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的砾石层分布广泛。在宜昌宝塔河、云集路一带分布的砂砾石层被认为是长江阶地的产物,时代属于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早中更新世发育的砾石层集中分布于猇亭卢演冲、云池、善溪窑等地(图4-1)。
图4-1 宜昌—枝江一带砾石层的分布及早更新世扇三角洲发育特征
猇亭卢演冲、云池、善溪窑一带的砾石层以棕黄、灰白色调为主,砾石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为主,其次为脉石英、火成岩,灰岩砾石少见,其中偶尔可以发现玛瑙砾石,局部则有白垩系—第三系红色砂岩的砾石发育或集中分布。砾石大小不等,从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但一般以2~10cm为主,20~40cm大小的砾石往往集中成层出现,大于40cm以上的砾石偶见。砾石往往呈浑圆状,作为填隙物的细粒砾石往往呈棱角—次棱角状。砂质胶结为主,泥质胶结的砾石层则呈夹层出现。砾石层中发育砂层或砂层透镜体,间或有纹层状黏土层或粉砂质黏土层。砾石往往发育定向排列,呈叠瓦状排列的砾石往往倾向北西方向,具有砂质披盖的砾石层中的砾石则往往与层系界面或层面倾斜方向一致,而席状砾石层中的砾石层往往没有显著的定向性。砾石层中冲刷充填构造发育,且往往有铁质膜或铁质壳发育。具有与上述成分、结构、构造等相同特征的砾石层在宜昌地区分布较广,连续出露的范围在宜昌以西的宜都红花套一带呈南北向发育,在宜昌以东的枝江安福寺一带呈北西向展布,枝江白洋、更南到松滋陈二口有广泛发育,并以猇亭—云池—善溪窑一带最为集中发育且厚度较大,而最北在宜昌北东的峰宝山有一定范围(分布高程为海拔190~220m)的发育。本书将分布于峰宝山—猇亭—云池—白洋—善溪窑—安福寺一带,具有上述特征的棕黄色砾石层称宜昌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与下伏白垩系—第三系红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上覆网纹红土或红色砾石层。
宜昌砾石层自宜昌向南东方向呈扇形展布(见图4-1)。在宜都红花套—猇亭—云池—善溪窑—安福寺这一砾石层集中出露的地区,该扇形堆积体的下部被北西-南东向延伸的基岩高地所分割,呈条带状充填于北西-南东向延伸的基岩高地之间。在猇亭—云池—善溪窑一线追踪发现,砾石层的上部连成一体,展示出在前期高地剥蚀、填平低洼地带之后,冲积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连成一体向江汉平原内部延伸、倾斜,并湮没于江汉平原之下(康悦林,1985;湖北地矿局,1990)。
宜昌火车站、卢演冲一带尚发育大量分布的棕红色砾石层,这些砾石往往为泥质充填,类似江汉平原东部的黏土砾石层(称王家店组)。
对宜昌一带的棕红色黏土砾石层的区域调查发现,这些网纹砾石层与下伏灰白色宜昌砾石层之间存在区域上的冲刷接触面,或者说二者之间存在区域上的不整合接触,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分布范围显著小于下伏宜昌砾石层的分布范围,仅在宜昌猇亭一带有较大范围的出露。虽然这两种主要的砾石层具有明显的宏观差异,但是其上均发育网纹红土,或者宜昌砾石层上覆棕红色砾石层,在棕红色砾石层上发育网纹红土层。
相反,在北西方向即砾石层发育的物源方向,由于后期剥蚀改造作用的影响,本次调查最远仅在宜昌北东的峰宝山一带发现有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砾石层出露。从地域上来看,峰宝山一带的砾石层与猇亭—云池一带的砾石层之间虽有低丘-岗地阻隔,但现今的地貌差异并没有改变峰宝山与猇亭—云池一带砾石层从宏观特征到组成成分、结构构造方面的相似性,反映了峰宝山一带砾石层与上述宜昌砾石层之间密切的成因联系。从地理位置上看,峰宝山位于西陵峡峡口以西即“峡江”和雾渡河河谷进入江汉盆地西缘的入口处附近(见图4-1),就目前砾石层的产地来讲,峰宝山应当是宜昌砾石层扇形地貌的扇根所在,或者称冲积扇的顶点,也可能仅仅是砾石层发育的辫状河道位置所在。
如图4-2所示,宜昌砾石层在分布高程上差异较大,从峰宝山一带的海拔高程190~220m,至猇亭一带50~150m,到白洋一带为40~80m。自峰宝山至猇亭卢演冲,砾石层底面高程之间的自然坡降约为10‰。
图4-2 宜昌冲积扇综合地质纵剖面图(为图4-1中Ⅰ-Ⅰ'剖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