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产养殖概况和主要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养鱼业发展最早的国家,范蠡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著。唐朝以前,我国养鱼业主要是养鲤。在宋朝、明朝,我国劳动人民不仅养殖淡水鱼类,还开始探索海水或半咸水鱼类的养殖技术。新中国成立后,海、淡水养殖得到了长足发展,概括为四个时期:1949-1957年为迅速恢复发展时期;1958-1965年为渔业缓慢上升时期;1966-1976年的徘徊时期;1977 年以后养殖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目前鱼类养殖已由“数量型”逐渐转变为“质量效益型”。这种根本转变是以我国在鱼类养殖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为支撑点的。
我国水产养殖的类型主要有池塘养殖、湖泊水库养殖、港湾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围拦养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等。
二、水产养殖的基本技术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术包括亲本的人工培育、繁殖幼苗、苗种培育和成品饲养。由于养殖对象的不同以及养殖水体的特点、条件和各阶段的养殖要求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
1.养殖场的选址
建场前应首先对拟建场址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
地质条件 必须对质地做多点探测,进行不同层次土样化学成分及组成分析。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施工和进排水方便的地方。
水文与水质 沿海渔场还要调查拟建场地区水源情况,水的流量及水质情况;调查该区的潮汐状况、历年最高水位、海区淤积和冲刷情况、风浪状况等。这些是确定纳水方式,水闸位置、数目和高程,堤坝位置、高度和坡度等的必需数据。养殖用水应尽量避开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
生物条件 应调查附近水域中生物组成状况,尽量选择饵料生物丰富的地区建场。沿海渔场要注意附近赤潮生物的出现季节和波及程度等。
生态平衡 应掌握养殖场的密度和区域的负荷能力。养殖场密度太大的地区不能继续建场。
社会条件 应考虑交通、电力、土地、劳力、社会治安等因素。
2.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的建设应根据水源情况和地势高低及养殖品种确定建场的大小、型式及给排水方式。一个较完整的养殖场应设置相对配套的配电设备、饵料加工厂、冷库等,并设独立的系统等。
3.养殖鱼类的选择
目前我国海淡水养殖的鱼类有80种以上,其中不少种类有多个品系或品种。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优养殖品种,以有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确定养殖品种应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整体优化,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指标上应选择生长快、食物链短、食性广泛、饲料容易获得、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养殖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市场因素,选择适销对路、效益好的品种。
4.鱼苗、鱼种的选择和放养
选择优良的鱼种是健康养殖成鱼的前提。优质鱼种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养成期间病害少。对于放养的鱼种要求是种类全、数量足、体质壮和无伤病。
鱼种来源 成鱼养殖一般提倡自己培育。专池培育是鱼种自给的重要途径,养鱼场一般搭配15%~20%的鱼种培育池比较合理。成鱼池套养主要是花白鲢和草鱼鱼种,既可节省养殖面积,又能充分发挥鱼池生产潜力,还可节约生产资金。许多常规鱼养殖多采用集约化养殖,出塘时约有10%达不到商品鱼规格,可作留塘鱼种。有些地区可以由稻田或藕田培育一部分鱼种,其主要为草鱼、鲂、鲫鱼种。
鱼种规格 成鱼饲养阶段,放养大规格鱼种是健康养殖的关键。大规格鱼种抗病力强,生长快,有利于高产高效益。但由于不同鱼类的生长特性不同,放养规格也各有差异,不同地区对放养鱼种的要求也有所差别。但有一条共同点,放养鱼种规格越大,长成的商品规格越大,成活率高,长成时间也相应缩短。
放养时间 成鱼养殖提倡鱼种提早放养,目的是延长成鱼生长期,放养时间分春放和秋放。长江流域以及江南多采用冬放,即水温在6℃~10℃放养,也可以春放,北方地区提倡秋放,即水温在10℃~15℃放养。
鱼种放养要选择晴天,避免雨天操作。放养的鱼种要经过拉网锻炼。鱼种下塘前应以5%食盐水浸泡3~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5.施肥与投饵
鱼池施肥是培育天然饵料的重要途径,通过补充水体中营养盐类及有机物,增加腐质食物链,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这是高产高效渔业最根本的技术措施之一。肥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持久;无机肥肥效短,生产上常采用交替施肥来增加肥效,保持鱼池水体一定的肥沃度。
施肥的原则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互相配合使用。有机肥施用前一定要发酵,并掺入生石灰杀菌消毒后再用。施有机肥要避开食物,施肥后应适当加注新水,以利于发挥肥效。施用无机肥时,应先充分与水溶解,然后全池泼洒。施用磷肥时,应选择晴天9:00~10:00进行。施用磷肥后,鱼池不宜加注新水、拉网或开增氧机,以延长肥料在水体中悬浮的时间,提高肥效。在施用氮肥磷肥时,不可同时与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同时施用,否则无机肥会失效。施有机肥应少量多次,少施勤施。夏季一般施无机肥为主。
不同种类的养殖品种其营养要求不同,即使同种鱼类,在苗种阶段和成鱼阶段所需要的营养也不一样。所以投饵因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而采用多种原料配置而成,并添加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必须的氨基酸。
投饵量一般以放养数量及规格来确定增肉倍数,再由增肉倍数和成活率来推算每亩净产鱼量,最后以净产商品鱼重量乘以饵料系数得出全年用饵量。再根据季节、水色、天气、鱼类活动、摄食情况分配到每天的投饵量。饵料的用量分配切忌机械推算,其原则是力求早开食、晚停食,尽量延长饲养时间,保证饲料充分利用。
6.养殖管理
成鱼养殖,在技术上常采取混养、密放、精养、投饵、轮捕及增氧等综合措施。成鱼综合养殖技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字,人称养鱼“八字经”。这八个字可概括为施好肥、喂足料、管好水三大要害。
施好肥 鱼池施肥是培养鱼类天然饵料的重要途径。从肥料种类看,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别。就施肥时间来分,有基肥和追肥区别。施肥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互相配合使用。
喂足料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不同种类鱼的营养要求有别,即使同种鱼类,在苗种阶段和成鱼阶段需要的营养也不一样。如草鱼鱼种阶段,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0%~35%,成鱼阶段降为 25%~27%。鲤鱼鱼种阶段蛋白需求量为 38%~42%,到了成鱼阶段降为26%~28%。
管好水 管好水就是要做到保持水体“肥、活、嫩、爽”。肥,指的是水要有一定浓度,也就是浮游生物要有一定量,50~100 毫克/升;活,是说池水“早青晚绿”有变化;嫩,是指水中可消化浮游植物占多数,而且都在生命旺盛期,并未进入衰老;爽,是说鱼种在池中自由自在,十分爽快。
三、淡水鱼类养殖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包括亲鱼人工培育、繁殖鱼苗、鱼苗培育、成鱼养殖。由于养殖水体的特点、条件以及各阶段的养殖要求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饲养方式。
成鱼养殖是将鱼种养成可供食用的商品鱼的全过程,它是水产养殖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目的。成鱼养殖既要求低耗高效益,又要求常年供应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鱼。
1.水源和鱼池
鱼池的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水库、地下机井水或者是冷、热泉水或工厂余热水。河、湖水是公认的池塘养鱼最合适的水源,南方池塘养鱼普遍使用的也是这类水。但是北方地区地表水少,大多数养鱼池使用的是地下水、水库水或者是冷、热泉水。由于这类水源水温偏低,水中缺少溶解氧和鱼类的饵料生物,所以养鱼效果要差于地表水。利用地下水养鱼,最好先将水通过较长渠道流入供水池里进行增温、增氧,然后再注入池塘为好。
鱼池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因为成鱼池放在这种地方不仅有利于灌排水,更重要的是便于鱼种、饲料、商品鱼的运送。
行内人常说“宽水养大鱼”,所以成鱼池在养鱼场都是最大的池塘。面积大,鱼类的活动空间也大,宽阔的水面受风作用也大,大气溶氧较易溶入池水中,表层水可借风力作用与中、下层水交流,从而改善了整个鱼池生态环境。大水面的水质相对稳定,非常有利于成鱼生长。鱼池也不宜过大,因为过于大,捕捞将十分困难,喂养也有一定难度,水质管理也会不太方便。成鱼池理想的面积应是6600~13000平方米,鱼池长宽比以一般为5﹕3适宜。但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江苏沿海异育银鲫的养殖池一般为200亩左右,配套相关增氧等设施,亩产可达1吨左右,这样的塘口在投喂、管理、人工及效益等方面最为经济。
较深的水位,水质稳定,水温变化也比较缓慢,鱼类能平稳增重,也有利于池塘增产。但是鱼池也不是越深越好,据测定,深层水光照弱,浮游植物数量稀少,所以由浮游植物制造的溶解氧也相对稀少,由于深层水交换慢,有机物分解耗氧量大,加之深层水温较低,所以水层过深,鱼类和鱼类的饵料生物并不喜欢,经验表明,成鱼池水深应保持在2.5~3.0米,一般不宜超过3米。
2.鱼类混养
在成鱼生产中,一般都以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类放在同一个成鱼池内养殖,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鱼类混养。池塘养殖混养的鱼类大多以草食性、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为主,也有池塘里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养鲢、鳙鱼类型。
(2)主养草鱼、鲂鱼类型。
(3)主养鲤、鲫鱼类型。
(4)精养鲤鱼类型。
(5)精养草鱼类型。
(6)主养罗非鱼类型。
(7)鲢、鳙与鲤鱼并重类型。
(8)鲢、鳙与草鱼并重类型。
各种类型在以下混养模式表中都可以找到放养方法,各地可以依据自己水、种、饵、肥条件,因地制宜灵活选用。了解混养鱼类之间关系,科学合理混养。鱼类混养有许多优点,但是在品种、数量的搭配上一定要科学合理,才能收到预想效果。
3.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我国南方流行的商品鱼生产形式,目前北方地区也广为推广,这是商品鱼养殖的一种好办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单产,同时能适应市场需求,常年保证鲜活鱼上市,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所谓轮捕轮放,概括地说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轮捕轮放的前提是混养与密放。为了实行轮捕轮放,要求成鱼池要放养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而且要求同品种、同规格的鱼体大小要十分均匀。另外,成鱼池的存塘总鱼量要接近或超过本鱼池的最大载鱼量。
四、海水鱼类养殖
海水养殖技术涵盖海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海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1.海水养殖的产地环境要求
选择和保持海水养殖环境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海产品养殖的产地要求、水质质量和底质要求等。其中养殖环境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规定,育苗和养殖用水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l1607-89)和《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2-2010)的规定。
2.培育和选择健康苗种
使用遗传质量高、无携带病菌的健康苗种,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基础。国外引进或国内异地引进的苗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检疫。
3.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容易引发养殖环境恶化、疾病暴发蔓延、鱼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
4.提供优质的饵料
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安排投喂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杂鱼鲜度;使用冰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规定。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的药物作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产目的。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的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
5.科学预防和治疗疾病
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常见疾病及其流行季节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疾病预防工作,是无公害海水养殖的首要任务。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l-2002)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2)第[193]号]的规定。
习题:
1.水生生物的定义及分类?对水产养殖较为重要的有哪些?
2.藻类的定义?藻类的细胞构成?
3.藻类的繁殖方式?藻类的生活史?
4.藻类的生态类群有哪些?各类群的作用是什么?
5.藻类分为哪几个门?简单阐述各门与渔业的关系。
6.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浮游动物有哪些?
7.浮游动物中主要种类与渔业的关系。
8.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
9.轮虫的代表种类?
10.枝角类的食性和生殖方式?
11.依据形态结构、生态分布以及与水环境的关系将水生植物分为哪几个生态类群?
12.水生植物各生态类群的区别?
13.我国主要养殖虾的种类?简述中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14.我国主要养殖蟹的种类?简述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
15.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16.简述分类学家林奈“双名法”的命名原则。
17.鱼类鳍式的表达方式。
18.鱼类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
19.鱼类循环系统包括有哪些?
20.鱼类胚胎发育有哪几个时期,分别是简述。
21.鱼类为什么洄游?有哪些洄游期?
22.简述虾类的生殖与发育。
23.简述蟹类的生殖与发育。
24.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的淡水和海水鱼类有哪些?
25.水产养殖的类型有几种?简述池塘养殖的特点。
26.水产养殖场选址的条件?
27.简述水产养殖使用肥料的种类,养殖池塘施肥的原则。
28.水产养殖管理“八字经”的含义是什么?
29.成鱼养殖中混养的原则和常见混养类型?
30.海水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