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海微生物我们是怎样获得的呢?首先,需要有远洋科学考察船,如“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远洋科学考察船(见图9), “科学号”综合考察船,“东方红2号”等,到达计划采样海域。其次需要样品采集器或水下机器人,包括有足够长的钢缆可以使沉积物采集器到达几千米的深海海底。深海沉积物有多种,如深海泥、深海细沙、深海岩石、珊瑚沙等,沉积物采集器(图10)都能将它们“抓”到船上。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更加先进的“蛟龙号”深潜器(见后文《探秘中国首个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她能载人并通过采集者控制智能机械手进行定点样品采集,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深海采样及勘测器。
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⑩沉积物采样器
我们所采集的深海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当样品采集到船上后,我们就要对微生物进行分离。下面以深海采集的沉积物为例来说明微生物的分离流程。
首先要对采集的沉积样品进行稀释,10倍稀释即称取样品2克,加入到18毫升无菌海水中,轻轻摇匀5分钟,100倍的稀释即取10倍稀释悬浊液2毫升到18毫升无菌海水中,轻轻摇匀5分钟;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吸取10倍和100倍稀释后的0.2毫升悬浊液涂布到事先准备好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基是一种添加各种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的琼脂培养基。琼脂是这个培养基的凝固成分,按照一定比例与营养组分一起放到水溶液中,经过121摄氏度高温灭菌后将带琼脂的营养液倒在一个无菌的培养皿中,等待30分钟让其凝固。凝固后的培养基上表面添加0.2毫升的稀释悬液,通过无菌的涂布棒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过25~28摄氏度培养,3~7天,即可在培养基的表面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带着各种颜色的深海微生物菌落。深海微生物非常微小,肉眼看不见,但是通过涂布到培养基上以后,这些单个的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成8个,这样以2的n次方进行增殖,当聚集到一定量时我们的肉眼就能看到了,这就叫做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我们挑取所需要的微生物(图11) 。
⑪深海沉积样品采集及微生物分离流程
看到这里,你能理解或明白一些深海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它们在深海中的作用方面的知识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