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作保护电路

制作保护电路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当选用继电器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不稳定。在扬声器保护电路中一般采用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到电路板的安装布局问题。保护电路如图5-8所示。

【任务目标】

(1)熟悉并理解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熟悉并理解扬声器保护电路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掌握识别、检测与选用继电器的方法;

(4)熟悉扬声器保护电路结构;

(5)掌握按图组装扬声器保护电路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检测;

(6)查找其他类型的扬声器保护电路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一、相关知识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具有控制回路和被控制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扩音机扬声器保护电路中一般采用电磁式继电器,如图5-5所示为几种常见电磁式继电器。

图5-5 常见的电磁式继电器

1.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电磁式继电器结构如图5-6所示,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部分组成,其中电磁线圈一侧的回路为控制回路,触点一侧的回路为被控制回路。只要线圈中流过一定的电流,就会在线圈中产生磁场,衔铁在电磁力的吸引下克服弹簧的拉力被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触点簧片的动触点向下与静触点吸合,接通被控制回路电源,负载工作。当线圈断电后,电磁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负载回路也被断开。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控制负载电路闭合、断开的目的。

图5-6 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

A—线圈、铁芯组件;B—衔铁;C—弹簧;D—触点簧片

2.继电器主要技术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

(3)吸合电流。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工作。而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将线圈烧毁。

(4)释放电流。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触点上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3.继电器的电路图形符号和触点形式

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图5-7所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 “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图5-7 继电器的电路图形符号

继电器的触点有3种基本形式:

(1)动合型 (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 “H”表示。

(2)动断型 (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以断字的拼音字头 “D”表示。

(3)转换型 (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3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与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变为闭合状态,原来闭合的变为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以 “转”字的拼音字头 “Z”表示。

4.继电器的检测

(1)测量触点电阻。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常闭触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故而常开触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辨别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

(2)测量线圈电阻。可用万用表欧姆挡 “×10Ω”量程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开路。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使用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电压表与电流表所示值即为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的值。为求准确,可以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方法同上,当继电器吸合后,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电压表与电流表所示值即为释放电压与释放电流的值。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为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0%的吸合电压),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因为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5.继电器的选用

1)掌握必要的条件

(1)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

(2)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被控电路的组数、触点的形式。当选用继电器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不稳定。

2)确定型号及规格

在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阅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在扬声器保护电路中一般采用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到电路板的安装布局问题。

二、扬声器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如图5-8所示。此电路具有中点直流电位检测、开机静噪、功放输出过流保护及电路工作状态指示等功能。电路中VT1及功放输出管发射极电阻组成功放管过流检测电路;R4、C1、C2、VT2及桥式整流二极管组成功放输出级中点电压检测电路;VT3、VT4、VT5、J1及其外围元件组成控制电路;VT6、VT7及其外围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与D2等组成扩音机工作状态指示电路;J1-1、J1-2为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直接控制功放输出音频信号能否送入扬声器;二极管D1的作用是保护三极管VT5,以防VT5被继电器线圈的反峰电压击穿而损坏。

1.中点直流电位检测功能

当功放输出级正常工作时,其输出只有交流信号而无明显的直流分量,中点电位为零,桥式检测器不工作,VT2截止,VT3、VT4因无基极偏压也截止,VT5由R10、R11、R12分压而获得基极偏压导通,继电器J1通电,使常开触点J1-1闭合,保护电路不启动。当功放输出级电路出现异常而导致某声道输出级中点出现正(负)直流电压时,此电压经R4(R5)及C1、C2低通滤波后加至桥式检测器上,若直流电压绝对值大于2V,VT2的发射结将获得正偏而导通,致使VT3、VT4导通后,VT5因发射偏置电压减小而截止,继电器释放,J1-1断开,音箱信号通道被切断。同时因VT5截止,其集电极电位与电源电位相同,使二极管D2截止,+15V电源向VT6、VT7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供电,使其产生振荡,发光二极管LED闪烁,电路处于保护状态。

2.开机静噪功能

接通电源瞬间,C3近似于短路,+15V经R7、R9为VT4提供正向基极偏流,VT4迅速导通,VT5截止,继电器不吸合,扬声器未接入放大器,避免了开机时浪涌电流对扬声器的冲击(即开机时很响的“咚”声)。延时数秒后,C3两端已建立了较高的上正下负直流电压,此时C3等效于开路,VT4失去偏流转为截止。+15V电源经R10、R11和R12分压为VT5提供偏流,VT5转为导通,继电器吸合,扬声器与放大器连通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因VT5导通,其集电极电位降低,+15V经LED、R17、D2、VT5的集电极到发射极、R13构成回路,由VT6、VT7及其外围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因供电电压低而停振,发光二极管LED常亮。

3.功放输出过流保护功能

当功放输出电流超过一定限度(由输出管发射极电阻及VT1基极回路电阻参数决定)时,VT1导通,引起VT3、VT4导通,VT5截止,继电器释放,负载(音箱)被断开,使过流不至持续下去。

4.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已在前面项目中学过,此处不再重复。

三、任务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

在熟悉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准备好焊接工具、电路板及元器件,元器件清单如表5-2所示 (以单声道功放为例)。

表5-2 元器件清单表

(二)安装及焊接

在检查各元器件无损坏后,按照电路将元器件安插在相应位置并焊牢。注意,如果是用万用板进行安装,需特别注意连线的准确性;LED要安装在便于拆卸的地方,以备日后改装到扩音机外壳上;在焊接继电器时,继电器触点可暂时不连线,引出端不允许扳动和扭转,继电器底板与印制板之间应有约0.3mm的间隙,可保护引出端根部不受外力损伤,也便于焊后清洗时清洗液的流出和挥发。

(三)电路调试

确认电路焊接无误后,即可进入电路调试阶段。主要是检验电路的控制准确性,步骤如下。

(1)准备两台直流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

(2)静态工作点测试。利用一台电源向电路提供+15V工作电压,此时LED应常亮,用万用表测量关键点电位与电流,填入表5-3中。

表5-3 静态工作点测试表

即要求在静态工作点时,VT1、VT2、VT3、VT4、VT6、VT7均截止,VT5导通即可。

(3)中点电位检测功能测试。利用第一台电源向电路提供+15V工作电压,第二台电源输出端接在R4左端与地之间,通电后应能听到继电器的吸合声,然后将第二台电源输出从0开始慢慢调高,当听到继电器触点释放的声音时,观察LED是否在闪烁并读出第二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值是否为2V,两者必须同时满足,否则电路存在问题。若继电器已释放且第二台电源电压值为2V而LED不闪烁,则检查多谐振荡器电路接线是否正确;若第二台电源电压值已超过2V而仍未听到继电器释放的声音,则应检查C1、C2是否漏电,桥式检测电路中二极管是否开路,VT2→VT3→VT4→VT5通道中是否有虚焊点存在。

(4)过流保护功能测试。利用第一台电源向电路提供+15V工作电压,第二台电源输出端接在VT1基极2.2kΩ电阻左端与270Ω电阻下端之间,通电后应能听到继电器的吸合声,然后将第二台电源输出从0开始慢慢调高,当电压增加到5.5V左右时,应能听到继电器释放的声音,否则应检查VT1是否已损坏或此部分电路中是否有虚焊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