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外来客之麦田圈的回答

天外来客之麦田圈的回答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有关记载来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在春天和夏天。对于麦田圈的形成,及大部分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我们还不得而知。科学家现在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麦田圈是人造的可能性。至今为止,在人们发现的几千个麦田圈中,有两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曾经一度引起轰动,并将麦田圈现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个著名的麦田圈出现在2002年8月15日,英国的汉普郡的温切斯特。动物远离现场,麦田圈出现前举止失常。最大跨度的麦田圈达180多米

据文献记载,麦田怪圈最早出现在英格兰,那是1647年,距今350多年。那个怪圈呈逆时针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汉普郡和威斯特一带屡屡发现怪圈,而且大多是在麦田,所以,正式将怪圈命名为麦田圈。

几百年来,这一神秘现象不断亮相,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从有关记载来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在春天和夏天。麦田怪圈的图案也各不相同。

对于麦田圈的形成,及大部分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我们还不得而知。这个神秘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是人类的未解之谜。科学家现在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麦田圈是人造的可能性。因为它们复杂的构图、庞大的规模、精巧的设计,绝非人力一夜之间可以造出。它们真的是地外生命发给人类的沟通信息吗?

至今为止,在人们发现的几千个麦田圈中,有两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曾经一度引起轰动,并将麦田圈现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它们被科学家称为是外星人首次与地球人的对话,这正是我们多年以来翘首盼望的。

2001年8月19日,星期日,在英国南部地区汉普郡的Chilbolton天文台[2]附近的麦田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图案:一张巨大而复杂的3D人脸。3天后,另一个更让人震惊的图案出现在旁边:一个记录着某种密码的信息板。

前面讲到,在30多年前,也就是1974年11月16日,地球的科学家们把有关地球、人类的咨询转换成二进位密码组成的图案[3](见下图),在位于美国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中部的阿雷西博(Arecibo)天文台射向了遥远宇宙中的M13星团[4]——距离地球约2.5万光年远、包含10万多颗恒星的球形星团。人们期待着有一天外星的智能生命能够收到这个信息。这个图案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氢-H、氧-O、碳-C、氮-N;核甘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中间代表男人的形态,左边的图案代表男人的平均身高[1764mm]),其表示方式是以二进制的14与信息的波长(126mm)相乘所得出的结果。右边的白色图案代表1974年全球的人口(4292853750);太阳系的组成(突出显示了地球,从右面代表太阳的大星向左数的第三颗),以及在图案的最下部分附注了人类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太阳灶”图像。

出现在汉普郡的3D人脸麦田图案和信息板。

通过比较可见,信息板(Transmission code)麦田圈与1974年传送的图案在表达内容上非常接近。在回复讯息中,有与科学家传送的内容不一样的部分(见下图):改变了一个化学元素硅-Si;改变了DNA的高度与分布以及核苷酸的数量;人口数量增加为213亿;改变了人形轮廓,成了典型的ET形象。另外,他们所表示的太阳系中有12颗行星,其中第三颗、第四颗和第五颗(从右侧数)突出显示着,尤其是第五颗星周围分布着3颗星;最后更新了图案最下部分的内容,这部分新内容恰好与2000年8月13日在同一地点出现的麦田圈一致(见后图),表示某种放射构造。这个图形结构正是科学家们认为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能量增强,提高发射功率。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有理由相信,这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那么,他们究竟是谁?他们在哪里?

1974年发出的阿雷西博信息

根据上面的信息,或许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也是一种智能生命,他们的DNA和地球人的DNA有一部分相同,但有一部分是不同的。他们比地球人矮,身高是100.8mm。他们也是由头、躯体、胳膊、腿构成,头部大于地球人,他们的形象与众多UFO事件中目击者表述的外星人相似。人口数量变成了213亿,这个数量比地球人口略大,是外星人总共数量?还是他们的数量与地球人数量的总和?另外一个有关太阳系的重要信息,可能表明两种情况:要么仍然是指我们的太阳系,但强调地球也突出了第四、第五颗行星——即火星和木星。当然,更多强调的第五行星,它周围存在3颗星,也可能指的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要么,它可能指的不是我们的太阳系,而是他们自身的太阳能系统。在麦田圈中对太阳的描述显得更小,这是他们的小太阳或可能是代表某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未来——也许太阳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

无独有偶,2002年再次出现了一个类似的麦田圈——外星人的头像与电报,被称之为最诡异的麦田圈。

这个著名的麦田圈出现在2002年8月15日,英国的汉普郡的温切斯特。这个图案令所有人感到吃惊,如此清晰的一张外星人面孔和一个神秘的密码圆盘。

麦田圈中外星人的形象正如我们在头脑中一直存储的印象一样:一个大而有形的脑壳,一双大而神秘的眼睛。据分析,圆盘图案代表着电脑里使用的二进制文字,只要是电脑专家都可以解读这种图案。麦子倒下的地方表示0,立着的地方表示1。例如,01000010表示字母B。如此可以破译这个圆盘上面的内容:

Beware the bearers of FALSE gifts & their BROKEN PROMISES. Much PAIN but still time. BELIEVE. There is GOOD out there. We oppose DECEPTION. Conduit CLOSING. Acknowledge.

警惕假象的制造者以及被打破的承诺,痛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要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反对欺骗,通道正在关闭。鸣谢。

这些图案的出现不是那么单纯和偶然的,科学家已经排除该麦田圈人为制造的可能性——试想谁能在Chilbolton天文台科学家眼皮底下顽皮地一下子制造这么巨大而复杂的麦田圈呢?难道这真是来自外星文明试图与我们接触的证据?是外星人对我们发出的瓶中信进行了最直接的回答?

外星人面孔和密码圆盘的麦田圈

或许除了图案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地方觅得蛛丝马迹。经过对近20年来出现的数千个麦田圈的调查,研究者发现,这些非人造麦田圈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圆圈多数形成于晚上,通常是子夜至凌晨四时,形成速度惊人。麦田附近找不到任何人、动物或机械留下的痕迹,没人亲眼目睹到圆圈图案的产生过程。动物远离现场,麦田圈出现前举止失常。

(2)在麦田圈附近常出现不明亮点或异常声响。

(3)图形以绝对精确的计算绘画,常套用极复杂的几何图形,或进行黄金分隔。最大跨度的麦田圈达180多米,比足球场还大。最复杂的麦田圈共有400多个圆,被称为“麦田圈之母”:

(4)农作物依一定方向倾倒,成规则状的螺旋或直线状,有时分层编织,最多可达五层,但每颗作物仍像精致安排一般秩序井然。

(5)秆身加粗,秆内有小洞,胚芽变形,与人折断或踩倒的麦子明显不同。

(6)麦秆弯曲位置的炭分子结构受电磁场影向而异常,但竟然能继续正常生长。生长的速度比没有压倒的小麦快。开花期的作物如果形成麦田圈,不会结种子。成熟期的麦子形成的麦田圈,会因发生变异而使果实变小。

(7)圈内像烘干的泥土内含有非天然放射性同位数的微量辐射,辐射增强三倍。

(8)麦田圈中的土壤里有许多磁性小粒,而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9)图形内外的红外线增强。

(10)大多在地球磁场能量带出现。电磁场减弱,指南针、电话、电池、相机、汽车,甚至发电站失常。

这些特征明确表明这些麦田圈对作物的影响,而这些,都不是人为踩踏或者人造机械踩踏能造成的结果。这些,是不是也是麦田圈制造者给我们留下的信息呢?

麦田圈附近出现的不明物体和亮点

麦秆弯曲后的细部图

左图:最大跨度的麦田圈。
中图:最复杂的麦田圈。
右图:麦穗比较图。

左图:果实比较图。
右图:显微镜下的磁性小粒。

常常有中国网友问“为什么麦田圈不来中国?”“为什么麦田圈对英国的威尔特郡(Wiltshire)情有独钟?”“麦田圈经常出现的地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于这些问题,虽然至今仍没有准确答案,但还是可以从现今的麦田圈中寻找到一些痕迹。

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是麦田圈最喜欢拜访的地区,这一地区具有白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地质特征,这样的地质被认为具有“能量线”,并拥有神秘的历史。威尔特郡有众多史前遗迹,也是报道中UFO目击事件最多的地区,很多人认为麦田圈是神或宇宙智能生命传达信息的产物。此外巨石阵(Stonehenge)、人造土山(Sibury Hill)、埃夫伯里石圈(Avebury Stone Circle)、白马石刻(White Horse)等古代遗迹附近也常常出现麦田圈。人们猜测,这些神秘图形也许和古代遗迹有某种联系。

而多年的观测与数据积累,使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国出现的麦田圈中,有87%以上出现在浅层地下水上方,有78%以上出现在白垩土或海绿石砂(砂岩和绿土的混合土层)之上。由此推测,塑造麦田圈的力量似乎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麦田圈的地域分布特点是制造者留下的某种信息吗?虽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希望真的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所有的谜团,破解所有的未知讯息,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外星球的朋友。

依次为:巨石阵、埃夫伯里石圈、白马石刻。

英国南部麦田与蓄水层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