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爱平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是陕西省地质灾害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系统”为建库工具,以MapGIS和Build:20091213等软件为辅助工具,建立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的过程。
关键词:镇安县;地质灾害详查(1∶5万);数据库建库
0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地质灾害严重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万)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下面是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万)项目信息系统建库过程。
1 目标任务
按照《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利用已取得的地质灾害勘查成果,建立一个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行政管理信息为一体的,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及查询功能的空间数据库,为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2 系统环境
PentiumⓇⅡ300以上CPU,512M以上内存,1024×800以上显示模式,10GB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建库软件: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录入系统(正式版Build:20091213);支持软件:MapGIS 6.7。
3 资料收集
建立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入库的资料主要包括:①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②镇安县重大地质勘查报告(1∶5万);③镇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④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报告;⑤镇安县实际材料图(1∶5万);⑥镇安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图(1∶5万);⑦镇安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图;⑧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万);⑨镇安县地质灾害调查卡片;⑩镇安县行政管理信息表以及地质灾害照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
作者简介:崔爱平(1964—),女,汉族,陕西澄城县人,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E-mail:517050170@qq.com
4 工作方法
4.1 图形数据
4.1.1 图层划分
镇安县地质灾害图层划分包括地理要素、工程要素和地质灾害要素三部分,专题图层共五大类,如表1所示。
表1 镇安县图层列表
图层命名规则为:每个图层名称均由三部分组成,前面为图层编号,中间为工作区编号,末尾为行政区划代码。图层名称编码结构如下:
图层编号由图类代码和图层代码共同构成,其中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D:地质;L:地理;Z:地质灾害;G:工程地质;S:水文地质;T:专题图层;图层代码由首码和尾码共同构成。尾码根据图元类型确定:点文件=0;线文件=1;区文件=2;注释类点文件=9。
工作区编号由1位代码组成:0-全区,1-重点地段。
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商洛市镇安县编码611025。
例如:镇安县地质灾害滑坡图层(子图)的图层名称为:ZA00611025。
4.1.2 图形矢量化
将图形资料扫描到计算机中,生成光栅文件(.TIFF),利用MapGIS软件对光栅文件进行矢量化,完成后进行误差校正和投影变换,根据图层的划分原则进行分层,在矢量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同种类的图元应以颜色加以区分;②参与拓扑的图层要保证拓扑关系正确;③图层间的套合要达到精度要求;④图中的地质灾害点,应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测生成的坐标值,利用MapGIS软件的投影变换功能直接生成。
4.1.3 图层内部属性
根据各图层属性表填写内容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填写属性。
4.2 外部数据库
外部数据库是对地质灾害点更为详尽的描述,包括地质灾害点的位置、成因、类型、规模、易发程度、防治规划、监测网络等信息。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来存储这些信息,数据库由多张数据库表组成,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灾害点,镇安县包括4类灾害点,如表2所示。
表2 镇安县地质灾害统计表
空间数据库中的图元、图元内部属性及外部数据库是通过关键字“统一编号”来进行联结的,三者必须保持一致,其编码规则为:行政区划国标代码+灾害类型编码+灾害点顺序。例如,镇安县回龙镇百合村阳实地滑坡的野外编号为:ZA0075;该灾害点的“统一编号”为:611025 01 0075.
4.3 多媒体文档
多媒体文档是地质灾害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图形图像、视频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直观地反映地质灾害点原貌,多媒体文档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通过“统一编号”与外部数据实现联结。
4.4 行政管理信息
行政管理信息分为两个部分:基本信息和灾害点信息。
基本信息用于描述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和乡镇列表,每个项目只有一条信息。镇安县乡镇列表如表3所示。
表3 镇安县部分乡镇列表
灾害点信息主要包括各灾点监测网络方面的信息,如监测级别、监测方式、预防明白卡、监测责任人及电话等,灾害点信息也是通过“统一编号”与外部数据库实现联结。
5 工作流程
建立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立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图
6 数据入库
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包括MapGIS图层文件、地质灾害点外部数据库、多媒体文档、行政管理信息4类数据。
(1)MapGIS图层文件的录入,利用系统提供的图形操作模块添加各图层,调整图层叠加顺序。
(2)地质灾害点外部数据库的录入,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库编辑模块添加灾害点数据记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统一编号”的一致性。
(3)多媒体文档的录入,首先需选中灾害点的数据记录,然后利用多媒体录入功能添加该灾害点的多媒体文档。
(4)行政管理信息的录入分为基本信息和灾害点信息两部分,利用县信息录入功能添加基本信息,录入灾害点信息首先需选中灾害点的数据记录,然后利用灾害点信息的录入功能添加该灾害点的行政管理信息。
7 结 语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数据库采用1∶5万比例尺,通过本次建库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李永红,贺卫中,滕宏泉,等.陕西省镇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3.
王雁林,郝俊卿,赵法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