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洲经济区

非洲经济区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5%,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首位。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000人。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非洲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

6.6.1 概述

非洲是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 “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非洲见图6-7。

1.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经。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图6-7 非洲

2.范围

大陆东至哈丰角 (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 (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 (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 (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3.面积

约3020万平方千米 (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仅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4.居民及宗教

9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5%,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首位。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000人。撒哈拉、纳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带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人种: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非洲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5.语言

非洲语言约有800种。一般分为四个语系。

6.自然地理

大陆海岸线全长约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 (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 (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 “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至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km,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带内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东海岸的短小河流、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内流水系及无流区面积为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仅有乍得湖流域。奥卡万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多间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内流区还包括面积不大的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不同于其他干旱内流区。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高原湖泊多为断层湖,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为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积时常变动。非洲有 “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7.自然资源

非洲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很大;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世人瞩目。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的前列。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以上。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丰富。沿海盛产沙丁鱼、金枪鱼、鲐鱼、鲸等。

8.经济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多,但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粗放落后。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近年来淡水渔业发展较快。非洲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的一个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多数交通线路从沿海港口伸向内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另有铁路、海运等方式。南非共和国、马格里布等地区是非洲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区则是没有现代交通运输线路的空白区。目前非洲有公路190多万千米,铁路约9.4万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2000千米。海运业占重要地位。航空业发展较快。

9.国家

非洲目前有53个国家。此外,还包括英属印度洋领域、法属南部领地以及西撒哈拉、留尼汪、圣赫勒拿、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等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非洲北部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非洲东部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非洲西部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非洲中部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非洲南部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

6.6.2 非洲主要国家

1.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简称埃及)

1)概况

(1)自然地理:面积100.145万平方千米。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千米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6%为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1350千米,被称为埃及的 “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第二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 (约52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月至5月间常有 “五旬风”,夹带沙石,使农作物受害。

(2)人口:8670万 (2014年7月),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2)经济

埃及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4%。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1年年初以来的埃及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及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经济困难,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临时政府上台后,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在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大量财政支持下,经济情况较前有所好转。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埃及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2013—2014财年):290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3—2014财年):3152美元。

经济增长率 (2013—2014财年):2%。

通货膨胀率 (2013—2014财年):12%。

失业率 (截至2015年2月):12.9%。

外汇储备 (截至2015年2月):153亿美元。

外债 (截至2014年7月):453亿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汇率:1美元≈7.61埃及镑 (2015年2月)。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季评、埃及信息与支持决策中心)

(1)资源。埃及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 (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 (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埃及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占86.9%。全国电网覆盖率达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2008年,埃及斥资16亿埃及镑改进阿斯旺大坝发电机组,并斥资150亿埃及镑改进全国电网。2007年埃及正式启动核电站计划,2010年宣布将于2025年前建立4个核电站。

(2)工业。埃及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及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3)农业。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埃及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水稻、马铃薯、蚕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马铃薯、柑橘等。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首当其冲和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4)旅游业。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埃及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埃及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来的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埃及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收入约100亿美元。2013年6月月底,埃及局势再次动荡后,多国政府颁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赴埃及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

(5)交通运输。埃及交通运输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10008千米,共有796个客运站,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开罗目前共有两条地铁线路,总长64千米,共耗资120亿埃及镑。地铁三号线分两段修建,第一段全长4.3千米,第二段全长7.12千米,总成本约64亿埃及镑。

公路:总长约49000千米。

水运: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千米。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杜米亚特、苏伊士等62个港口,年吞吐总量为800万集装箱,海港贸易量为1.01亿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近年来,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过运河船只载重量达24万吨,可容纳第四代集装箱船通过。2012年运河收入51.3亿美元。

空运:有民航飞机55架。全国共有机场30个,其中国际机场11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

(6)电信信息。近年来,埃及大力发展电信和信息产业。2001年,埃及电信业实现了17%的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5%上升到3%。2003年,埃及电信业的总投资额达到38.8亿埃及镑。全国共有1080万条电话线路,其中国际电话线路12000条,安装电话的家庭达830万户,手机用户500万,因特网用户210万。

(7)财政金融。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旅游、石油、侨汇和苏伊士运河四项收入。

(8)对外贸易。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及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②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③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 (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

2.南非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简称南非)

1)概况

(1)自然地理: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北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 “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国土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脉绵亘东南,卡斯金峰高达3660米,为全国最高点;西北部为沙漠,是卡拉哈迪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狭窄平原。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四季。12月~2月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气温为-10℃~-12℃。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亚年平均气温17℃。

(2)人口:5400万,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9.4%、9.3%、8.8%和2.5%。黑人主要有祖鲁、科萨、斯威士、茨瓦纳、北索托、南索托、聪加、文达、恩德贝莱9个部族,主要使用班图语。白人主要是荷兰血统的阿非利卡人(约占57%)和英国血统的白人 (约占39%),语言为阿非利卡语和英语。有色人是殖民时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隶的混血人后裔,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语。亚裔人主要是印度人 (约占99%)和华人。有11种官方语言,英语和阿非利卡语为通用语言。白人、大多数有色人和60%的黑人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亚裔人约60%信奉印度教,20%信奉伊斯兰教;部分黑人信奉原始宗教。

2)经济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均较发达,是南非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南非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黑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受国际制裁影响,经济出现衰退。新南非政府制定了 “重建与发展计划”,强调提高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1996年推出 “增长、就业和再分配计划”,旨在通过推进私有化,削减财政赤字,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逐步改变分配不合理的情况。2006年实施 “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长倡议”,加大政府干预经济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行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措施,促进就业和减贫。1994—2004年经济年均增长3%,2005—2007年超过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南非2008年经济增速放缓,同比增长下滑至3.1%,2009年为-1.8%,一度陷入衰退。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南非自2008年12月以来6次下调利率,并出台增支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加强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以遏止经济下滑势头。在南非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好转和筹办世界杯足球赛的共同作用下,南非经济逐渐企稳。2010年以来,祖马政府相继推出 “新增长路线”和 《2030年国家发展规划》,围绕解决贫困、失业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2.8%,2011年为3.5%。目前,南非政府正在重点实施 “工业政策行动计划”和 “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旨在促进南非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的现状,加快铁路、公路、水电、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尤其是欧债危机拖累,南非经济总体低迷,增长乏力。2012年8月爆发的马利卡纳铂金矿大罢工演变成严重流血冲突,并引发新一轮罢工潮,重创南非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支柱产业,加上国际评级机构先后调降南非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和政府债券评级,令南非经济再度面临严峻形势,兰特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3年来新低。2013年以来,由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南非出现大幅资本外流。2014年南非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约35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65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6%。

货币名称:兰特 (Rand)。

汇率 (2014年年底):1美元≈14兰特。

(1)资源。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铂族金属、氟石、铬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钒、锰、锆居第二位,钛居第四位,磷酸盐矿、铀、铅、锑居第五位,煤、锌居第八位,铜居第九位。根据南非矿业部统计数据,2011年已探明的矿藏储量:黄金6000吨 (占世界总储量的11.8%,下同),铂族金属6.3万吨 (95.5%),锰1.5亿吨 (23.8%),钒364万吨 (26%),蛭石1400万吨,铬31亿吨 (85%),铀29.5万吨 (5.5%),煤301.56亿吨 (3.5%),钛7130万吨 (10.3%),锆1400万吨 (27%),氟石4100万吨 (17.1%),磷酸盐15亿吨(2.1%),锑2.1万吨 (1.2%),铅30万吨 (2.1%),锌1400万吨 (3.3%),铜1100万吨 (1.6%)。

(2)工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南非主要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钢铁工业是南非制造业的支柱,拥有六大钢铁联合公司、130多家钢铁企业。近年来,纺织、服装等缺乏竞争力的行业萎缩,汽车制造等新兴出口产业发展较快。

建筑业发展较快。1994—1999年,南非政府共筹集投入125亿兰特建设低造价住房,以缓解黑人城镇居民住房问题。近年来,由于南非加快实施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场馆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热,南非建筑业发展较快,但设备陈旧、技术工人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南非政府目前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建筑业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

能源工业基础雄厚,技术较先进。电力工业较发达,发电量占全非洲的2/3,其中约92%为火力发电。国营企业南非电力公司 (ESKOM)是世界上排名前十电力生产和第十一大电力销售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干冷发电站,供应南非95%和全非60%的用电量。近年来由于电力生产和管理滞后等原因,全国性电力短缺现象严重。在开普敦附近建有非洲大陆唯一的核电站——库贝赫 (Koeberg)核电站,发电能力180万千瓦。此外,南非萨索尔(SASOL)公司的煤合成燃油及天然气合成燃油技术商业化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的液体燃油约占南非燃油供应总量的1/4。

南非矿业历史悠久,具有完备的现代矿业体系和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是南非经济的支柱。2012年矿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矿产品是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2012年矿产品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38%。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铂族金属和铬生产国和出口国。南非钻石产量约占世界的9%。南非德比尔斯 (De Beer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粗钻石贸易的60%。

2011年南非矿产品产量如下:黄金180.2吨,铂族金属288.9吨,铬10721千吨,锰865.2万吨,煤2.528亿吨,铜8.9万吨,钻石7046千克拉。

(3)农业。南非农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2%,但适于耕种的高产土地仅占22%。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约占人口的7%,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的15%。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畅销海外。盛产花卉、水果,葡萄酒享有盛誉。

(4)畜牧业。畜牧业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西部2/3的国土。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主要产品有禽蛋、牛肉、鲜奶、奶制品羊肉、猪肉、绵羊毛等。所需肉类85%自给,15%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等邻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绵羊毛产量可观,是世界第4大绵羊毛出口国。

水产养殖业产量占全非洲5%和世界的0.03%。南非商业捕捞船队有各种船只500多艘,全国约有2.8万人从事海洋捕捞业。主要捕捞种类为淡菜、鳟鱼、牡蛎和开普无须鳕。每年捕捞量约58万吨,产值近20亿兰特。此外,南非养蜂业年产值约2000万兰特。

(5)旅游业。旅游业是当前南非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从业人员达140万人。南非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有700多家大饭店,2800多家大小宾馆、旅馆及10000多家饭馆。旅游点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两大最主要的增长点。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比赛在南非举行,有力拉动了南非旅游业。2012年到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达919万人次。

(6)交通运输。南非拥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对本国以及邻国的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非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空运发展迅速。近年来加强了城镇及经济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总长约3.41万千米,其中1.82万千米为电气化铁路,有电气机车2000多辆。年度货运量约1.75亿吨。由比勒陀利亚驶往开普敦的豪华蓝色客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连接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奥立佛·坦博国际机场的高速铁路2011年8月通车,总长约80千米。

公路:南非公路分为国家、省及地方三级。2009年总里程 (含各级公路和街道)达75.5万千米,其中国家级公路16170千米。年客运量约450万人次,货运量310万辆。

水运:南非海洋运输业发达,约98%的出口要靠海运来完成,主要港口有开普敦、德班、东伦敦、伊丽莎白港、理查兹湾、萨尔达尼亚和莫瑟尔湾,有商船990艘,总吨位75.5万吨,年港口吞吐量约为12亿吨。德班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及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年集装箱处理量达120万个。

空运:截至2007年6月月底,南注册飞机总数10189架,其中南非航空公司拥有包括30余架波音飞机和15架空中客车在内的各类民航机共48架,是非洲大陆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50家航空公司之一。南非现约有27个民航机场,其中11个是国际机场,每周有600多个国内航班和70多个国际航班,与非洲、欧洲、亚洲及中东、南美一些国家直接通航,平均年客运量达1200万人次。南非主要国际机场有奥立佛·坦博国际机场 (原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开普敦国际机场和德班沙卡王国际机场等。

管道运输:南非管道运输网络总长3000千米,输送全国85%的石油加工产品。

(7)财政金融。2007—2013年南非财政收支情况见表6-19。

表6-19 2007—2013年南非财政收支情况

(资料来源:南非财政部网站)

2013年,南非官方外汇储备497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外债总额1395亿美元。

南非储备银行 (The South African Reserve),系南非中央银行,始建于1920年,为股份有限银行,除行长与副行长由政府任命外,享有很大的独立决策权。总部设在比勒陀利亚。

截至2009年年底,南非共有注册银行31家,另有42家外国银行在南非设有代表处。南非银行业资产29670亿兰特。其中最大的四家银行是:第一兰特银行 (First Rand Bank)、南非联合银行集团 (Amalgamated Banks of South Africa Group)、标准银行 (Standard Bank)、莱利银行 (Ned Bank Limited)。上述四大商业银行总资产约占南非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6%。

(8)对外贸易。南非实行自由贸易制度,是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创始会员国。欧盟与美国等是南非传统的贸易伙伴,但近年与亚洲、中东等地区的贸易也在不断增长。据南非税务总局统计,2013年南非货物进出口额为1979亿美元,其中,出口951亿美元,进口1028亿美元,贸易逆差77亿美元。

南非出口产品有黄金,金属及金属制品,钻石,食品、饮料及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制成品;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2011年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国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印度、瑞士、荷兰、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前十大进口来源国为: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印度、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巴西。

3.博茨瓦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otswana)

1)概况

(1)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千米,是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洲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2)人口:203万 (2011年人口普查数字)。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 (占人口的90%)。全国有八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2)经济

博兹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钻石业是其经济支柱,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养牛业是传统产业,制造业落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成为新兴产业。独立后,博兹瓦纳政府建立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先后制定了10个国家发展计划,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为改变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钻石业的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博兹瓦纳政府开始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卡马总统执政以来,博兹瓦纳政府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的投入,努力扩大内需,创造就业。在继续重视钻石经济和提升附加值的同时,吸引外资开发镍、铜等矿产资源;启动火电站建设,加快电力自给和出口;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钻石产量和出口收入一度大幅下降。随着国际市场矿产品需求回暖及价格回升,博茨瓦纳经济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开始复苏。博茨瓦纳政府加大对主要产业部门扶植力度,确定钻石业、农业、卫生、教育、交通、创新六大重点发展领域。根据相关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博兹瓦纳2013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GDP):148.3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35.9美元。

经济增长率:3.9%。

货币名称:普拉。

汇率:1美元=9.51普拉。

通货膨胀率:4.1%。

(资料来源:2014年6月 《经济季评》及博茨瓦纳统计局相关数据)

(1)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

(2)工矿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博茨瓦纳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博茨瓦纳是世界上主要毛坯钻石生产国之一。近年来,博茨瓦纳政府积极发展钻石加工业,以提高钻石业利润,已批准4个钻石加工企业营业执照。2008年钻石产量3260万克拉,产值32.7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钻石产量大幅减少,为1773万克拉。2011年钻石产量为2290万克拉。铜镍是继钻石后重要的出口矿产品,2011年产量为3.2万吨。2012年,博茨瓦纳钻石出口额361亿普拉,占出口总额的79.3%,铜镍出口额33.1亿普拉,占出口总额的7.3%。2013年,博茨瓦纳钻石产量提高12.4%,矿业产值增加10.6%。

传统轻工业以畜牧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

(3)农牧业。博茨瓦纳农业较落后,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农业产量较低,只能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10%左右,主要农作物为高粱和玉米。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粮,增加粮食自给,自2008年以来,博茨瓦纳政府实施综合支持耕地发展项目。2011—2012财年博茨瓦纳土地种植面积为34.1万公顷,农作物产量7.3万吨。201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博茨瓦纳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70%,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养羊为辅。博茨瓦纳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年屠宰能力为40~50万头牛。2008年牛肉出口额5.3亿普拉,约占出口总额的1.58%。2010年,博茨瓦纳牛畜存栏量为265万头。2011年3月,因受口蹄疫疫情影响,欧盟已无限期暂停进口博茨瓦纳牛肉。2011年博茨瓦纳肉类出口额3.3亿普拉,约占出口总额的0.8%。

(4)旅游业。博茨瓦纳是非洲主要旅游国之一。博茨瓦纳旅游资源丰富,是非洲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国家。博茨瓦纳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乔贝国家公园和奥卡万戈三角洲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主要旅游点。旅游业现为博茨瓦纳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是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发展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持续增长。为加强对旅游业的推销和宣传,2005年博茨瓦纳成立了旅游董事会。2006年游客数量为182万人次。2008年,博茨瓦纳拥有宾馆302所,客房5145间,床位9020张。2010年博接待外籍游客总数创纪录达210万人次。2006年至2010年,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率为10.7%。旅游业对GDP贡献率达3.7%。截至2012年6月,博茨瓦纳有旅游公司764家,其中406家为本国公民所有。

(5)交通运输。博茨瓦纳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城镇之间有公路相连,总长1.94万公里,其中30%为柏油路面。全国各主要城镇之间以及博茨瓦纳与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之间已基本由柏油马路连接,其中干线公路等级较高。

博茨瓦纳铁路长900公里,主要铁路线跨越弗朗西斯敦、哈博罗内和洛巴策,连接南非和津巴布韦。博茨瓦纳铁路公司是负责铁路运输的国有企业。2004年铁路发送旅客40.6万人次,发送货物197.4万吨。2003—2007年实施了铁路五年治理计划,主要包括提高运营水平、更新车皮、机车和信号系统。2012年前9个月,铁路发送货物150万吨,创收2.24亿普拉。

2011年8月,博茨瓦纳获得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发展基金4000万美元贷款,用于综合交通建设项目,旨在整合博茨瓦纳现有的公路和铁路系统,建设新的交通设施,提高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博茨瓦纳航空公司有飞往南非的地区航线和国内主要城镇及旅游区之间的航线。现有六个国际机场,首都有卡马国际机场,其余五个机场设在弗朗西斯敦、马翁、卡萨尼、塞莱比—皮奎和杭济。此外有数十个小型机场分散在全国各地。2005年,博茨瓦纳成立独立的民用航空管理局。

(6)财政金融。博茨瓦纳国家银行于1975年建立,1976年发行本国货币 “普拉”。博茨瓦纳长期执行审慎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处于盈余状态。前几年由于受矿业收入下降、普拉对美元升值和政府施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曾一度出现财政赤字。政府采取了严格控制支出等措施,使财政收支最终处于盈余状态。2013年年底博茨瓦纳外汇储备为78.42亿美元。

(7)对外贸易。博茨瓦纳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出口钻石、铜镍矿产品、苏打灰、牛肉产品、纺织品和汽车配件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博茨瓦纳的主要贸易伙伴有: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其他国家 (南非、纳米比亚、莱索托、斯威士兰)、欧盟、津巴布韦等。2013年,博茨瓦纳进口额为73.62亿美元,出口额为76.03亿美元。

!"#

1.国际物流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简述美国、德国及新加坡的物流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