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目标】
(1)掌握识别热敏电阻和蜂鸣器的方法;
(2)理解超温电子报警器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3)掌握组装制作超温电子报警器的方法;
(4)掌握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对超温电子报警器进行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一、识别热敏电阻和蜂鸣器
1.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制成,电阻值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有环氧、玻璃等封装形式,其外形如图7-9所示,电路图形符号如图7-10所示。
图7-9 热敏电阻的外形
图7-10 热敏电阻的电路图形符号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 (PTC)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 (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 (CTR)热敏电阻。本任务仅学习本报警器所用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NTC热敏电阻。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思是负的温度系数。当温度低时,NTC热敏电阻阻值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随之降低。NTC热敏电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100~106Ω。
由于半导体热敏电阻有独特的性能,所以在应用方面,不仅可以作为测量元件 (如测量温度、流量、液位等),还可以作为控制元件 (如热敏开关、限流器)和电路补偿元件。热敏电阻广泛用于家用电器、电力工业、通信、军事科学、宇航等各个领域,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热敏电阻的简易测试方法是用手捏住被测热敏电阻,将万用表置于欧姆挡 “×1kΩ”量程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万用表的读数会有变化或指针会有摆动。
2.蜂鸣器
蜂鸣器又称音响器及讯响器,是一种小型化的电声器件。其外形如图7-11所示,电路图形及文字符号如图7-12所示。
图7-11 蜂鸣器的外形
图7-12 蜂鸣器的电路图形及文字符号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电式及电磁式两大类。压电式蜂鸣器采用压电陶瓷片构成,当给压电陶瓷片加以音频信号时,在压电效应的作用下,陶瓷片将随音频信号的频率发生机械振动,从而发出声响。电磁式蜂鸣器的内部由磁铁、线圈以及振动膜片等部分组成。当音频电流流过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则以与音频信号频率相同的频率被吸合和释放,产生机械振动,并在共鸣腔的作用下发出声响。
蜂鸣器根据音源的类型可归纳为无源和有源两大类。无源蜂鸣器相当于一个微型扬声器,只有当外加音源驱动信号时才能发出声响。有源蜂鸣器内部装有集成音源电路,不需外加任何音源驱动信号,只要接通直流电源就能发出音响。有源蜂鸣器在小型报警电路中使用得较多。额定电压(直流)有1.5V、3V、6V、9V、12V、24V等规格。
蜂鸣器最直接的测试方法是给其加上额定电压 (极性要正确),蜂鸣器应能发出响亮的蜂鸣声。
二、电子报警器电路分析
1.电路的组成
超温电子报警器电路如图7-13所示,该报警器可用于个人计算机 (PC)的过热报警。如果PC内的散热风扇出现故障或电路产生过载而使机内温度升高,都会造成PC内部过热。这种过热有可能造成机内电源部件或主板损坏。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可为PC安装过热报警器,当PC内部温度升高到预定的警戒温度时,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该报警器也可用于其他超温报警的场所,如蔬菜棚、温室等。
图7-13 超温电子报警器电路
电路由NTC热敏电阻RT、电压比较器IC、驱动管VT、蜂鸣器HA等部分组成。调整RP的阻值可改变报警的温度。
2.电路的工作过程
电路中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作为温度传感器,被安装在散热风扇气流经过的适当部位。RT与R1串联对电源分压,电压比较器IC的同相输入端电压将随温度变化而变化。RP、R3与R2串联分压后给电压比较器IC的反相输入端提供一个参考电压。
当PC正常工作未过热时,RT的阻值大于R3与RP的阻值之和,而R1与R2相等,所以电压比较器IC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同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从1脚输出低电平,驱动管VT截止,蜂鸣器HA不发声。
当PC内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界限值时,RT的阻值减小到R3与RP的阻值之和,IC的同相输入端的电位高于反相输入端的电位,IC的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驱动管VT导通,有源蜂鸣器HA发出报警声。
可根据实际的控温需要,通过调节RP设定警戒温度值,建议设定为45℃。电阻R4的作用是使电压比较器IC的翻转具有适当的滞后量,以免在警戒温度时报警声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
3.电路改进与功能拓展
将如图7-13所示的超温电子报警器稍加改动,可变成其他报警器。比如,将热敏电阻RT改为水位探测器,则可变为水满报警器或缺水报警器,可用于汽车水箱或楼顶水塔等处的水满报警或缺水报警。水满报警器电路如图7-14所示。
图7-14 水满报警器电路
电路中的水位探测器可用互不接触的两根裸导线制作,也可用印制板上相互绝缘的两条导线制作。当作为水满报警器时,应置于贮水装置的顶部。对如图7-14所示的电路稍加改动即可变成缺水报警器,首先应交换水位探测器与电阻R1的位置,即R1接在电源正极与IC的3脚之间,水位探测器接在IC的3脚与电源负极之间,且应置于贮水装置的底部。电路的工作过程请自行分析。
【注意】如将电路中的水位探测器改为其他的传感器,即可实现更多的报警功能。比如改为光敏元件 (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即可实现光控或报警功能。
有关其他传感器,请参阅相关书籍。
三、超温电子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
1.元器件选择
(1)RT选用常温下约100kΩ的负温系数热敏电阻;
(2)HA选用3V或6V的有源蜂鸣器;
(3)其他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如图7-13所示。
2.组装调试
(1)对照电路图,把各元器件安装在万能板上的适当位置;
(2)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按工艺要求检查焊点质量、修剪引脚;
(3)组装完毕检查无误后,调整RP使其阻值为最大,然后通电试机;
(4)接通+5V电源后,用手捏住RT或用电烙铁靠近(不接触)RT,如能报警则组装无误,可进入下一步的整机测试;如未报警,则需检修、调试;
(5)若通电试机不成功,可先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IC的2脚电压值,然后用手捏住RT或用电烙铁靠近(不接触)RT,并同时测量3脚电压,观察电压的变化情况。
①如3脚电压无变化,则应检查RT、R3接线是否正确,以及与IC的3脚间接线是否正确。如接线正确,则应检查RT的质量,即用手捏住RT测量其阻值是否有变化。
②如3脚电压有变化,则应观察3脚电压是否能高于2脚电压,如始终不能高于2脚电压,则应加大R3的阻值。
③如3脚电压能高于2脚电压,则应检查1脚是否输出高电平。如1脚不能输出高电平,则应检查IC是否装对;如1脚能输出高电平,则应检查R5、VT及HA是否装对;如全部安装正确,则应检查相应元器件的好坏。
3.电路测试、调整
(1)如将报警器用于个人计算机过热报警,则应将报警温度设定在45℃左右。调整RP来改变报警的温度,如RP已调至最大,报警温度仍高于45℃,则应增大R3的阻值或减小R2的阻值;如RP已调至最小,报警温度仍不到45℃,则应减小R3的阻值或增大R2的阻值。
(2)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各点的电压,并填入表7-7中。
表7-7 电路电压测量表 V
(3)能力测试。在电路元器件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改动电路可使超温电子报警器变为低温电子报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