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和能量波

生命和能量波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卫·威尔科克另辟蹊径,结合科学论证,向我们展现了生命起源的奥秘——能量波。一个星球上的生命诞生也是如此:生命通过能量波产生、传播、繁衍。该说法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生命的理解范畴。大卫说,原因在于太空中的源场能量与地球上的不同。双方争执不休,没有结论。持自然发生学说意见的一派做了大量试验成功的案例。高频波起到让能量场和DNA产生调谐的目的。

在漫长的宇宙历史中,生命究竟如何起源?又是如何衍化到如今的形态?大卫·威尔科克另辟蹊径,结合科学论证,向我们展现了生命起源的奥秘——能量波。

大卫·威尔科克是一位专业讲师,导演,远古文明、意识科学的研究者,其研究内容包括物质和能源的新模式。他的演讲包括《2012之谜》《洛杉矶会议》《2012:穹界的转折点》。这一部分关于能量波和生命起源的看法来自其2009年9月20日在卡米洛特工程-洛杉矶会议上的演讲。

什么样的生命最顽强?细菌是答案之一。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总能发现细菌的身影:南极的冰层,火山的内部,海床以下数英里,甚至核反应堆里。它们是如何进入的?以核反应堆中的细菌为例,它们不可能来自于其他反应堆——因为核反应堆是经过严密封存的。

一种说法与能量波有关:细菌虽然不能通过空气进入,但在能量场上却畅通无阻。一个星球上的生命诞生也是如此:生命通过能量波产生、传播、繁衍。这像是一种证据,证明了在宇宙中生命无处不在。该说法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生命的理解范畴。

英国科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Chandra Wickramasinghe)博士曾三次重点强调这些观点:“经证明,彗星上存在有机生命物质,而目前太阳系中有数十亿个彗星。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来自彗星。”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发现,如果从光谱上分析,99.9%的星系尘埃上都存在细菌。主流媒体也在传播相关信息:“在其他太阳系发现了能产生生命的太空尘埃。”

由此可见,浩瀚宇宙,生命无处不在。

许多报告都有提到,宇航员在外太空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愉快,觉得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了。这种感受被称为超凡感受(Overview Effect)或太空快感(Space Euphoria)。大卫说,原因在于太空中的源场能量与地球上的不同。采用太空育种种出的植物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曾把植物种子送上太空。为了让种子能够体验到超凡感受,装载体太空舱没有用PVC材料做成的眩窗、铝做成的外壳。如果使用这些材料做太空舱,便不会起到类似作用。比起普通南瓜来,用曾被送入太空的种子栽培出来的太空南瓜要大得多。同样的故事在曾放置进埃及大金字塔和俄罗斯金字塔的种子身上上演:它们产量增加了400%,个头增大了400%。这些源场能量是否有某些相同点?

依次为太空大南瓜、大黄瓜、大辣椒。

是不是所有生命都起源自能量波?

詹姆斯·施特里克(James Strick)博士在他的《生命的火花》(Sparks of Live)中提及:在19世纪科学界曾有一个大阴谋:当时一些科学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另一些则支持自然发生说,即生命是无中生有的。双方争执不休,没有结论。

持自然发生学说意见的一派做了大量试验成功的案例。其中巴斯德(Pasteur)证明了生命可以来自非生命物质。

这些试验包括,不管怎样将一个试管做灭菌处理,最终试管内都会产生出新的细菌的实验。

帕切科(Pacheco)教授做了该试验。试验的过程如下:(1)把一些海滩上的沙子加热到白炽的状态,以此杀灭沙子中的所有细菌。(2)把这些灭菌后的沙子放进一个灭菌的试管当中,加入一些蒸馏水,并把试管置于真空环境,这样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进去了。

不可思议的事情在5天之后发生:试管顶部出现了一些小东西。帕切科教授把它刮下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图1—6是实验留下的资料图片。图1中的生物看起来像个微型大脑;图2中的生物可能是海藻的一部分,在显微镜下就像一片折断的叶子;图4中的生物看起来像是血红细胞;图5中的生物则像白细胞/白血球。

当看到这些图片时,我们不由得产生疑问:这些DNA分子是从哪里来的?试管里面只有一些沙子,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且沙子、水和空气都做了灭菌处理。即便这样,最终还是有一些小东西生长了出来。最为特别的生物是一个大的生命物,见图6。它大概有2万—3万个基因,类似于陆地上的小蠕虫,DNA结构非常复杂,具有自己的防御系统。它有头部,还有嘴巴。该生物里面包含了太多信息,问题是它的DNA来自何处?

从左至右:图一、二、三、四、五、六。

大卫说,它来自太空中无处不在的DNA能量波。无论是在真空环境下的沙子里,还是核反应堆上,以及其他任何地方,生命都可以被创造出来。

事情远不止如此。2009年2月15日,国家地理学会居然在南极和北极发现了同样的物种。而且这些物种只存在两极地区。他们试图解释,是由于轮船把这些物种从南极带到了北极,但经过对全球所有的轮船进行调查,并没有发现有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一共在两极地区发现了235种同样的物种。这些物种包括鲸、蠕虫和一些奇怪的甲壳类生物。它们之间已被温暖的海水隔开。这些物种到底来自何处?科学家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却毫无头绪。

这些生物很奇怪。一种叫螔螺壳蜗牛(Limacina Helicinia)的样子很特别,就像一只蜗牛。但其上面有一些扇叶状的东西,看上去就像一只鱿鱼,非常奇特。图2是一个叫冰海小精灵(Clione Limacine)的另一种外形奇怪的生物。短角枪水蚤(Gaetanus Brevispinus)属于某种甲壳纲生物。甚至还有共生片脚类动物,其学名为“Streesia Challengeri”。

依次为螔螺壳蜗牛、冰海小精灵、短角枪水蚤、共生片脚类动物。

为什么这些生物同时且单单存在于两极?从北极到南极根本就没有什么海水通道。即便有,它们也在通过地核的时候就已经被烧焦了。

是什么创造了这些生物?大卫的答案是地球意识。地球意识自发地在两极地区创造了这些小生物。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思考: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意识域创造了它们;因为地球创造了它们,所以它们在那里。以此类推,地球同样也创造了我们。

扭转力场发生器的剖析图。

鸡鸭混合体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照片。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下列事实:在外太空可以产生DNA,两极地区存在相同的物种,在灭菌条件下的试管里可以产生出新的生物。

那么,DNA是如何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它是如何改变的?一个物种的遗传物质是如何转换为其他物种的?

在1961—1963年期间,提出生物场导学说[1]的姜堪政进行了著名的动物场导实验[2]。他的实验探究了生物进化的方式。左图是他做的扭转力场发生器的剖析图。

图中4的地方放置一只鸭子。图中6的地方则放置一只鸡,图中3这个漏斗型的物体是一个发射高频微波的电磁振荡装置。先用高频波照射鸭子,然后高频波再由2上的这些铜管传送到5这个位置,这些铜管是中空的,连通1和5这两个房间。高频波起到让能量场和DNA产生调谐的目的。在5这里则放置一只带有受精卵的母鸡。实验的统计数据如下:一共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鸡蛋共500只,480只成功孵化,其中80%具有扁平的鸭头,90%的眼睛位置发生变化,25%脚趾间出现跐;对照组共600只鸡蛋,未接受鸭子生物电磁波场导,孵出了510只鸡雏,完全没有鸭子的上述特征。实验组的鸡雏长大之后,体重超过对照组的50%,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所获得的实验特征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上面中图就是试验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鸡鸭混合体。

这就是实验过程:把DNA提取出来然后再融入其他物种,最后得到一个鸡鸭混合体。

实验对象为植物时,实验结果也一样。1978—1993年,在从事植物场导实验时,姜堪政发现了小麦的生物微波作用促使玉米分蔟生长,而且在雄性花絮结特殊的穗,穗上结有籽粒,有玉米,有小麦,并且增产,所获变异传给下一代。观察十代仍如此。

姜堪政的动物、植物场导实验,无可辩驳地说明了遗传信息可以通过电磁场远距离传递。

下面再来谈谈DNA的转化。先拿一个青蛙的卵,再拿一个蝾螈的卵,然后用一道激光束去照射,不是要烧死它们,而是用来提取蝾螈卵里面的DNA信息。先用激光照射蝾螈卵,使波束通过卵,然后再把波束照射在青蛙卵上。

青蛙卵会发生什么变化?结果是一个完美的变异,青蛙的遗传物质完全被蝾螈所替代,而且这种变异就发生在一代当中。一只来自青蛙的卵可以被转化为另外一个物种,根本不需要长时间的演变,一刹那就实现了。

玉米穗上结有籽粒,有玉米,有小麦。

这些卵长大后是健康成年的蝾螈,具有彼此交配繁衍后代的能力,不会出现遗传上的毛病,不会出现克隆所带来的并发症,或其他克隆难题。例如,多利羊在长大后会出现足坏死。

这是一项改变遗传基因的重大发现,更是对传统遗传学的重大挑战。这就是进化的方式吗?人类是否也在以这种方式进化?

化石记录显示了一个2600万年的进化周期,为什么这么有规律呢?恰好2600万年?

诺普(D.M.Raup)和塞普科斯基(J.J.Sepkoski)发现了另一个进化周期,长达6200万年。下图这些区域代表了什么?答案是银河生物源场。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赞同红移理论(多普勒效应)。红移就是指天体的光或者其他电磁辐射,随着距离的变化其光谱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例如,环绕在我们太阳系周围的星级介质和星云在不断远离银河系中心,星系物质在不断地向外膨胀(从而造成了红移)。蒂夫特(Tifft)和他的同事以及其他人对成百上千个星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每一个星系都具有类似结构。典型的红移现象是,一个超高频波会随着距离的变大而波长变长,其频率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诺普和塞普科斯基发现的长达2600万年的进化周期。

红移现象。

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具有这样的红移现象。为什么会有红移?我们可以从罗西纳·拉勒芒(Rosine Lallement)博士那里知道这一点。他发现,银河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释放出能量,重组地球上所有生命的DNA。

如果化石记录的进化周期是6200万年,又或是2600万年,银河系内又存在这些条纹状、不同频率的高频能力带;如果罗西纳·拉勒芒博士证明了星云不断从银河中心向外膨胀,那么,你不觉得是银河能量场引起了星体、生物的变化吗?

它造成了太阳日光层缩小了25%,太阳系各个行星受到能量场粒子冲击后,温度、亮度和磁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星际气候的变化详见前面第六章)。而且这种能量波携带了DNA信息,可以把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物种进化到下一个阶段。这个进化周期就是6200万年。而上一次进化的时间是6500万年以前。这可能是由于太阳辐射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总之,我们这个周期已经快走完了。

人类已经在进化。这是基于星际气候变化的,基于科学理论基础的。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证明我们的基因正在进化。约翰·霍克斯(John Hawks)是威廉康辛大学的人类学家,他一直在研究人类的进化,也就是正向选择。他发现,过去5000年来,人类的DNA更新速度增加了100倍。事实上,在过去4万年以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在不断变快,我们的基因与5000年前的人相比已经不大相同。那时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约就是苏美尔人时期,正是古印度文明崛起的时候。也许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但如果对比一下古埃及人和尼安德特人,就会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前额特别宽大,不像我们现代人的前额。再对比一下古埃及人、尼安德特人和我们现代人,古埃及人明显更接近于尼安德特人。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出来,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跟我们一样。但基因进化的证据就在这里:我们在过去的5000年里已经改变了很多。约翰·霍克斯称之为增压进化,有些国家的主流媒体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表明我们正处于进化的快车道,进化速度比5000年前提高了100倍。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平均IQ。它在以每10年3点的速度递增(弗林效应),这是弗林研究了20个不同国家后得出的结论,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

我们的IQ提升主要集中在抽象和非语言模式方面,意味着这种提升与读多点书多看点报,以及上网冲浪都没有关系。它是实实在在的智力提升。

由此而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我,因为它意味着一个文化的复兴。

[1]场导理论。1955—1957年,姜堪政在控制理论的启发下,依据量子理论、信息理论提出了有机体内外存在生物场假说,并提出了场导论。该理论认为,“既然生物体有电磁场的交换,那么该电磁场必然会有一部分传递到有机体之外。如果被另外的有机体所接受,作为生物信息,必然会定向控制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前人们认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现在姜堪政说,现代物理学的成就,让我假设DNA只是一个生物电磁信号(生物信息场)的“磁带记录”材料。换句话说,电磁场(生物信息场)和DNA联合遗传物质存在两种形式:被动-DNA和主动-电磁场。DNA提供了稳定的有机体遗传物质,而电磁场可以去改变它,足以影响这些生物电磁信号。就其性质,电磁场包含能量和信息,波动特性确定需要探讨的最高频谱部分,有一个宽的带宽,这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传输质量高。因此,信息领域的生物电磁能量的物质载体,就是存在于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

[2]动物场导实验。1961—1963年,姜堪政进行了著名的鸡变鸭场导实验。发现鸭子的生物场微波能作用到孵化中的鸡蛋,由此鸡蛋所发育出来的鸡雏具有鸭子的特征,比如足趾间有蹼。经中国医科大学阎德润教授、大连医学院吴襄教授、复旦大学谈家桢教授审查,认定实验孵出的鸡雏发生了遗传变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