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
1.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最大病毒直径为200~300纳米,中型病毒直径约100纳米,最小病毒仅有20~30 纳米。绝大多数病毒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基本形态有球形、砖形、杆形、长丝形和蝌蚪形。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病毒大多数为球形或多面体形。
病毒一般由病毒颗粒或病毒子的形式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位于病毒中心,构成病毒的核心,其外包饶一层蛋白质组成的外壳,称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有囊膜。核酸与衣壳共同组成核衣壳。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复制、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主要有4种类型,单链DNA、双链DNA、单链RNA和双链RNA。衣壳的成份是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的核酸酶或其他因素破坏。衣壳蛋白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2.病毒的分类与命名规则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权威机构。分类标准首先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和RNA两大类病毒,再按病毒形态、理化特性、生长特性、脂质含量和特性、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特性等进一步分类。
病毒命名与细菌不同,采用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凡被ICTV正式认定的病毒名,为病毒的学名,名称用斜体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一般通用名用正体。病毒的目、科、亚科、属用斜体表示(括号内为拉丁文后缀),首字母大写。
3.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寄生在特定的组织细胞内,借助细胞供给原料和能量,在病毒核酸控制下合成新的病毒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再以一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他细胞,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
从病毒进入易感细胞开始,经复制成为成熟的病毒颗粒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称为复制周期。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五个连续过程。
4.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感染是病毒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常根据病毒感染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根据病毒感染范围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根据病程及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常见的持续性感染有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性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水生动物主要通过呼吸器官、消化道、皮肤、生殖腺及精子和卵子。
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通过局部播散、血液播散各神经播种散三种方式在体内传播和播散。
二、病毒性疾病的病症和诊断
1.草鱼出血病
【病原体】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小鱼苗或鱼种在阳光或灯光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口腔上下颌、眼眶周围、鳍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分以下三种情况:(1)“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一般在7~10厘米鱼种中出现。(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上颌、鳃盖、眼眶四周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一般在13厘米以上鱼种中出现。(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一般在大小草鱼中都可见到。这三种类型有时可同时出现两种,甚至三种类型出现在同一条病鱼体上,它们相互之间可以混合发生(彩图30)。
【流行情况】流行范围广、发病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70%~80%。从2.5~15厘米的草鱼都可发病,以7~10厘米的当年鱼种最为普遍。流行季节一般在6月下旬~9月底,8月为高峰期。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27~30℃。
【诊断方法】
(1)根据病症、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活检病鱼肠壁弹性好,肠腔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的区别。活检患细菌性肠炎病鱼,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2)血清学诊断灵敏性和准确性较高。
(3)目前已经建立了RT-PCR诊断方法,可应用于有良好条件的防疫实验室。
【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淤泥,并用消毒剂消毒。生石灰使用浓度200毫克/升,或漂白粉使用浓度20毫克/升,或漂白粉精浓度10毫克/升。
(2)使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60毫克/升的聚维铜碘浸泡25分钟,或使用次氯酸钠,浓度为10毫克/升,浸泡10分钟。养殖期间,每半月全池泼洒漂白粉白精0.2~0.3毫克/升,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0.1~0.2毫克/升,或二氯海因0.2~0.3毫克/升。
(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投喂优质、适口的饵料。
(4)加强人工免疫。
浸泡免疫,浓度为0.5%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加浓度为10毫克/升的莨菪碱,水温20~25℃,浸泡3小时。免疫成活率可达78%~92%。
注射免疫,采用腹腔或背鳍基部肌肉注射,控制疫苗注射量0.3~0.5毫升/尾。免疫产生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10℃时需30天,15℃时需20天,20℃以上需4天。免疫力可保持14个月。
【防治方法】
(1)每公斤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0公斤,研成粉末,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均匀,连续投喂5天,同时全池泼洒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
(2)每亩水面,水深1.0米,用金银花500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加水煎煮15~20分钟,加食盐1500克,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将液和渣全池泼洒。
(3)用板蓝根70%,苦木30%,研成粉末,在饲料中添加,每公斤鱼体重每天添加3~5克,再添加磺胺类药物50~100毫克,充分混合均匀,连续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每半月使用1次。
(4)用黄柏32%,黄岑32%,大黄36%,研成粉末,在饲料中添加,每公斤鱼体重每天添加3~5克,再添加磺胺类药物50~100毫克,充分混合均匀,连续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每半月使用1次。
(5)疫苗是目前公认效果良好的预防方法,目前国内已经有草鱼出血细胞疫苗和减毒疫苗供应。
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病原体】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
【症状】病鱼游动失调,常作垂直回转游动,不久便沉入水底,间歇片刻后又重复以上游动,直至死亡,一般从开始回转游动至死亡仅1~2小时。在流水池中失去游动能力的病鱼汇集在排水口的拦网上。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鳃呈淡红色,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剖开鱼腹有时可见有腹水,幽门垂出血,肝、脾、肾、心脏异常苍白。消化道内通常没有食物,而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粘液,这些粘液样物通常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这具有诊断价值。
【流行情况】敏感鱼类有美洲红点鲑、虹鳟、河鳟、克氏鲑、银大麻哈鱼、大口玫瑰大麻哈鱼、湖红点鲑、大西洋鲑、大鳞大麻哈鱼等,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鱼苗、鱼种,在水温10~12℃时死亡率高达80%~100%,鱼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程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急性型可在几天内全部死光,慢性型则每天死少量,持续死亡时间很长。1足龄鱼虽也有患病的,但病情较轻,一般全长超过15厘米的鱼发病可能性很小,多数呈隐性感染。
【诊断方法】根据外观病症进行初步诊断。解剖病鱼取胰脏组织切片、H-E染色可诊断。确诊可进行细胞培养,分离、提纯病毒,制备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或多抗血清,再进行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核酸探针和聚合酶联反应技术也应用于检测病毒。
【预防措施】
(1)不用带病毒的亲鱼采精和采卵,不从疫区购买鱼卵和苗种。
(2)购买疫苗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鱼或检测到病原立即隔离,实施无害处理。
(3)鱼卵用浓度为50克/立方米的聚维铜碘,浸泡15分钟。
(4)育苗期水源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养殖工具定期消毒。
【防治方法】
(1)疾病早期用聚维铜碘拌饵料,每公斤鱼体重每天添加有效碘1.64~1.91克,连续投喂15天。
(2)采用注射免疫疫苗。
3.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原体】疱疹病毒。
【症状】病鱼食欲下降,甚至不摄食,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在水中出现间隙旋转游动。鳍条基部、腹部和尾柄基部充血、出血,以腹部充血更为明显。腹部膨大,眼球单侧或双侧性外突。鳃苍白,有的发生出血,部分鱼肛门红肿外突。解剖病鱼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胃肠道没有食物,充满淡黄色黏液。心、肝、肾、脾和腹膜等器官有点状出血。脾脏呈红色,肿大,胃膨大,有黏液分泌物。
【流行情况】斑点叉尾鮰养殖的主要感染病毒之一。主要对1龄以下,体长小于15厘米的鱼苗、鱼种产生危害。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病鱼或病毒携带者通过水体进行水平传播。通过鱼卵发生垂直传播。病毒流行水温 20~30℃,随水温升高发病速度加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水温低于15℃几乎不发生感染。
【诊断方法】
(1)根据流行病学及病症进行初步诊断。在自然条件下仅斑点叉尾鮰感染发病,主要危害1龄以下的鱼,而不感染同一水体的其他鱼类,同时病鱼有腹部膨大、腹水和在水中的旋转游动的症状,可初步诊断。
(2)通过组织病理学进一步诊断。病鱼肾脏造血组织及排泄组织灶性坏死。肝充血、出血、坏死。消化道和骨骼肌出血。胰腺出血和灶性坏死。特别是肝细胞内出现嗜酸性胞浆包涵体。
(3)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在细胞菌培养过程中,出现合胞体和核内包涵体是诊断斑点叉尾鮰病毒的最有力证据。
(4)免疫学诊断。对分离病毒采用血清学、荧光抗体技术和聚合酶联反应技术对病毒作最后的确切诊断。
【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控制病毒的传播。
(2)避免用感染病毒的亲鱼进行繁殖。
(3)加强对养殖水体、鱼体和工具的消毒。有效氯含量20~50毫克/升的氯制剂可有效杀灭斑点叉尾鮰病毒。
(4)降低水温,终止病毒的流行。
(5)在疾病流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溶氧尽量保持5毫克/升以上。减少或避免应激性操作。在饵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而加速病鱼的死亡。
【防治方法】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4.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体】弹状病毒属。
【症状】病鱼首先游动缓慢,顺流漂起,摇晃摆动,时而出现痉挛,继而浮起横转,鱼苗狂游后突然死亡是该病的特征之一。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因腹腔积水而膨大,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着一条长而较粗的白色黏液便。贫血,鳃及内脏颜色变淡。口腔、骨骼肌、脂肪组织、腹膜、脑膜、鳔和心包膜常有出血斑点,肠出血,鱼苗的卵黄囊也会出血、因充满浆液而肿大。病后残存的鱼脊椎弯曲(彩图31)。
【流行情况】是一种急性流行病。主要危害虹鳟、大鳞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河鳟等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当年鱼种,尤其是刚孵出的鱼苗,尤以摄食4周龄体重在0.2~0.6克的鱼种为甚,死亡率高达100%。1龄鱼种也有患病的,但死亡率不高,2龄以上鱼不发病。潜伏期的长短随水温而不同,10℃时4~6天开始死亡,8~14天死亡率最高,可持续死数周,10℃以下症状发展缓慢,15℃时自然发病现象消失。
【诊断方法】
(1)根据病症进行诊断。鱼苗狂游后突然死亡是该病的特征之一。病鱼肛门后拖一条长而较粗的白色黏液便。
(2)取病鱼肾脏和消化道进行组织切片观察。造血组织严重坏死,胃肠固有膜的颗粒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可作进一步诊断。
(3)血液中出现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有些红细胞多形、胞浆中有空泡,巨噬细胞的包浆中有细胞碎片及空泡。
(4)进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观察在细胞株上的CPE特征。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在13~18℃时能在许多鱼类细胞系中增殖。
(5)确诊可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毒。
【预防措施】
(1)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发现病鱼及时隔离,进行无害化处理。
(2)受精卵彻底消毒,使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聚维铜碘,浸泡15分钟。
(3)孵化及苗种培育的水体确保无病毒污染,水温提高至17~20℃,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4)饲料中添加大黄等中草药,增加鱼体免疫力。
5.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体】弹状病毒科的艾特韦病毒(或艾格特维德病毒)。
【症状】此病的主要特症是出血。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神经型,但3种表现型不易明确区分。
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大量死亡,体色发黑,呈昏迷状,鳃颜色变淡、花斑状出血,鳍条基部出血。鱼体内各组织器官发生出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性炎症,以脾和肾明显。
慢性型,病程长,死亡率中等。病鱼贫血,体色发黑,鳃疮白,甚至水肿,鱼体很少出血,腹部膨胀并有腹水。内脏器官颜色普遍变淡。
神经型,发病较慢,死亡率很低。病鱼运动失常,作旋转运动,时而沉入水底,时而狂游跳出水面。体表出血症不明显,但内脏有严重出血。
【流行情况】可危害各种年龄的鱼类,以鲑科鱼类和其他易感染非鲑科鱼类都存在一定威胁,是引起淡水鲑科鱼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主要危害鱼种和1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5厘米才发病。潜伏期为14周,水温低于2℃时为34周。水温6~12℃时多发,8~10℃死亡率高,15℃以上时很少发生。病毒在池水中可长期保持感染力,携带病毒的鱼是重要的传播者。
【诊断方法】
(1)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典型病症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
(2)确切诊断需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组织器官内分离病毒,观察 CPE。急性型和慢性型的肾、脾组织病毒滴度最高。病毒携带者,病毒分离最敏感的组织是卵巢液,其次是幽门盲囊,再次是肾脏,大脑也是检测样品。
(3)最后确诊需要进行抗体试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有3个主要血清型。
【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病毒的地区引进鱼苗和鱼种是杜绝该病发生的最切实方法。
(2)严格消毒是控制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确保养殖用水末受到病毒污染。消毒药物可用聚维铜碘、季胺盐类、海因类、二氧化氯等。
(3)一旦发病,应将全场鱼消毁,池塘消毒3个月,再重新放养健康鱼。
【防治方法】发眼卵用碘伏溶液消毒,可清除鱼卵上的病毒。
6.鲤春病毒血症
【病原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症状】鱼群集于出水口,呼吸缓慢,沉入池底或失去平衡侧游。体色发黑,常有出血斑点,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和出血,肛门红肿,,鳃颜色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腹腔内积有浆液性或带血的腹水,肠壁严重发炎,内脏有出血斑点,以鳔壁最为常见。肌肉也因出血而呈红色,肝脏、脾脏、肾脏肿大,颜色变淡(彩图32)。
【流行情况】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感染是致死性的。主要流行在水温 13~20℃的春季。主要危害四大家鱼和其他鲤科鱼类。鲤鱼是最敏感的宿主,对1龄以上的鲤鱼危害最为严重。该病暴发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6~17℃,鱼苗和成鱼在水温17℃以上时很少发生显性感染。水温超过22℃时一般不再发病。
【诊断方法】
(1)根据流行情况、病症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2)用细胞株进行分离培养,观察细胞病变。
(3)确诊可用综合试验。快速诊断可采用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试验。
【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病毒的地区引进鱼苗和鱼种是杜绝该病发生的最切实方法。
(2)彻底消毒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用含碘量100毫克/升的碘伏消毒池水,也可用季胺盐类和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
(3)杀灭鲺和水蛭可减少此病发生。
(4)将水温提高到22℃以上可控制此病发生。
7.对虾白斑症病毒病
【病原体】白斑症病毒。
【症状】病虾停止吃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离群,游泳无力,慢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虾体颜色变暗变红,附着物增多,鳃水肿。甲壳内侧有直径0.5~2.0毫米的圆点白斑(有些白斑不规则),尤以头胸处更为显著,但也有的病虾白斑不明显。甲壳变软,甲壳与肌肉容易剥离。血淋巴不凝固,混浊。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淡,糜烂。患病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体色发红,而患病斑节对虾在濒临死亡时则体色变蓝(彩图33)。
【流行情况】是危害性极大的一种急性流行病。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不足一周时间可全池死亡。该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也不排除垂直传播。
【诊断方法】
(1)从对虾头胸甲表现出的白斑病症可以初步诊断。
(2)解剖濒死对虾血淋巴不凝固,淋巴器官肥大,肝胰腺坏死。
(3)病虾组织病理检查,鳃、胃、淋巴器官、皮下组织等的细胞核肥大。
(4)通过电镜切片观察病虾,鳃、胃、淋巴器官、皮下组织等的细胞核内病毒粒子呈长微卵型,具囊膜。电镜负染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或无囊膜的核衣壳。
(5)分子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等都是确诊病毒的有效方法。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的彻底清塘和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2)培养健康无病毒的虾苗。亲虾入池前用福尔马林(100毫克/升)或高锰酸钾(10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3~5分钟,杀灭体表携带的病原体。受精卵用含氯67%的漂白粉精(5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或碘伏(50毫克/升)浸洗30秒。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
(3)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水面放养体长3~4厘米的虾苗5000~10000尾。
(4)加强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保持优良的水色和水质,根据摄食量及时调整投饵量。
(5)病毒流行季节,每天观察养殖虾的活动情况,抽样检测病毒。诊断或疑为病毒病感染时,应及时进行池塘的彻底消毒。确诊后按无害化规定进行处理。
(6)养殖期间可使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止虾病的发生。
8.桃拉综合症病毒病
【病原体】桃拉综合征病毒。
【症状】主要发生在虾的蜕皮期。早期症状表现为对虾群体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胰,肝胰脏肿大,变白。触须变红,肌肉容易变浑浊。患病初期病虾头胸甲有白斑,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后期症状为红须、断须、红尾、壳软,头胸甲鳃区由黄变粉,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
【流行情况】通常在气温剧变后,特别是水温上升至 28℃以后容易患病。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约在30~60天,规格在5~9厘米。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在20厘米以内,p H值高于9,氨氮含量在0.5毫克/升以上。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换水后发现染病。对虾染病后病程极短,死亡率高。
【诊断方法】
(1)根据临床症状观察。该病有急性期、过渡期和慢性期,3 个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病状。急性感染期濒死的南美白对虾,全身呈暗淡红色,尾扇和游泳足呈明显的红色。
(2)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观察到全身、附肢、鳃、胃和后肠的上表皮有多处坏死,病灶中的感染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预防措施】
(1)注意观察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p H维持在8.0~8.8,氨氮0.5毫克/升以下,透明度控制在30~60厘米。
(2)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消毒,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
(3)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特别是在养殖的中后期,可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4)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泥、聚维酮碘等,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发病时可使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病毒药物。
9.黄头病
【病原体】黄头病毒。
【症状】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濒死虾聚集在池角水面,头胸部因肝胰腺发黄而变为黄色。对虾体色发白,鳃变成淡黄色或棕色。病毒感染的靶器官为虾的鳃、触角腺、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等。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斑节对虾、对虾的中晚期仔虾。对养殖50~70天的幼虾危害最为严重,感染后3~5天内死亡率高达80%~90%。主要通过水平传播,鸟类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诊断方法】
(1)根据病症观察。斑节对虾感染病毒后,鳃丝和肝胰腺区变成淡黄色。
(2)取病虾鳃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可作为诊断依据。苏木精-伊红染色可看到被均匀染色的球形强嗜碱性细胞质包涵体。血淋巴涂片可观察到与病毒相关的血细胞变化。
(3)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的彻底清塘和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2)培养健康无病毒的虾苗。亲虾入池前用福尔马林(100毫克/升)或高锰酸钾(10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3~5分钟,杀灭体表携带的病原体。受精卵用含氯67%的漂白粉精(5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或碘伏(50毫克/升)浸洗30秒。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
(3)加强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保持优良的水色和水质,根据摄食量及时调整投饵量。
(4)病毒流行季节,每天观察养殖虾的活动情况,抽样检测病毒。诊断或疑为病毒病时,应及时进行池塘的彻底消毒。确诊后按无害化规定进行处理。
(5)养殖期间可使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止虾病的发生。
10.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病原体】为对虾A型杆状病毒。
【症状】病虾虾体色呈蓝灰色或蓝黑色,胃附近白浊化。病虾浮头,靠岸,厌食,昏睡。鳃上及体表易附着聚缩虫、丝状细菌、藻类及污物,容易并发褐斑病等细菌性疾病,病虾最终侧卧于池底死亡。解剖后可发现肝胰腺肿大、软化、发炎或萎缩硬化,肠道发炎等。肝胰腺和中肠上皮细胞核内存在数量不等的金字塔状的包涵体(彩图34)。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斑节对虾,尤以对桃红对虾、褐对虾、万氏对虾和缘沟对虾危害较大。在斑节对虾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可受到感染,以幼虾和成虾受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诊断方法】
(1)肝胰腺压片,观察包涵体和肥大的细胞核。取患病活虾肝胰脏组织中心部分,置载玻片,加1滴0.05%的孔雀绿(或曙红)溶液,加盖玻片,2~3分钟后,400倍显微镜观察。可见包涵体被孔雀绿染成深绿色(被曙红染成淡红色)。
(2)肝胰脏或其他病变组织的透射电镜观察,是最准确的方法。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的彻底清塘和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2)亲虾入池前用含福尔马林(100毫克/升)或高锰酸钾(10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3~5分钟,杀灭体表携带的病原体。受精卵用含氯67%的漂白粉精(5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或碘伏(50毫克/升)浸洗30s。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
(3)加强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保持优良的水色和水质,根据摄食量及时调整投饵量。
(4)病毒流行季节,每天观察养殖虾的活动情况,抽样检测病毒。诊断或疑为病毒病时,应及时进行池塘的彻底消毒。确诊后按无害化规定进行处理。
(5)养殖期间可使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止虾病的发生。
11.河蟹颤抖病
【病原体】RNA病毒科病毒。
【症状】病蟹呈昏迷状,附肢环爪,呈痉挛状颤抖或僵直,反应迟钝,上岸不回。常伴有黑鳃或灰鳃症状。肌肉发红,以大螯、附肢中的肌肉明显。肝胰腺脓肿成灰白色,肝组织糜烂。
【流行情况】从5~10克/只幼蟹到200~250克/只成蟹都有发生。发病时间为5~10月,以8~9月高温季节为发病高峰,死亡率最高。疾病流行期的水温23.0~33.0℃,水温20.0℃以下患病逐渐减少。
【诊断方法】根据患病蟹的病症进行诊断。确诊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粒子。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的彻底清塘和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引进扣蟹需要通过认真检疫。
(3)加强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保持优良的水色和水质,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养殖水体p H值稳定在7.5~8.5。
(4)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和多糖类免疫增效剂,增强蟹体免疫力。
(5)不盲目用药。使用药物时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12.罗氏沼虾白尾病
【病原体】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症状】发病虾苗先在腹部出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块,而后逐渐向其他部位扩展,最后除头胸部外,全身肌肉呈乳白色。虾甲壳不出现白斑,区别于对虾白斑综合症。患病虾苗活力下降,但仍能摄食、蜕壳和生长,容易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而死亡。发病后期虾的腹部僵硬弯曲,不吃食,仅游泳足能摆动,但无游动能力,不久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感染罗氏沼虾虾苗,淡化后3天至3周的幼虾是病毒感染的疾病高发期,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发病后部分苗种可存活并可长至商品规格的成虾,但有发病史的虾可携带病毒,造成子代虾苗的发病。成虾及亲虾可查出病毒。
【诊断方法】根据肌肉白浊症状初步诊断。确诊用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
【预防措施】
(1)养殖前的彻底清塘和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2)培养健康无病毒的虾苗。亲虾入池前用含福尔马林(100毫克/升)或高锰酸钾(10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3~5分钟,杀灭体表携带的病原体。受精卵用含氯67%的漂白粉精(5毫克/升)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或碘伏(50毫克/升)浸洗30s。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
(3)加强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保持优良的水色和水质,根据摄食量及时调整投饵量。
(4)病毒流行季节,每天观察养殖虾的活动情况,抽样检测病毒。诊断或疑为病毒病时,应及时进行池塘的彻底消毒。确诊后按无害化规定进行处理。
(5)养殖期间可使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防止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