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蛋白质沉淀和变性思考题

蛋白质沉淀和变性思考题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蛋白质沉淀的性质不同,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两种。蛋白质变性时,其一级结构不变,而是氢键等副键遭到破坏,使原来有序的、紧密的特定构象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结构。然而,蛋白质的不可逆沉淀一定是变性蛋白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在生活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1.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蛋白质多肽链上N端有氨基、C端有羧基,其侧链上也常含游离的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等。因此,和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具有两性性质和等电点。蛋白质溶液在不同的p H溶液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平衡体系如下(Pr表示蛋白质分子):

调节溶液p H,使蛋白质分子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此时溶液的p 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 I),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见表13-4。

表13-4 几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导电性、黏度、渗透压等也都最低。利用蛋白质的这些性质,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也可以通过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 H,使其颗粒带上某种净电荷,利用电泳分离或提纯蛋白质。

思考题13-5 乳酪蛋白的等电点为4.6,问在p H=3和p H=5的溶液中以什么离子形式存在?在电场中向阳极还是向阴极移动?

2.胶体性质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因而具有胶体溶液的特性,如布朗运动、光散射现象、电泳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等。

蛋白质能够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一是因为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各种极性基团,能与水形成氢键而发生水化作用,在蛋白质颗粒外围形成一层水化膜,使粒子碰撞时不易聚集发生沉淀;另一原因是蛋白质在非等电状态时,其粒子都带有同性电荷,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产生凝聚和沉淀。

利用胶体对半透膜的不可渗透性,可将蛋白质溶液中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蛋白质。这种以半透膜分离和提纯蛋白质的方法称为透析法。

3.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如果改变各种相对稳定的条件,除去水化膜和电荷,蛋白质分子就会发生凝聚而产生沉淀。按蛋白质沉淀的性质不同,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两种。

(1)可逆沉淀 可逆沉淀指沉淀出来的蛋白质分子构象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只要除去沉淀因素,则蛋白质仍能保持原有的溶解状态。

盐析是常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属于可逆沉淀。即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中性盐,夺取蛋白质分子外围的水化膜,同时,电解质离子能削弱蛋白质所带电荷,使蛋白质分子相互聚集,从而沉淀出来。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盐的最低浓度不同,因此,在含有不同蛋白质的溶液中,可以通过调节盐浓度,分离纯化蛋白质。

(2)不可逆沉淀 不可逆沉淀指沉淀出来的蛋白质分子构象已发生改变,并失去了原有的活性,即使除去沉淀因素,沉淀的蛋白质也不会重新溶解。许多物理或化学因素都能引起蛋白质的不可逆沉淀。常用的方法有:

1)有机溶剂沉淀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由于这些溶剂的水合力大于蛋白质,能夺取蛋白质分子外围的水化膜,使蛋白质粒子脱去水化膜而沉淀。这种作用在短时间和低温时,沉淀是可逆的,但若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则为不可逆。

2)重金属盐沉淀法 重金属离子如Hg2+、Ag、Pb2+及Fe3+等,能与蛋白质阴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例如:

3)生物碱试剂沉淀法 苦味酸、磷钨酸、三氯乙酸等都能与蛋白质阳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盐而沉淀。例如:

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口服大量生牛奶和生鸡蛋,利用的就是这一原理。

此外,强酸、强碱、紫外线、加热和X射线照射等物理因素,都可以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

4.蛋白质的变性

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了,它的理化和生物活性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时,其一级结构不变,而是氢键等副键遭到破坏,使原来有序的、紧密的特定构象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结构。

蛋白质变性分为可逆变性和不可逆变性,在大多情况下,变性是不可逆的。如果蛋白质在变性初期,分子构象未遭到深度破坏(只破坏了三级结构,二级结构未变),那么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性质,则这种变性是可逆的。需注意的是蛋白质沉淀与变性之间的区别。沉淀不一定变性,如蛋白质的盐析;反之,变性也不一定沉淀,如蛋白质受强碱或强酸作用后,常因其颗粒带同性电荷,能保持在溶液中而无沉淀现象。然而,蛋白质的不可逆沉淀一定是变性蛋白质。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在生活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如对于酶制剂与蛋白类激素,要尽力防止变性,以免丧失生物活性;而使高温、高压或酒精等消毒方法都是为了使细菌蛋白质变性。

思考题13-6 蛋白质的变性与蛋白质的沉淀有何区别?

思考题13-7 若重金属盐中毒,为什么可用牛乳或鸡蛋清解毒?

思考题13-8 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混合时常常发生沉淀,例如胰岛素(p I=5.3)和鱼精蛋白质(p I=10),两者混合于纯水中即有沉淀生成,为什么?

思考题13-9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蛋白质水溶液 (2)α-氨基酸 (3)淀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