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 亲鱼选择
可以使用驯化1~2个月后的野生亲鱼,也可以用人工养殖亲鱼。亲鱼应选择3龄以上,雌雄性别比例为1 :2~3。雌鱼应选择全长为45~55 mm以上,体重为1.8~2.5 kg以上的个体;雄鱼应选择全长为31~34 mm以上,体重为0.4 kg以上的个体。
2. 亲鱼培育
(1)培育条件:亲鱼培育如图6-5和表6-2所示。培育密度为2~3尾/平方米或2~3 kg/m2,水深为80 cm,流水培育2~5个循环/天,连续充气,水温为10 ℃~25 ℃,盐度为30~33,pH为7.6 ~8.2,DO>6 mg/L,光照为100~500 lx。
图6-5 半滑舌鳎池养亲鱼
(2)饵料:亲鱼可投喂鲜活贝肉、沙蚕、小虾蟹或湿颗粒饵料,日投饵率为2%~3% (生鲜饵料)或1%~2% (湿颗粒饵料),每日投喂2次。
表6-2 亲鱼培育条件与方法
(3)亲鱼光温调控强化培育。
饵料:采用优质活沙蚕、活贝肉,日投饵率为2%~3%。
光温调控:17 ℃~18 ℃开始升温,每10天升1 ℃,保持14小时光照→升至22 ℃→再升至25 ℃,降至12小时光照→再降至23 ℃,即可产卵。
二、 亲鱼成熟与采卵
经过2~3个月促熟,雌鱼性腺明显膨大,并沿身体腹缘不断延伸,当性腺长度/体长达0.51时开始自然产卵。可采用溢流排水法收集自然产出的受精卵,每日采卵1~2次,经分离去除死卵和杂质后孵化。也可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授精获取受精卵,亲鱼对激素极为敏感,剂量较难以掌握。
三、孵化
受精卵孵化密度为50万~80万粒/立方米,孵化水温为22 ℃~24 ℃ (20 ℃~ 26 ℃),盐度为30~33 (20~35),pH为8.0~8.2,DO>5 mg/L,每12小时吸底一次,32~34小时孵出。
四、苗种培育
1. 仔鱼布池
布池密度1万~1.5万尾/立方米,布池时池中初始水量约为3/5池水。
2. 培育环境与管理
培育水温以22 ℃~24 ℃为宜,盐度为30~32,pH为7.9~8.2,DO>5 mg/L,氨氮≤0.1 mg/L,光照<500 lx;开始静水饲育,前5天逐渐加满水→6日龄开始每天换水10%→10日龄每天换水50%→20日龄每天换水100%→伏底后每天换水200%~300%
3. 吸底
10日龄开始吸底,伏底前2~3天吸一次,伏底后采取流水排污,可根据池底污染程度吸底。
4. 饵料系列
第3~22日龄投喂轮虫,第12~50日龄投喂卤虫幼体,50日龄后投喂卤虫成体和配合饵料。投喂密度,轮虫为5~10个/毫升,卤虫幼体为0.5~2个/毫升,每日投喂2~3次,需经过10~12小时营养强化后投喂,配合饵料投喂量按照鱼体重的3%~5%。
5. 出池
经60天培育,鱼苗全长可达30 mm,可采用虹吸法或池底排水法出池。
五、中间培育
中间培育为将鱼苗由全长30 mm培育至全长60~80 mm,一般继续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见彩页图17)。培育密度为200~300尾/平方米,培育水温为20 ℃~22 ℃,盐度为25~32,pH为7.6~8.2,DO>6 mg/L,氨氮≤0.1 mg/L,光照为500~1 000 lx;换水率为400%~600%,约20天倒池、分选大小一次,还应定期清底,监测水质,观察苗种活动与摄食。中间培育所用饵料为卤虫幼体、卤虫成体和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4次,此期为苗种由活饵料向人工配饵转换期,应根据鱼苗摄食情况逐渐减少活饵料投喂量。投喂配合饵料后,卤虫幼体、卤虫成体仅作为辅助饵料,增加各种饵料交叉投喂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