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躯干距离中的识谎信号

躯干距离中的识谎信号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体躯干距离的微动作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反映了边缘大脑对拒绝或抵抗的避让,是人们真情实感的指示器。心理学家认为,躯干微动作对距离是非常敏感的。躯干远离的微动作通常会以所谓的“腹侧否决”的形式出现。这种信号清楚地说明她的愤怒和不适感正在上升。相比而言,男性的躯干保护行为是很细微的。这类保护动作的出现表明这个人在那一刻产生了些许不安。在社交场合中,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号。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与人相处时总要保持不同的距离,而距离的远近视关系的亲疏而定。心理学家特别强调距离对躯干行为的影响,比如,当某种关系中的一方感到事情进展得不顺利时,很可能是感觉到了对方细微的远离动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体躯干距离的微动作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反映了边缘大脑对拒绝或抵抗的避让,是人们真情实感的指示器。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需求”,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或者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当有人来冒犯自己的“领地”时,人们的边缘反应会很强烈,人会变得十分警觉,脉搏会加快,有的人可能会变得面红耳赤。还比如,如果你正站在拥挤的电梯里或正在使用银行取款机,当有人靠你很近时,你肯定会有异样的感觉,身体向前倾。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人们之间通常存在四种距离,这四种距离对人际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1)密切距离:0.15~0.45米,这是亲人之间的距离,如父母、恋人、夫妻之间。这是为了给对方以爱抚、安慰和保护而保持的较近的距离,使彼此伸手可触。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也可以离这么近。

(2)个体距离:0.45~1.2米,这是朋友之间的距离,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这一距离使人对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适合促膝谈心。

(3)社会距离:1.2~3.6米,这样的距离超越了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正式的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庄重感和严肃感。这种距离也适合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使彼此在工作时既不受别人影响,也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4)公众距离:分接近型(3.6~5米)和远离型(5米以上)两种,适合于演讲等公共场合,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有待解决与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躯干微动作对距离是非常敏感的。当然,与其他微表情一样,这样的微动作也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解读。比如,一个职场新人在会上看起来比较僵硬和拘束,但这并不表示他不喜欢会议内容或持不同意见,或许他只是有些紧张。

躯干远离的微动作通常会以所谓的“腹侧否决”的形式出现。我们的腹侧(身体前侧)聚集着眼、嘴、胸、生殖器等器官,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位,大脑格外注意对它的保护,因此“腹侧”对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或物很敏感。当我们遇到情感上认同或喜欢的事物时,我们的“腹侧”会倾向它。而当我们感觉到事情不妙,如关系僵化、对立,出现抵触或抗拒情绪或遇到不喜欢的话题等,“腹侧否决”行为就会出现,表现为我们转换姿势或者转身离开。这就是为什么在宴会上,当我们不喜欢的人走近我们时,我们马上会下意识地微微转动身体,使“腹侧”偏到远离这人的一边。

一次,史密斯带女儿去看一个大屠杀纪念展览,在观看那些极富纪念价值的展品的同时,史密斯观察到了第一次靠近各种展品的人的迥异姿态。有些人将身体探向展品,试图观察每一个细节;有些人则在靠近展品时略显迟疑;也有些人会先靠近展品,然后随着展品中的细节对他们感官的冲击而慢慢地后退并离开;还有的人显然是被有些展品中那种惨绝人寰的场景吓坏了,看了一眼后就马上转身离开。

人很多时候,保持距离的动作出现得很突然而且很微妙,也许只是略微将身体转换一个角度。比如,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夫妻,他们的身体接触也会随之减少。他们很少拉手,躯干也尽量避免接触。并肩坐着的时候,他们也会将身体倾离对方。他们在彼此之间搭建了一个沉默的空间。即使当他们不得不坐在一起,如坐在汽车后座上时,他们也只会将头转向对方,而不会将身体转向对方。但两个相爱的人则会将身体跨过桌子而倾向对方,他们的脸会挨得很近,因为这样能进行更亲密的视线交流。他们会将自己的腹侧倾向对方,即将自己最脆弱的部位展示给对方。这是大脑边缘系统的一种自然并经过进化了的反应。

如果现实情况不允许人们远离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时,有些人会下意识地用手臂或其他事物为自己筑起一道“壁垒”。如果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人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捍卫自己“领地”的技巧。有些坐着的人会不停地左右摇动身体,仿佛在向周围的人施压;也有人在抓住拉手的同时不停地扭动。看起来,这些人好像一直在扩张自己的“领地”。这些人是故意做出这样的行为,目的是想让周围的人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他们。

通常,女性的躯干保护行为比男性多得多,特别是当她们感到不安全或紧张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躯干并令自己感到舒适,女性可能会将双臂交叉放于胃部,还可能会把一只手臂斜挎胸前,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臂的手肘,这也是一种“壁垒”。女性的这两种下意识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在学校里,女生走路时常常会将笔记本抱于胸前,新生开学的前几天尤其明显。随着舒适感的增加,她们的动作也会发生改变,如将笔记本放于身体一侧。考试的那几天,这种胸前保护行为又会再次增加,甚至有些男生也会这么做。女性还会使用背包、书包或钱包来遮挡自己,特别是独处的时候。

有一次,史密斯站在超市的结账通道等候,他的前面是一位女士。这位女士使用的是借记卡,但收款机一次又一次地拒读。她每次输完密码后双手都交叉于胸前,直到最终放弃并恼怒地离开。史密斯观察到,每次她的卡被拒时,她的手臂会抱得更紧,双手也抓得更紧。这种信号清楚地说明她的愤怒和不适感正在上升。

相比而言,男性的躯干保护行为是很细微的。比如,英国的查尔王子经常在公共场合做一些细微的动作,如伸出手去拿东西、整理衣袖或把玩袖口。男性常用的另外一个小动作是固定领结,因为这种动作可以让手臂护住胸前和颈部。这类保护动作的出现表明这个人在那一刻产生了些许不安。

如果注意观察,你还会发现有些人始终与他人保持一臂的距离。这种“保持一臂距离”的规则的真谛及其实践意义明显是在传递这样的信息——“请不要靠近我”“不要碰我”。所以如果一个人需要更多的“空间”,我们应该满足他的需求。如果对方感到很舒适,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距离问题。但是,如果他上前一步,我们便可知道他愿意离自己再近一些。在社交场合中,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号。但是请记住,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和对方对空间的舒适感设定一个距离底线。

躯干距离微动作在生活中最实际的应用就是,当我们第一次见到陌生人时,一般会真心诚意地上前与对方握手,并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然后后退一步,等待对方的反应。通常会有以下三种结果:这个人待在原地不动,这时我们就会知道他(她)对这样的距离感到满意;这个人会后退一步或稍稍移开一些,于是我们便知道,他(她)需要更大的空间,或不想再待在这里;这个人会上前一步,离我们更近一些,这说明他(她)喜欢与我们相处或喜欢与我们交谈。根据他人的对距离的反应,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调整,从而利于接下来的沟通与交流。这就是躯干距离微动作的有效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