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其他技术一样,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功能单一到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 年代末:AMD公司推出了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同期AMD公司推出了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集成度更高,设计灵活,可反复多次编程。20世纪80 年代末:Lattice公司提出在系统可编程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CPLD器件。
同其他技术一样,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功能单一到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历程。具体发展历程简介如下:
20世纪70年代: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逻辑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面世。
20世纪70 年代末:AMD公司推出了可编程阵列逻辑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器件。
20世纪80 年代初:Lattice公司推出了通用阵列逻辑GAL(General Array Logic)器件。
20世纪80 年代中期:Xilinx公司推出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同期AMD公司推出了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Eras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集成度更高,设计灵活,可反复多次编程。
20世纪80 年代末:Lattice公司提出在系统可编程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CPLD器件。
20世纪90年代:可编程逻辑集成电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器件的可用逻辑门数超过百万门,并出现了内嵌复杂功能模块的SOP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