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傅祥林
唐僧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由于小说《西游记》的传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历史事实和小说毕竟不一样,没有孙悟空同行,也没有妖魔鬼怪,但是玄奘取经路上所受的折磨,也是难以想象的。
玄奘俗姓陈,名袆,敬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市陈河村附近)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一说生于公元600年)。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两次上表陈请,要求西去取经。唐朝开国不久,国力不强,为防止西域突厥势力的入侵,严禁百姓出境西行,因而没有批准玄奘的申请。当年秋天,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遭受霜害,朝廷允许百姓四处求食,玄奘趁此机会准备偷越出境。
他从长安出发,经秦州(甘肃天水北)、兰州,西抵凉州。当他来到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时,长安的访谍(追捕令)跟踪到来:“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这样,玄奘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时时躲避官方的追捕。他独自一人闯关过险,差一点在烽台哨卡下中箭身亡。好不容易冒险闯过去,又进入了位于伊吾(今新疆哈密)东南方浩渺无边的莫贺延碛。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又无水草,夜里寒风如刀,白天热风如火。有一天,玄奘解下水囊想喝一口水,不料祸不单行,偏偏又因水囊过重而失手落地,饮水洒落一地。在沙漠行走,没有水就等于没有生命,“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焦,几将殒绝”。但是,玄奘意志坚强,坚决前进,决不东归一步。在第五夜半,因为凉风触身稍得苏息。又一天,乘马忽然走上岔道,不肯直行。玄奘信马由缰,竟然奇迹般地发现“青草数亩”,走不远又看到一池,水味甘澄,饮水后,人马俱得苏息。玄奘死里逃生,终于走出流沙,到达西域门户伊吾国。
在伊吾,玄奘遇上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的使者。使者将玄奘的消息报告给国王麹文泰。麹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闻讯后照会伊吾国王要求派遣玄奘西来高昌,并立刻派人去迎接。玄奘本来准备从伊吾国经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沿天山北麓西行,但终究推辞不过,只好前往。玄奘抵达的当夜,高昌王亲自与王妃等人秉烛相迎,将他迎入宫中后院的重阁宝帐里,拜访十分殷勤。麹文泰对玄奘法师十分崇敬,让他在王宫的佛教里讲经弘法,想请玄奘终身留在高昌国,但玄奘决心西行,誓死不从,一连四天不吃不喝才被放行。临行前,麹文泰和大臣、僧侣及百姓倾城而出,依依惜别,还为玄奘派遣沙弥5人,随从20人,马30匹和金、银、绫绢、衣物若干。他还特别修书送往沿途各国,每封信附礼物大绫一匹,并准备了两车水果给西突厥叶护可汗,让他们照应玄奘一行。
高昌王的帮助极大地改善了玄奘的旅行条件。玄奘一行沿天山南麓银山道到达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后,住了一夜。此后,他们涉过孔雀河与渭干河,到达屈支国(即龟兹,今新疆库车),在这里参加了长达15天的浴佛节。两个月后,玄奘又启程西行,经跋禄迦国(今阿克苏一带,也有可能是拜城),沿阿克苏河、库玛力克河,到达天山南麓凌山山口。这里是翻越天山的重要通道,其艰苦和危险难以想象,“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经过这个通道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好不容易惊险万分地越过了气候极度恶劣的高原雪山,玄奘一行人抵达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随后沿大清池来到素叶城(即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在这里遇到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可汗出帐迎接,还派使臣给各附属国带信,通知玄奘路过事宜。玄奘一行经过中亚名城赭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渡过药杀水(今阿姆河),又登上帕米尔高原,最后来到天竺。天竺的僧人惊叹于玄奘的献身精神,主动带领他瞻拜各国佛教胜迹。玄奘在摩揭陀国最著名的那烂陀寺潜心修学五年,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和婆罗门教经典,兼学梵文和印度方音,很快成为饱学之士,还一度作为法会论主,作《三身论》三百颂传遍五印度,因而获得“大乘天”的尊称。
漫漫西行路,可谓着实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