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许多谎言是可以被识别的

许多谎言是可以被识别的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说谎的人更不容易被识别。别以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微表情、微动作辨别谎言的重要性在科学上已经得到证实。这无疑是对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识别谎言重要性的有力肯定。关于识别谎言的微表情、微动作有哪些重要线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分别一一详细介绍。

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一直渴求探求真理,同时,相对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言,识别谎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不管科学如何进步,人们对谎言的判断力还是相当有限的,识别谎言的能力也比较弱。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很有代表性的研究,他们对109个随机抽取的参与者进行了测试,考察他们识别谎言的能力。这些人包括犯人、警察局侦探、巡警、狱警、海关官员和大学生等,结果发现只有3个人成功识别谎言的概率超过70%。研究人员要求这些参与者列举他们借以识别他人撒谎的依据,结果发现,犯人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为敏锐,列举的线索数量也更多。研究者分析,这或许是因为犯人常年生活在一种充满欺骗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犯人得到了更多关于说谎时的微表情、微动作的反馈。

心理学家的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由于面部表情的展示规则不同,加深了谎言的伪装和掩饰。

比如,当两个人进行贸易谈判时,一人很少用眼神去接触对方,而是转向其他方向,更经常的是长时间地保持沉默。这说明此人心机较重,防范心理十分强。而另一人则一直看着对方,并且不停发问、讲解、阐述,渴望得到对方的回答,这说明此人没有太多掩饰自己。心理学家们认为,两人如此谈判也许会把贸易问题弄糟。

心理学家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怀疑其中有诈或认为有问题并不能提高识别谎言的精确性,寻求真实性反而会降低了识别谎言的准确性。当撒谎者被逼急了的时候,他的眼神不再躲躲闪闪而是显得更加坚定,并且还会利用各种近乎真实的表情,以使对方相信他的话是真诚的。所以有公司研发出许多语言分析系统来“捕捉”这些谎言中的蛛丝马迹。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法律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测谎系统,它包含多种识别标准,目的是辨别出谎言传递的真正信息。在这些标准中,涉及描述的细节、语言结构,还包括在叙述过程中语言的断续情况等。这种测谎系统的应用原理是,当人在叙述某个编造的谎言时,要比叙述某个事实花费更多的精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测谎仪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让人百分之百地信服和采纳的。测谎仪是人造出来的,有疏漏在所难免,而且人的大脑活动、面部表情极其复杂,区分得再细也难以完全概括。

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书信等传统的沟通方式。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为欺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比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说谎的人更不容易被识别。比如,在网络上,我们看不到说谎者当时的情绪和情感(视频聊天除外),说谎者会使用不同于本人的虚拟形象来误导对方,这就让受骗者更容易上当。

综上所述,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和客观环境中扑朔迷离的干扰会让识别谎言变得越来越难,那么,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识别谎言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就可能被那些充斥在生活中的“骗子”、虚假信息或者别有用心的说谎者哄骗得晕头转向,事后叫苦不迭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只要我们提高了对识别谎言重要性的认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加强防范意识,有意识地学习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识别谎言的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识谎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别以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微表情、微动作辨别谎言的重要性在科学上已经得到证实。德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对面孔和声音以及动作的研究能提高人们识别谎言的能力。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说谎》一书中写道,有些人识别谎言的准确率高达80~90%,事实上,他们能达到如此高的准确率,主要是依靠面部和语言、肢体动作所发出的信号。这无疑是对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识别谎言重要性的有力肯定。

当然,识别谎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线索来识别谎言,这其中的学问不单单是仅靠技巧,还有阅历等人生各种因素。关于识别谎言的微表情、微动作有哪些重要线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分别一一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