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测量工作的全过程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步是根据承担的地质任务进行现场踏勘和编写技术设计;第二步是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有关的各种数据;第三步是对实测数据进行必需的处理和解释,编写成果图和报告。
根据测量所处的空间位置,重力测量可分为:地面重力测量、地下(包括井中和坑道)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卫星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野外作业的工作流程包括:
1.重力测量的技术设计
为了使重力测量野外作业有计划地进行,在野外作业之前必须编写施工设计书,由布置重力测量野外作业的业主批准后,它将被作为野外施工和成果验收的法定依据。
设计书的内容包括:
1)工区与工作任务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区的地理和行政区划的位置,作业任务和重力测量比例尺。当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时,还应该说明每种方法所承担的任务。
2)工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工区的自然地球环境包括地形、地貌、交通、气候、经济及人文情况等。阐述这些问题的目的,主要为了解决工作时可能遇到的某些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
3)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程度
主要说明过去在工区内开展过哪些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的重要地质和地球物理成果,这些成果所得结论的可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4)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
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是开展重力勘探测量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阐明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如工区属于哪一个大地构造单元,它的构造、地层、岩浆活动的情况,矿产与构造、地层以及岩浆活动的关系,矿体一般产状等,从而估计本区可能出现重力异常的原因和各种原因引起异常的大小、形态等,这也是设计中野外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选择的依据。
5)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这是设计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测区的范围和重力测量工作的比例尺,测线和测点的间隔距离,基点与基点网,重力观测精度和各项校正值精度的要求,野外观测方法和保证观测精度的技术措施,测地工作(包括测线、测点的布置、测点坐标和高程以及地形的测量等)方法和保证测量质量的技术措施。也应包括其他有关问题,如各项工作质量检查的方法和要求,岩石和矿石标本的采集和密度测定,各类仪器的检查、调节、常数测定,工作量和工作进度计划等。
6)测量队伍的组织、生产设备,经济计划和安全环保健康措施
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各类人员的编制,职责分工,必要的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设备,编制经济开支计划和安全环保健康措施。
最后应该说明工作结束之后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
2.仪器的检查与标定
在进行野外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取得合格的测量数据,需要对重力仪进行检查、调校、性能试验及标定。仪器的检查与调校项目包括测程、面板位置、水准器位置、亮线灵敏度等并应按上述顺序进行。仪器性能的试验包括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和一致性试验。仪器的标定一般是指仪器格值的标定,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温度系数、气压系数和磁性系数的标定。强调调校不合要求不能进行试验,试验不合要求不能进行标定,否则重力测量的观测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3.基点网的布置与观测
重力仪本身存在着无法消除的零点漂移,因此用重力仪在测点上进行观测时,需要有一些精度更高、重力值已知的点来控制,这些点称为基点。重力基点在观测时都要联成封闭的网,这些网叫作基点网。任一测段的重力普通点观测均应从基点开始,并终止于基点。基点网的作用在于:控制重力普通点的观测精度,避免误差的积累;检查重力仪在某一段工作时间内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推算全区重力测点上的相对重力值或绝对重力值。
4.普通点、检查点的布置与观测
普通点是测区内为获得探测对象引起的重力异常而布置的观测点。它们应按设计书中提出的测网形状、点线距等均匀布于全区。普通点的观测一般可采用单次观测,但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即最大线性时间间隔内)起止于基点上。
为了检查在普通点上重力观测的质量需要抽取一定数量的点做检查观测。检查点的布置应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大致均匀,检查观测与初次观测时所用的仪器不同、操作人员不同、观测路线不同,检查观测应在平时的普通点观测工作之中穿插进行,检查点应占普通点总数的5%~10%在大面积的区域调查中也不应少于3%。
5.测地工作
为了重力测量的正常进行和对测量结果进行各项校正,需进行一定的测地工作。测地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重力测量的效率和异常精度。测地工作的内容包括:提供重力测点位置,确定重力测点坐标,确定重力测点的绝对或相对高程和近区地形测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