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轮虫培育方法和技巧

轮虫培育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温水性鱼类的越冬水温不要低于12 ℃。注意水质的良好与稳定,池底的清洁,严防病害发生。亲鱼性腺完全成熟开始进行繁殖时,常会出现亲鱼兴奋的互相追逐现象,称为发情。自然产浮性卵的鱼类可在产卵池溢流口处安装集卵网箱收集受精卵。目前海水鱼育苗的标准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仔鱼放养密度应按育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添加小球藻可以净化水质、保持轮虫、调节光线,称为“绿水培育工艺”。

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工艺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采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几个环节(见彩页图5)。

一、亲鱼培育

育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的问题,方能达到全人工繁殖。

(一) 亲鱼来源

有野生亲鱼资源的可以通过人工驯化提供繁殖使用,如真鲷、牙鲆等;有养殖基础的品种应从养殖成鱼中选留品质优良者作为亲鱼使用,但隔几年仍需从原产地或自然海区补充部分野生亲鱼,以避免种质退化,如大菱鲆;全人工亲鱼要从苗种开始,全程进行规范化的强化饲育,达繁殖年龄时,要进行促熟和光、温调控研究,以期按需获得优质受精卵。

(二) 亲鱼选择标准

一般标准为3~8龄,体重2~5 kg,体质健壮,发育正常,体形好,鳞片完整,无伤病,大小比例合适,雌雄比例恰当(多为1 :1)。

(三) 亲鱼培育

放养密度:网箱为5~10 kg/m3、水泥池为1~5 kg/m3。定时、定量投喂新鲜鱼、虾、乌贼、贝肉等优质饵料。全程流水饲育,日交换水量200%~800%,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一般温水性鱼类的越冬水温不要低于12 ℃。注意水质的良好与稳定,池底的清洁,严防病害发生。需要时可进行光温调控以改变产卵期。

二、人工催产

(一) 人工催产

用人工方法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激素注射,刺激性腺进一步成熟和排放,从而获得成熟的卵子或精子。

(二) 基本原理

根据鱼类在自然界繁殖的特性及其生理变化,考虑养殖时生态条件的不足,不能刺激亲鱼的下丘脑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也不能促使垂体分泌足够的促性腺激素进行自然繁殖,因而采用人工催产的方式是把一定量的催产剂注入亲鱼体内,随着体液的流动,将这些激素带到鱼体全身,以部分代替并促使鱼体本身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再加上适宜的生态条件刺激,从而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排精(图2-3)。

图2-3 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刘健康,1992)

(三) 催产方法

将鱼类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催产剂注射入亲鱼的体腔(胸鳍基部凹陷处与体轴成458角)或肌肉内(背鳍与侧线间处),注射用水为0.6%的氯化钠溶液,雄鱼剂量减半,注射1~2次,亲鱼过一段时间便会发情产卵、排精。操作程序:先用75%酒精消毒注射器及其他用具,然后配制注射液,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激素,一般每尾亲鱼用2 m L注射用水配制。准备工作做好后,从暂养池中取出亲鱼,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再将鱼置于鱼夹中、平台上(鲆鲽类)或用双手托鱼(戴上手套或垫以毛巾),然后进行注射。注射完毕,消毒注射部位,挂上标志,即放回原池中。要做好记录,记下注射时间,激素种类及剂量,亲鱼体长、体重和其他要说明的情况,以便总结催产效果。

三、 采卵

亲鱼性腺完全成熟开始进行繁殖时,常会出现亲鱼兴奋的互相追逐现象,称为发情。发情达到高潮时,就会自行产卵、排精,完成受精作用,称为自然产卵。

(一) 卵子质量的区分标准

卵子质量可视卵子水中游离情况、卵子大小、透明度等而定。大小一致、晶莹透亮、有弹性、有光泽、卵质清的为好卵,大小不一、透明度差、无光泽、卵质浑浊、甚至有瘪卵或油花溢出的为坏卵。

(二) 鱼卵计数

鱼卵计数主要有质量法和体积法。根据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卵粒数,换算出所有卵子的数量。

(三) 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

自然产浮性卵的鱼类可在产卵池溢流口处安装集卵网箱收集受精卵。人工授精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湿法三种(见彩页图14)。干法是把精液直接挤入盛有卵子的容器中,加以搅拌,然后用清水将受精卵冲洗干净;湿法是将成熟的卵和精液依次挤入海水中,使之受精;半干湿法是先将少量精液用适量海水稀释,紧接着与卵子混合授精。

四、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黏性卵要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1微充气或流水孵化;沉性卵宜用专用孵化器(桶式、平列槽、阿特金斯、锥形槽)流水孵化,黏性卵可黏附于筛网上流水孵化。孵化条件:宜用沉淀、过滤(二级砂滤)海水,最好用消毒海水(紫外线、臭氧),严防带入泥沙杂质、污物及敌害生物;调整于所孵化鱼种的适温范围内,并保持水温恒定,高温虽可缩短孵化时间,但会造成初孵仔鱼变小和畸形;因鱼而异调节盐度于适宜范围内并保持稳定,盐度影响孵化率及孵化时间,过低盐度会使卵子下沉;胚胎发育期的耗氧量较高,要尽可能进行充气或流水以提高孵化率。

五、鱼苗培育

通常采用一次布卵,中间进行多次分苗的疏苗培育法,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 水质处理

培育用水一般要经过沉淀、过滤,必要时还要进行消毒处理,要求达到清新、无毒、无污染、泥沙少、无敌害生物,水温、盐度、照度、水质因子满足鱼苗需要。

(二) 饵料系列

饵料系列指培苗全过程按顺序使用的多种饵料。目前海水鱼育苗的标准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育苗初期投喂双壳类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育苗中期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桡足类、配合饵料等;育苗后期,可继续投喂中期饵料,加强配饵投喂,并辅助投喂鱼、虾、贝肉糜(现已少用)。每次改换新饵料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的交叉投喂期使之逐步过渡。现在除早期投喂轮虫、卤虫外,中后期饵料基本被配合饵料取代,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效率。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在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到目前为止,种苗生产上尚无完全使用微颗粒饲料喂养早期仔稚鱼的先例,一般初期饵料仍普遍使用活体动物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但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自身的营养不足,若长期单独投喂,会因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的缺乏造成鱼苗体弱多病,色素异常(如鲆鲽类白化等),死亡率升高。为了提高仔鱼的活力,防止体色和形态异常,培育健全苗种,轮虫、卤虫幼体在投喂前需用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的单胞藻(如:金藻)进行营养强化或添加强化剂强化,以增高其EPA和DHA等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对防止鲆鲽类体色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使苗种的成活率得以提高。轮虫使用2 000 3 104~3 000 3 104细胞/毫升的小球藻液,再加入轮虫专用强化剂和适量抗菌药物进行充气强化,也可单用强化剂强化,轮虫强化密度一般为3 3 108~10 3 108/m3水体;卤虫则使用卤虫专用强化剂充气强化,强化密度为1 3 108~3 3 108/m3水体,常用强化剂有鱼油、康克A、A lgaMac-3050和A lgaMac-3080、裂壶藻(Schizochytrium)等,使用方法可参照产品说明。

(三) 育苗管理

仔鱼放养密度应按育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前仔鱼期可以静水培育,辅以加水和部分换水,并微充气;后仔鱼期可部分换水或适当流水;稚鱼期至幼鱼期,流量逐步加大。也可采用全程流水的培育方式,开始微流水,后期逐渐加大流水量。投喂轮虫期间每日向育苗池中添加小球藻液,使其浓度为50 3 104~100 3 104细胞/毫升。添加小球藻可以净化水质、保持轮虫、调节光线,称为“绿水培育工艺”。小球藻液可自行培养,也可用浓缩藻液代替。育苗中应注意清底、计数、监测鱼苗生长发育与成活、大小分选以及对鱼苗行为习性、病害出现的观察处理与防治等工作。

农场式培育鱼苗可参照淡水鲤科鱼类育苗方法。

六、中间培育(鱼种培育)

工厂化培育出池的3 cm鱼苗,一般还应通过中间培育达5~6 cm时提供养殖;达8~10 cm时提供放流增殖使用。中间培育分为陆上水泥池和海上网箱两种方式。

(一) 陆上水泥池

可使用原育苗池或其他水泥池,容积30~100 m3均可。水、气、温、光、饵等培育条件均与鱼苗后期培育相似;放养密度500~800尾/立方米;饵料为配合饵料,亦可少量使用鱼肉糜,日投饵5~6次。注意加强循环流水、清底和病害防治。

(二) 海上网箱

网箱应设在波浪平稳、避风、水深、潮流通畅的天然港湾内。网箱规格一般为4 3 4 3 3~5 m。日投喂4~5次,可投喂配饵或鱼肉糜。根据鱼苗生长和网箱污着程度换网。要注意防病和防鸟害。在海上培育60天左右,鱼苗全长可增长至80~100 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