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分光光度分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2) 掌握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吸量管的基本操作。
二、 实验原理
在光度分析中, 若被测组分本身颜色很浅或者无色, 一般需先选择适当的显色剂与其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 然后再进行测定。 为了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 选择性和准确度,必须选择适宜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吸光度测量条件。 通常所研究的显色反应条件有溶液的酸度、 显色剂用量、 显色时间、 温度、 溶剂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等; 吸光度测量的条件主要有测量波长、 吸光度范围和参比溶液的选择等。 本实验通过邻二氮菲测定铁, 介绍分光光度法分析实验条件的确定。
条件试验的简单方法是: 变动某实验条件, 固定其余条件, 测得一系列吸光度值, 绘制吸光度-某实验条件的曲线, 根据曲线确定某实验条件的适宜值或适宜范围。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时, 显色剂比较多, 有邻二氮菲及其衍生物、 磺基水杨酸、 硫氰酸
盐和5-Br-PADAP等。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由于灵敏度较高, 稳定性好, 干扰容易消除, 因而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图3-2 Fe2+离子与邻二氮菲的反应式
在p H值2~9的范围内,Fe2+离子与邻二氮菲反应生成稳定的橘红色配合物, 反应式如图3-2所示。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08nm,摩尔吸光系数ε508=1.1×104L·mol-1·cm-1,lg K稳=21.3。
由于Fe3+离子与邻二氮菲也生成3∶1淡蓝色配合物,因此,显色前应预先用盐酸羟胺将Fe3+全部还原为Fe2+,反应式如下:
2Fe3++2NH2OH·HCl=2Fe2++N2+4H++2Cl-+2H2O
测定时, 控制溶液酸度在p H值为5左右较为适宜。 酸度高时, 反应进行较慢; 酸度太低时,Fe2+离子水解影响显色。
本测定方法不仅灵敏度高、 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好, 选择性也很高, 相当于含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Zn2+、Si O32-,含铁量20倍的Cr3+、Mn2+,含铁量5倍的Co2+、Cu2+等均不干扰测定,是测定铁的一种较好且灵敏的方法。
三、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 722(或721)型分光光度计;
(2) p H计或精密p H试纸;
(3) 50m L容量瓶8个(或比色管8支)。
2. 试剂
(1)100μg·m L-1的铁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8634g分析纯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用20m L6mol·L-1的HCl溶液和适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2) 10μg·m L-1的铁标准溶液:由铁标准贮备液稀释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100μg· m L-1的铁标准贮备液10m L于100m L容量瓶中,加入2m L6mol·L-1的HCl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即含铁10μg·m L-1的工作溶液。
(3) 邻二氮菲水溶液:1.5g·L-1水溶液。
(4) 盐酸羟胺溶液(10g·L-1,用时现配)。
(5) 1mol·L-1的Na Ac溶液。
(6) 1mol·L-1的Na OH溶液。
四、 实验步骤
1. 条件试验
1) 吸收曲线的绘制
用吸量管吸取2m L1.00×10-3mol·L-1的标准铁溶液于50m L容量瓶(或比色管,下同)中,加入10m L10g·L-1的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原则上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要摇匀)。再加入2m L1.5g·L-1的邻二氮菲溶液、5m L1mol·L-1的Na Ac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在波长450nm到550nm之间, 每隔10nm测量一次(接近吸收峰时可隔5nm测量一次)吸光度。 然后在坐标纸上以波长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A-λ吸收曲线, 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铁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 显色剂用量的确定
取7个50m L容量瓶,各加入2m L1.00×10-3mol·L-1的标准铁溶液和1m L10g·L-1的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分别加入0.1m L、0.3m L、0.5m L、0.8m L、1.0m L、2.0m L及4.0m L1.5g·L-1的邻二氮菲溶液,然后加入5m L1.00×10-3mol·L-1的Na Ac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放置10min, 在分光光度计上, 用1cm的比色皿, 选择适宜的波长, 以蒸馏水为参比, 分别测其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加入的邻二氮菲毫升数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A~V显色剂曲线,以确定测定过程中应加入的显色剂的最佳体积。
3) 溶液酸度的影响
取8个50m L容量瓶,各加入2m L1.00×10-3mol·L-1的标准溶液,及1m L10g· L-1的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再加2m L1.5g·L-1的邻二氮菲溶液,摇匀。用5m L吸量管分别加入0m L、0.2m L、0.5m L、1m L、1.5m L、2m L、2.5m L、3m L1mol·L-1的Na OH溶液, 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放置10min, 在选定的波长, 用1cm的比色皿, 以蒸馏水为参比, 测其吸光度, 用精密p H试纸或p H计测量各溶液的p H值。 在坐标纸上以p H值为横坐标, 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A~p H曲线, 找出测定铁的适宜p H范围。
4) 显色时间及配合物的稳定性
取一个50m L容量瓶,加入2m L1.00×10-3mol·L-1的标准铁溶液、1m L10g·L-1的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加入2m L1.5g·L-1的邻二氮菲溶液、5m L1.00×10-3mol·L-1的Na Ac溶液, 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立即在所选定的波长下, 用1cm的比色皿, 以蒸馏水为参比, 测定吸光度, 然后测量放置5min、10min、15min、20min、30min、1h、2h的相应吸光度。 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A~t曲线, 从曲线上观察显色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及其稳定性, 并确定合适的测量时间。
由上述各项条件的试验结果, 确定适宜样品测定的实验条件。
2. 铁含量的测定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6个50m L的容量瓶中, 用10m L吸量管分别加入0m L、2m L、4m L、6m L、8m L、10m L10μg·m L-1的铁标准溶液,各加入1m L10g·L-1的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再加入2m L1.5g·L-1的邻二氮菲溶液和5m L1mol·L-1的Na Ac溶液, 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 在510nm或所选波长下, 用1cm的比色皿, 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含铁量为横坐标, 以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2) 试液含铁量的测定(可与标准曲线的制作同时进行)
准确吸取适量试样溶液代替标准溶液, 其他步骤同上, 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找出相应的铁含量,计算试液中铁的含量(以mg·L-1表示)。
思 考 题
1. 在本实验中, 各种试剂溶液的量取, 采用何种量器较为合适? 为什么?
2. 在本实验中, 盐酸羟胺的作用是什么? 醋酸钠的作用?
3. 根据条件试验, 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时, 需控制哪些反应条件? 试对所做条件试验进行讨论并选择适宜的测量条件。
4. 为什么本实验可以采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全铁和亚铁的含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