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水产养殖使用的中草药称为渔用中草药,主要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动物产品质量的天然物质,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及矿物性中草药。中草药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淡水鱼养殖,中草药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中草药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性、无抗药性、双向调节性、促进免疫性等诸多优点,大力开展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无公害渔药,对于水产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一、中草药的有效成份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是极其复杂的。每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但又并不是所有化学成分都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用。所以,根据研究经验和病害防治实践中,通常将中草药含有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两类。所谓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的一类物质(或者说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无效成分是指对其疗效不显著或目前尚未了解其医疗作用的一类物质。目前已经基本研究清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等;无效成分主要有树脂、油脂、糖类、蛋白质、色素等。但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也并不是绝对的,如黄酮类,早年认为是无用的色素,现在则认为是一类很有研究价值的成分。因此,对于有效成分的界定,不能被目前的认识水平所局限。随着中草药的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的进展,将会从中草药中发掘出更多的有效成分。下面,仅以植物性中草药为主,着重介绍几种化学成分。
1.生物碱
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它们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多数生物碱均有比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有特殊而较显著的生理作用,所以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的成分。
多数生物碱为无色或白色结晶,味苦、不溶或难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乙酸、氯仿等有机溶剂。生物碱在中草药中分布很广,不仅存在于植物性的中草药中,动物来源的中药中也可能含有生物碱。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常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其盐类则能溶于水和乙醇中,而不溶或难溶于氯仿、乙酸、苯等有机溶剂。通常利用这些性质从中草药中提取、分离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药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的常用药物有黄连、延胡索、乌头、曼佗罗、马钱子、麻黄、百部、石榴皮、槟榔等。生物碱多数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静、麻醉、兴奋脊髓、解痉、驱虫等。
2.甙类
甙又称配糖体或苷,是一类由糖与非糖部分所组成的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甙元。甙类大多数是无色、味苦的结晶物质。一般来说,能溶于水或乙醇,难溶于乙酸或苯,但多数能溶于氯仿或醋酸乙酯。甙类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或在常温下(35℃左右)遇到植物中相应的酶,即发生水解,生成甙元和糖。甙元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甙类由于所含甙元的不同,各类都有其不同的生物活性。甙在中草药中分布很广,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草药成分。甙的种类很多,较常见的有下述几类:
黄酮甙类 又称黄碱素甙,甙元为黄酮类,其化合物的种类很多,在植物界和中草药中分布非常广泛,绝大多数与葡萄糖或鼠李糖结合成甙存在,是植物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类黄色色素。含黄酮甙的中草药有黄芩、槐花、葛根、山豆根、桔皮、柴胡、紫苑等。一般以叶及花中含量较多。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具有多方面的生理药理活性,其主要药理作用有:
维生素D样作用,很多中草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有延长肾上腺素作用的活性,从而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减低血管的脆性,缩短流血时间。如槐花米的主要成分芦丁,有防止血管破裂和止血作用,陈皮甙也是临床常用的维生素D中的一种。
抗菌作用,有一些黄酮衍生物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多与浓度有关,低浓度抑菌、高浓度能杀菌)。如黄芩中的黄芩甙、黄芩素等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蒽醌甙类 甙元为蒽醌类。蒽醌甙及甙元大多为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的结晶,蒽醌甙易溶于水、醇,难溶于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但甙元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甙和甙元可借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含蒽醌甙类的中草药有大黄、决明子、番泻叶、茜草、何首乌、虎杖等。
蒽醌衍生物类中草药成分的生物活性有泻下作用,蒽甙的致泻作用强于甙元,在甙元中,蒽酚的作用强于相应的蒽醌类,其泻下作用与蒽核上的酚羟基有关,如果酚羟基被酯化,则泻下作用消失;其次有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强度以甙元强于甙类。如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某些蒽醌类成分,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强心甙类 是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甙类。也是现代临床应用的一种主要类型的强心药物,多存在于有毒的植物体中,特别以夹竹科、玄参科、百合科、毛莨科、十字花科、桑科及卫矛科等植物中比较普遍。强心甙类多是无色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味苦,一般能溶于水和醇,能被酶或酸、碱溶液水解。含强心甙类的中草药有洋地黄、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等。强心甙类的生物活性是兴奋心肌、延长传导时间和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故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皂甙类 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甙类化合物,很多中草药含有皂甙类成分,由于其水溶液振摇时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与肥皂相似,故名皂甙,又称皂素。多为白色粉末,味苦而辛辣,一般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溶于水及醇,不溶于乙醚及氯仿等有机溶剂。但皂甙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氯仿等。含皂甙的中草药有甘草、桔梗、紫苑、远志、瓜篓、党参、知母、皂角、七叶一枝花等。皂甙类的生物活性,能增加肠粘膜的吸收活性,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3.挥发油
挥发油又称精油或香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合的挥发性油状物,是由几种或几十种不同性质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为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具有芳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大多有刺激性的灼热或辛辣味,冷却时有结晶析出,此种结晶物质通常称作“脑”,如樟脑、薄荷脑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易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很多,如薄荷、紫苏、荆芥、丁香、肉桂、当归、小茴香、肉豆寇等。具有健胃、抗菌、抗病毒、驱虫等作用。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
药用部位的影响 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不同,所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曾有人比较研究了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甙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又如麻黄生物碱的含量,以麻黄茎的髓部含量最高,麻黄节中含量较少,而根中则不含生物碱。
贮藏条件的影响 贮藏不当,要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会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堆放场所,加强仓库管理工作,注意特殊药材的保管,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而使药效降低。有的成分会因存放时间长,而被酶所分解等。
2.机体因素
水生动物的差异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两栖类、爬行类、腔肠类、藻类等的100多个品种,不同的品种对中草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不同年龄和性别水生动物对中草药的耐受性也不相同。
病原体的差异 利用分离培养水产养殖病害的病原体,进行中草药单方或复方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药效临床观察的研究较多,针对生产中出现的病情,有的采用单方,有的采用复方,有的报道了组方,有些则没有公开组方内容。如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虹鳟鱼链球菌病的治疗研究,一些寄生虫病的治疗研究,鳖腮腺炎的治疗研究,淡水鱼赤皮、烂鳃、肠炎、竖鳞病等治疗研究,对虾红腿病的治疗研究等。但病原微生物的不同,中草药的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如中草药提取物抑菌试验已有许多报道,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参照最低浓度抑菌法和琼脂扩散法,综合实验参数有如下结果:
许多中草药含有多糖类,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人参多糖、黄茋多糖、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枸杞多糖等。研究发现这些多糖能明显促进机体抗体的生成,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提高,抗体分泌细胞及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增加,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黄茋、甘草、人参等中药中含有皂甙,对皂甙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进T.、B细胞对分裂原的反应,激活巨噬细胞,提高CGMP/CAMP比值,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此外黄连、大黄、花粉对鲤鱼非特异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茯苓多糖使鲤鱼死亡率降低,大黄、黄连投喂鳌虾,发现可增强其血细胞吞噬活力,并对弧菌攻毒有较高的保护率。
3.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报道主要集中于淡水养殖,已有的报道广泛,包含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虫性水产养殖疾病的防治,具体分类如下:
细菌性疾病 中草药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应用与报道最多,常用的药物有黄芩(彩图35)、黄柏(彩图36)、五倍子(彩图37)、穿心莲、地锦草、大蒜、鱼腥草、生姜、黄连、大青叶、苦参、金银花、老鹳草、艾叶、金樱子、蛇床子、紫花地丁、茵陈、地榆、辣蓼等,用于防治细菌引起的赤皮、肠炎、白皮、竖鳞、打印、烂鳃、白头白嘴等疾病。
病毒性疾病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抗病毒作用,使用的药物有板蓝根(彩图 38)、大黄(彩图 39)、大青叶、贯众、仙鹤草、紫珠草、黄柏、黄芩、马鞭草、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等,应用较多的是防治草鱼出血病。
寄生虫性疾病 中草药防治寄生虫性疾病在淡水养殖有较多报道,常用中药有苦棘皮和叶(彩图40)、辣蓼草、大叶黄药、南瓜籽、槟榔、生姜、贯众、百部、五加皮、石榴皮、鲜樟树叶等,寄生鱼鳃、鳍、皮肤等部位的寄生虫一般煎汁泼洒外用,体内寄生虫一般采用煎汁或粉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
真菌和其他疾病 中草药防治真菌类疾病的报道不多,应用药有五倍子、木槿皮、苦参、石榴皮、射干、菖蒲、枫叶等。
另外中草药在治疗鱼鳖等动物疾病中也有较多应用,如板蓝根、连翘、穿心莲、苍耳子、金银花、大青叶混合治疗甲鱼腮腺炎;黄连、车前草、马齿苋、蒲公英等治疗龟鳖肠炎病。
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中草药用于人类强健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此类药物有黄茋、茯苓、猪苓、甘草、白术、杜仲、黄芩、板蓝根、金银花、柴胡、大黄、党参、当归、何首乌等。据报道,中草药作为免疫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可提高鳗鱼免疫机能,并有很好的增重效果;黄连、大黄、花粉对鲤鱼的非特异免疫具有增强作用;在鲤鱼饲料里添加茯苓多糖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4.中草药防治水生动物疾病的药理学
(1)中草药防治水生动物疾病的物质基础
一味中草药就是一个复方,其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功能,是防治水生动物疾病的物质基础。现代中药化学研究表明,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甙类、黄酮、鞣质、树脂、糖类、油脂、有机酸、色素、挥发油、糖肽、氨基酸和多种常量与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均以有机复合物形态存在,除单个成分所起的作用,还有各成分间的复合作用。按药效学之构效关系分析,则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是多功能性的,不仅有直接作用,还有间接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包括了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增强免疫作用、抗应激和“适应源”样作用、激素样作用、维生素样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及营养作用等。
(2)中草药抑制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单味中草药的功效 药理学研究表明单味中药在抑制鱼病病原微生物上有独特的功效,如大黄和乌桕两种药物对粘细菌是敏感的,在对这两种中药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和试验中,证实大黄的蒽醌、乌桕叶中的含酚基有机酸类,可抑制粘细菌体内的脱氢酶系的活性,从而阻碍了该菌的正常生物氧化过程。近年来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暴发性鱼病流行,研究热点集中于该菌的敏感中草药物筛选。已筛选出五倍子、辣蓼、大黄、黄芩、乌梅、鱼腥草、秦皮、乌梅、五味子、青蒿、黄连、地锦草等高度敏感性的中草药。在其它水生动物致病菌的抑菌试验方面,金银花、野菊花、五倍子、千里光、辣蓼、大蒜、紫苏等7种中草药对鳖疖疮病病原菌有效而河蟹腐败假单胞菌的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只有乌梅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野菊花、赤芍、黄柏、石菖蒲、木香、秦皮、党参对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大黄、黄柏、黄芩、地锦草、白头翁、艾叶、连翘等中草药对引起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的柱状屈挠杆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黄芩、大黄、白头翁抑菌效果较好。
复方中草药物的配伍及其抑菌效果 渔用中药制剂的配伍是近年来研究的另一个热点。用辣蓼、地锦草、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甘草等十几味中草药制成“菌态康”制剂,对6种水生动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以大黄为基础两两联用抑制鱼害粘球菌时,大黄与黄芩、大黄与金银花有协同作用,大黄与黄柏则出现拮抗作用。地锦草、黄连、五倍子和增效剂对嗜水气单胞菌ES-1、ES-2菌株均具高度敏感性。
渔用抗病毒中药的配伍 鱼虾类生活在水中,隔离、抑制水环境中的病毒较陆生动物难度更大,除中草药外,至今难以找到抑制病毒的有效药物。在防治鱼类病毒性疾病中,除了板蓝根、大青叶等常用的公认的;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外,配伍一些热性的或微凉性的中药如肉桂枝、月见草、紫苏、连翘等含有挥发性成分和生物碱中药,对病毒有一定的疗效。
5.中草药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水生动物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中草药间的配伍禁忌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因此,中草药的配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但中药与西药间还存在着配伍禁忌,特别是在水生动物病害采用中西结合防治过程中,更应注意配伍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主要有:
物理性配伍禁忌 酸性较强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不可与磺胺类抗菌素配伍,中药中的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酸化尿液,不仅降低抗菌素的作用,而有机酸所至的酸性环境使乙酰化磺胺类溶解度降低,在肾小管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肾损害。
化学性配伍禁忌 含鞣质的某些中药,如虎杖、地榆、五倍子、石榴皮、老鹤草、侧柏叶等与硫酸亚铁合用易产生鞣质铁沉淀,影响硫酸亚铁的吸收。与酶类药物合用,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酰胺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氨键缔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
药理性配伍禁忌 氨基甙类抗生素与碱性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等同用,药物分布到脑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其毒性也随之增加。维生素不宜与某些中药合用,如维生素 Bl,不与含大量鞣质的中药合用,如石榴皮、大黄、槟榔、虎杖、侧柏、仙鹤草、五倍子。因它与维生素Bl形成永久性结合而使其从体内排出,造成维生素Bl缺乏。含大黄的中药不宜与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l、维生素B6合用,因其可使大黄的抑菌作用降低。
药剂性配伍禁忌 在制备某些中药注射剂时,加入增溶剂如吐温-80,往往产生和混浊沉淀,因为某些中药的鞣质没有除尽,鞣质与吐温-80相互作用产生。
总之,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容较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临床应根据它们的性味,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病害防治实践,尽量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免不良反应,达到配伍安全有效。
中西药配伍禁忌表
习题:
1.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2.经国家批准可以在养鱼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3.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4.简述药物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5.鱼类免疫系统组织和器官有哪些?
6.鱼类自然免疫有哪几道防线?
7.草鱼出血病组织疫苗的制备、保存和免疫保护率测定方法?
8.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
9.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制备和保存方法?
10.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质量控制?
11.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和无效成份什么?
12.阐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3.细菌性疾病防治中常用中草药?
14.病毒性疾病防治中常用中草药?
15.寄生虫性疾病防治中常用中草药?
16.真菌性疾病防治中常用中草药?
17.作为免疫增强剂的中草药有哪些?
18.中草药的配伍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