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控制的有效性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控制的有效性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政策的时滞。在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性的评估过程中,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反应时滞。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识时滞是指从公众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提出要求开始,到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为止的一段时间间隔。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认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府对下岗失业现象数据资料的掌握程度及科学地分析、预测和判断能力。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政策的时滞。也就是说,再科学的政策如果得不到顺利执行,其政策效应也就不能顺利显现。为此,对政策时滞的控制,也是提高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的基本内涵

时滞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从政府为实现某种目标,决定实施某种计划或政策,到该种计划或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实际影响之间的一段时间间隔。如同存在于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一样,时滞也存在于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不论什么样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其作用于经济活动时,都不可能立即产生预期的效应,也就是说政府制定的某种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可能马上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或者经历过一段时间能实现预期调控目标,或者由于经济情况的千变万化而使原来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例如,当下岗职工再就业局面进一步恶化时,政府为提高再就业率,决定采取税收优惠的政策来激励企业增加再就业岗位,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不能马上使社会的再就业岗位增加,这是因为从政府政策制定到具体付诸实施,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与此同时,企业投资者也不会因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而马上投资增加再就业岗位,他们需要一段时间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以认识和研究,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经历过这段时滞,新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才可能使投资增加,达到预期目标。

时滞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甚至还会导致政策的无效。因此认识并研究再就业税收政策的时滞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的基本分类

时滞的整个过程通常被分为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和反应时滞三个阶段,由于认识和执行时滞主要产生于税务和其他政府部门,故又称内部时滞。反应时滞因主要产生于税务部门之外,所以又称外部时滞。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一般也分为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和反应时滞三种类型。在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性的评估过程中,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反应时滞。

1.认识时滞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识时滞是指从公众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提出要求开始,到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为止的一段时间间隔。认识时滞的存在是因为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事实,政府需要一段时间来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论证。如公众认为现行税制不利于激励再就业,要求改革,政府则需要对现行税制进行分析和论证,经过一系列工作,最后确定改革与否。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认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府对下岗失业现象数据资料的掌握程度及科学地分析、预测和判断能力。如果政府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今后下岗失业现象的影响有着准确地判断和预测,认识时滞就可以缩短甚至可以避免。

2.执行时滞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时滞是指从政府决定实施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到其实际付诸实施之间的一段时间滞延,包括行政和立法的时间滞延。税收制度的改革,通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尤其涉及立法方面的问题更是如此。对于一项税收方案,首先要经过财税部门研究讨论,然后交由行政部门辩论,最后经立法部门通过。这样的程序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结果往往是原来为适应某种经济情况的改革,由于经济情况的新变化而变得不再适应。因此,尽量缩短和避免执行时滞也就成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3.反应时滞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反应时滞是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从付诸实施到其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的一段时间延滞。反应时滞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存在的延续性,情况的突然变化往往很难立即改变这种延续性,如人们的支出结构一般是由他们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决定,当人们习惯于原来的税后收入水平时,往往也形成比较稳定的支出结构。当政府决定增税或减税时,纳税人是很难立即改变其支出结构的,其改变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因素也决定了反应时滞的存在,如纳税人对新的税收政策需要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然后才会做出符合税收政策导向的选择;另外,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也会延长反应时滞,甚至使新的税收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时滞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我们在分析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职能作用时,有许多假定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假设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能对下岗失业现象做出立即地反应。而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时滞的存在,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有时并不像理论探讨中的那样好。

在图10-2中,假设政府不干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再就业率将按着AB曲线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政府希望通过干预劳动力市场使下岗失业现象得以改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得以提高。如在D点,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政府出台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时滞的存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时滞,政府的减免税收以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不可能很快对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产生刺激作用。假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E点上产生影响,这时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供求均衡已经形成,并已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倾向,这样,政府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没有达到稳定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供求均衡关系的初衷,反而加剧了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同样,当政府发现劳动力再就业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决定在E点实行增税政策,基于同样的原因,不仅不能保证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供求均衡,反而会使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处于更加危机之中。这样,再就业率就不是沿着AB曲线运动,而是沿着ADEC运动。如果说沿AB线发展不稳定的话,那么由于时滞的存在,政府本欲稳定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增税和减免税收政策将使劳动力再就业市场的再就业率沿着ADEC曲线发展而处于更大的不稳定之中。

图10-2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滞效果图

由此可见,各种时滞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税收调控市场功能的发挥,甚至使某些税收政策失去了税收作为经济杠杆的调控功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缩短和避免各种时滞,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性和税收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就成为政府在制定实施税收政策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