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苯和苯的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 练习吸量管的基本操作。
二、 实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 在近紫外区(波长200~400nm)有特征吸收, 这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 H、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 或将绘制的未知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说明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可能是相同的。苯在波长230~270nm出现的精细结构是其特征吸收峰(B带), 中心在波长254nm附近, 其最大吸收峰常随苯环上不同的取代基而发生位移。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红移。
三、 仪器及试剂
1. 仪器
(1) 普析通用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两只1.0cm带盖石英吸收池);
(2) 5m L具塞比色管13支;
(3) 1m L吸量管6支;
(4) 0.1m L吸量管2支。
2. 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苯;
(2) 乙醇;
(3) 环己烷;
(4) 丁酮;
(5) 0.1mol·L-1HCl溶液;
(6) 0.1mol·L-1Na OH溶液;
(7) 苯的环己烷溶液 (1+250);
(8) 甲苯的环己烷溶液 (1+250);
(9) 苯酚的环己烷溶液(0.3mg·m L-1);
(10) 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0.8mg·m L-1);
(11) 苯胺的环己烷溶液 (1+3000);
(12) 苯酚的水溶液(0.4mg·m L-1);
(13) 几种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分别用水、氯仿、正己烷配成0.4mg·m L-1的溶液。
四、 实验内容
1. 苯以及苯的一取代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在石英吸收池中, 加入两滴苯, 加盖, 用手心温热吸收池下方片刻,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 相对石英吸收池, 在220~330nm处进行波长扫描, 得到吸收光谱。
在5支5m L具塞比色管中, 分别加入苯、 甲苯、 苯酚、 苯甲酸、 苯胺的环己烷溶液0.40m L, 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 摇匀。 在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 以环己烷为参比溶液, 在220~33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得到吸收光谱。
观察吸收光谱的图形,确定其λmax,分析各取代基使苯的λmax移动的情况及原因。
2. 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1) 溶剂极性对n-π∗跃迁的影响: 在3支5m L具塞比色管中, 各加入0.01m L丁酮, 分别用水和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石英吸收池, 以相应溶剂为参比液, 在220~33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得到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λmax的变换,并简单解释之。
(2) 溶剂极性对π-π∗跃迁的影响:在3支5m L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10m L分别用水、 氯仿和正己烷配制的异亚丙基丙酮溶液, 并分别用水、 氯仿和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石英吸收池, 以相应溶剂为参比液, 在220~33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得到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λmax的变换,并简单解释之。
(3) 溶剂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在两只5m L具塞比色管中, 各加入苯酚的水溶液0.20m L,分别用0.1mol·L-1的HCl溶液、0.1mol·L-1的Na 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石英吸收池, 以水为参比溶液, 在220~33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得到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λmax的变化,并简单解释之。
(4) 溶剂的酸碱性对苯胺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操作同上。
思 考 题
1. 分子中哪类电子的跃迁将有可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2. 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