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等离子体宇宙

等离子体宇宙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飞碟现象是由等离子体引起的,所以UFO自身也会带电。同时,夹杂在等离子中的一些中性微粒,由于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便延长了UFO的寿命。在等离子体复合的过程中,由于电荷剧烈运动而产生了强磁场。洛仑兹力能使正负等离子体围绕某个中心旋转,这就是大多数UFO呈现出草帽形、蒙古包形、碗形、卵形、环形、扁圆形、葫芦形、螺旋形、椭圆形、圆柱形等的原因。

文_蔡定标

只要是对UFO现象略有关注的人,想必不会忘记1994年11月30日凌晨3时飞越贵州都溪林场和贵州车辆厂的“空中怪车”。目击者反映:“看到两个大火球逆时针旋转着前进,看不到其他有形体的东西,只觉得有一种特别强的向上的引力,十分吓人。”火球过处,大树被拦腰折断或拔起。一夜之间,400多亩、断续3千米的树木全被折断;一辆装满钢材、重70吨的火车车厢被推出约20米,4根直径10厘米的钢管两根被折断,两根从离地面40厘米的高度被齐刷刷“切断”,但该库房除水泥地板有被高温烧过的痕迹外再无损伤。

专家分析了这一系列的破坏现场后认为,只有强磁力才会有这么巨大的力量。

众所周知,在大气层中存在着电离层和磁层。它们主要是由被电离的等离子构成。等离子体又叫正负离子,由于正负离子之间存在着静电引力,等离子体维持电离状态需要能量的不断输入。一旦能量输入不足,等离子体之间的能量降低,正负离子就会相互吸引而发生复合,产生中性粒子。大量的中性粒子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一般来讲,等离子体在复合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发声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UFO都有着发光现象,其中一部分UFO还会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原因。

正因为飞碟现象是由等离子体引起的,所以UFO自身也会带电。UFO的出现和运行,常伴随有一些强烈的电磁效应存在,比如电器、仪表等无法工作。1982年在法国,一个卵形的飞碟降落于亨利先生院内,在强电场的电离作用下,院子里的一些草和植物产生了要么枯萎、要么过分挺拔的现象。

法国著名飞碟专家埃·米歇尔在其《神秘的天物》一书中指出:“大部分近距离的飞碟现象,都可以从现象附近存在的变化着的磁场来证实。无论是‘瘫痪’现象(电器停止工作)、目击者有触电感、导体温度上升(树被烧焦,树根碳化,雨中的树干枯,感到灼热,汽车发动机发生故障),还是金属物体的强烈震动,都可以用低频变化着的强大磁场的旋转来解释。”

一般而言,等离子体复合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但由于等离子体的密度、成分、正负离子的比率以及电磁场状况的差异等情况,等离子体的复合速率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像极为快速的复合过程如闪电等。因为这些等离子体质量小,能量大,当复合效率较高、释放能量较大时,就会以很快的速度运动,甚至转瞬即逝。一些快速划过天空的UFO就是这种现象。当然也存在一些相对缓慢的复合过程,大多数UFO现象都是等离子体这种缓慢的复合形成的。等离子体由于被太阳加热对流至低层大气,在一定电场条件下,这些等离子体云团会形成一个个复合单元。如果其中一些复合单元中的正负离子密度较高且正负电荷正好达到相对均衡状态时,就可能发生快速复合。如果其中的复合单元中的等离子体密度较低且正负离子分布失衡,这时就发生缓慢的复合。这样形成的UFO要么低速运动,要么悬停不动,存在的时间较长。同时,夹杂在等离子中的一些中性微粒,由于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便延长了UFO的寿命。当等离子云团电性达到均衡,不再释放能量时,复合过程宣告结束,UFO也就消失了。

在等离子体复合的过程中,由于电荷剧烈运动而产生了强磁场。大家知道,带电微粒在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会受到一种力的牵引,这种牵引力就是著名的洛仑兹力。洛仑兹力能使正负等离子体围绕某个中心旋转,这就是大多数UFO呈现出草帽形、蒙古包形、碗形、卵形、环形、扁圆形、葫芦形、螺旋形、椭圆形、圆柱形等的原因。

上文已经说过,在等离子复合过程中会伴随有能量的释放,无论能量强度如何,这些被释放的能量都将导致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轻微的呼哨声、嘶嘶声等。本文开头所引例子中的“空中怪车”所发出的类似火车鸣笛的轰隆声,则是因为等离子体复合时放出的强大能量致使空气剧烈震动所致。

高空中的等离子体成分不一而论:如果某个复合单元是由金属离子构成,则由此形成的UFO就会带有金属光泽;如果其中夹杂有稀土元素,则可能呈现出各种颜色,或更多地呈现出火球状。

UFO专家雷之星称,对于某些UFO“外壳”带有金属光泽,酷似金属飞行器的现象,是由于地壳内金属岩浆的蒸发所溢出的镁、铝、钾、钠、钙等带电的金属离子形成。镁最容易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变成氧化镁。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粉末状态下也保持着金属光泽,在常温下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逐渐变暗最后失去金属光泽。钠、钾也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稍久之后便氧化为淡黄色粉末。这就是UFO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原因。

在UFO档案中,有些飞碟会“主动”接近飞机,甚至“吸引”飞机;有的飞碟则在飞机靠近时远离,与飞行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显然与等离子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有关,当飞碟的整体电性与飞机的整体电性相异时,两者就会相互吸引,这时飞碟就会主动“攻击”飞机。而当它们的整体电性为同性时,则会产生“同性相斥”的效应,这时飞机一旦靠近飞碟,飞碟就会远离飞机而去。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除了“第三类接触”事件外,绝大部分UFO其实就是正在复合的等离子体团块,UFO的各种特征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飞碟无翼、无声、高速、自旋、悬停、垂直升降、突然出现、瞬间消失等飞行特征,都与等离子体复合现象相符。

1968年9月底,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岛南岸发生了一起UFO事件。据《加拿大UFO报道》第1卷第5册报道:“这是一个位于地平线上方20°视角外的橙色发光体。它自南缓缓地飞过来,滑翔片刻,然后发出极其耀眼的橙红色光芒。此时,从这个光芒里飞出一些形同残渣的物体,它们朝地面慢悠悠地飘移过来,从那以后光线不再耀眼夺目了。”

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空间等离子复合过程。发出“极其耀眼的橙红色光芒”的过程,正是等离子体急剧复合的过程;从中飞出的“形同残渣的物体”,正是等离子体复合的产物(成了固体物质);复合结束,能量耗尽,于是光线就不再那么耀眼了。

相对于现代人对UFO的记述,古人的记述似乎更客观、真实一些。《太祖实录》卷九十五载:“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七月乙卯夜,有星初出,青赤色,有尾,起自东北,薄云中壁垒近旁,东北行一丈余,发光,大如杯。”《壶天录》载:“丁丑岁七月十七日,扬州一士子夜读,忽见北首墙上,光明若昼,以为邻人失慎。急趋出视之,则天半有一红球,大如车轮,华彩四射,流于云端,隐约有声,余光约三刻,始敛尽焉。”读者可以运用等离子体的理论去分析绝大多数的UFO现象。

今天的UFO现象比古代更加频繁,花样也更加多。一方面这是因为现代人比古代人拥有更高明的观测工具和观测手段;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环境污染所致,因为地球的环境污染,地面上一些元素挥发到高空致使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种类增多,从而UFO也就相应出现的更加频繁了。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确信,除掉所谓“第三类接触事件”,绝大多数UFO现象都不过是一些特殊的空间等离子体复合现象。认识到UFO的电磁特征,对于防范这样的“空中杀手”,保障航空、航天飞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飞机和航天器应当主动避开这样的电磁云团,不要盲目地去加以追逐和拦截,以免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类似的血的教训已经不可胜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