲睡地等待着摄影的结束。有一次,我看到藤森在研究室的混凝土里掺杂了麦秆,便问他:‘你在干什么?’他回答:‘玩呢,玩呢。’现在回想起来,这与他的处女作神长官守矢史料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神长官守矢史料馆完工后,藤森邀请我去拍照片,他会问我‘去哪里拍照 ’,‘有没有多余的东西’等等,细节的地方也很留意。这与以前拍摄西式建筑时有很大的不同。他可能还是更喜欢自己建造的建筑。”   

因为前半生都是在进行日本近现代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建筑历史已然潜移默化地渗入了藤森照信的建筑设计体系。关于自己与其他建筑师运用历史要素的区别,藤森认为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历史的影响运用在设计之中:“我所使用的古老民居的语汇,与历史的复原无关……只要建筑史学家依照历史的样式做复原性的设计,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或者是,建筑家将历史性遗产或民居或聚落,当作养分消化吸收的话,也不会有这种疑问。前者既未超越过去,后者也只不过是在现在把过去当养分而已。我的建筑表现,正如原(广司)先生所说的呈现了典型的语汇,是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解释也好创造也好,都未触及的奇怪的状态……但我想恐怕是因为我正面向着过去在做创作,这种曲折的状态使得事态更不容易理解的缘故。”“我的语汇,有许多是连结到古老形态的民居。接近于集结了来自各个地域不同语言的只字片语讲出来的话。也可以说是接触外来世界的语言,但感觉上更像是在探索已经丧失的在巴别塔之前人类的一种语言。被问到‘以建筑表现者的角度对历史的认识’的话,只能回答说,我是在历史之中探索,最后希望使丧失的语言复活,但却不是先这样思考然后才开始这样的建筑表现;而是在边做之中,边讲之中,来到了这个方向。”

与其他人操作方式最为不同的是,在设计中藤森照信将历史元素更为直接地还原到原始的材料运用方法本身,并且按照古老的建筑原型容纳现代实用功能的模式去组织起来,从而达到了“使用被破坏的过去的碎片,去扰动人们的乡愁”。对藤森而言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历史要素与现代性之间的和谐组合。关于自己的建筑语汇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之间的区别,藤森从“原始国际式”的角度给出了界定:“与20世纪相对的原始时代也曾有过国际性的东西。曾有过并非无色透明的国际性建筑。我注意到这件事,是在看到美国印地安的普韦布洛族的泥造住家与非洲的泥造住家十分相似的时候。而日本的茅茸民家与欧洲的茅茸民家也十分相似。”“以材料为例的话,相对于20世纪国际性的钢铁、玻璃、混凝土等材料,原始国际性的是土、石、木、竹、草等各个材料;例如石材就有各种大理石、各种御影石等等;木材除了一般的角材、板材之外,还加上树皮(桧木皮、杉木皮等)或是木炭等等。”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曾说:“藤森并非温柔的自然派,亦非所谓的疗愈系或者生态系的建筑家,而是强烈意识到太古时期更加强而有力的建筑原创者。”所以,藤森实际上是运用原始时代“国际性”要素来做现代建筑设计的建筑师,自然可以与现代国际式建筑不同而又能够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它的建筑混合了历史建筑类型,现代建造技术,材料原始状态等诸多因素而构建出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超现实主义梦境,可说是一个绝对的“孤本”。

从种种迹象看来,我并不认为藤森是典型的建筑史学者,而更像是一位进行过长期建筑史研究建构“独立世界”的建筑设计师。建筑历史对于藤森而言只是工具而非目的,作为一个建筑天才,他只不过是在建筑历史的胡同里流连了很久。从对于日本近代建筑的观察角度以及写作方式而言,藤森对建筑本体要素的考据性弱于对建筑生成背后动力的挖掘,其研究之重要性更在于以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运动为背景重新审视日本近代建筑变迁。在“建筑侦探”和“路上观察学会”期间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日本近代西式建筑背后的古典西方建筑逻辑和日本现代建筑运动的诸多实例支撑藤森积累起自己喜好的建筑原则,并在他全世界范围内游历式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始国际型”建筑构成方式。各种历史上既成的样式和已有的现代建筑类型成为他选择设计出发点时要刻意避开的雷区,但其中所蕴含的高水平空间品质也成为他所依据的标准。所有这些因素“迫使”他走向独特,使藤森迥异于同时代的其他日本建筑师。甚至从更为宏观的时代角度看来,正是由于在现代建筑系统上生长充分,涌现出了丹下健三、桢文彦、安藤忠雄、妹岛和氏……这样一大批出色的现代建筑师,日本建筑界才孕育出了一个像藤森照信这样的“原始国际型超现实主义者”加以平衡。

藤森照信不仅仅属于日本,更是世界范围内的例证:由于对建筑历史和建筑遗产的独特视角,才造就了出色的具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也许,如何面对建筑史——是把它们当作僵尸供奉在庙堂之上死抠每一片纱布,还是透过它们了解更为久远的生动鲜活的文明起点——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考虑的紧要问题。 


藤森照信著作推荐:

s24514754.jpg

《人类与建筑的历史》

内容涉及世界各地的民居和原始人造物,文笔简约流畅,绝对适合作为建筑学普及读物。

s24417395.jpg

《天下无双的建筑学入门》

主要围绕着屋顶、天花、走廊等建筑的基本要素展开,其中涉及建造和日本的文化较多,深入浅出,可以说是把一些艰深的建筑理论用简单的描述传递出来,我觉得不仅是普通读者,连职业建筑师都可以从中获益不菲。

fujimori.tif

《藤森照信》

集中了藤森的访谈和对话,以及部分代表作品介绍。可以系统了解藤森的成长经历和典型作品,如果对这个人物和他的设计感兴趣,是个不错的选择。

意大利.tif

《日本近代建筑》

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理论著作,是藤森在建筑史写作方面的代表作,比较适合建筑学专业人士阅读。

fujimori-terunobu-dandelion-house-tea-room-portrait.jpg

YOU NEVER LIVE ALON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