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理诊断检测样品的固定和制备

病理诊断检测样品的固定和制备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样品常用的固定剂有 5%~10%福尔马林和4%多聚甲醛。某些酶的固定要求在37℃以下,病毒需要在低温下处理,常用温度4℃。对于寄生虫样品或真菌引起的疾病,直接在低倍镜下即可发现虫体或菌丝。血液涂片适合于检查染虫率较高或出现菌血症时的动物体,此外观察红血球是否完整也是判断是否出现菌血症的一个指标。切片技术在鱼病现场诊断应用较少,更多应用于组织病变中。

一、组织病理检测固定液与固定方法

组织固定的目的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终止或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胞内分解酶的反应,防止细胞自溶,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和组织结构,减少细胞可溶性蛋白、脂肪、糖类等物质的损失和丢失。

常用固定剂分为醛类、醇类和重金属类。组织样品常用的固定剂有 5%~10%福尔马林(36%甲醛溶液)和4%多聚甲醛。

电子显微镜观察用固定剂一般用2.5%戊二醛 + 2%多聚甲醛混合液固定后,再用1%锇酸(0.1%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固定,经脱水后树脂包埋。

二、注意事项

1.固定剂的固定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加强,一般温度为-70~37℃,以室温为常用。某些酶的固定要求在37℃以下,病毒需要在低温下处理,常用温度4℃。

2.10%中性甲醛,4%多聚甲醛和05%乙醇最为常用,在37℃或室温固定,适合于许多蛋白质抗原。

3.固定时间根据组织块大小、固定液的种类及浓度、固定所用温度等而定。一般固定12~24小时。冰冻切片的固定,一般用4℃冷丙酮在室温下固定10分钟。

三、常用组织病理学检测标本制备

1.涂片

涂片是最常用的制片技术之一,通常用于检查水生动物体表、腮部粘液及肠道,血液涂片的制备也是常用的技术。对于体表、肠道和腮部粘液,通常在洁净载玻片上先加一滴蒸馏水,用眼科镊子在待检查部位轻轻刮取少量粘液,在玻片上均匀涂开成一薄层即可。对于寄生虫样品或真菌引起的疾病,直接在低倍镜下即可发现虫体或菌丝。对于细菌感染,使用相差显微镜,用高倍物镜课发现大量细菌。无相差显微镜时,使用高倍物镜,通过调节光线强度,一般也能观察到。刮取肠道粘液时,注意不要取样太多,并尽量涂开,以免涂层太厚影响结果观察。

血液涂片适合于检查染虫率较高或出现菌血症时的动物体,此外观察红血球是否完整也是判断是否出现菌血症的一个指标。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血球,应保证制成一张均匀的薄片,然后进行观察。血液涂片制备过程简述如下:

(1)取一小滴抗凝血,于洁净载玻片一端3/4处,以另一洁净玻片一端于血滴处,使两载玻片成30º~40º,此时血液立即沿玻片边缘扩散,遍及两载玻片接触处。

(2)以第二载玻片用力均匀将第一载玻片血滴推向另一端,血液随之涂布于第一载玻片上,形成一均匀的血层,空气中干燥数分钟。

(3)加入瑞氏或吉姆萨染液染色,所制得的血片,以涂片上红血球成单层,互相紧接而不重叠为好。涂片的血球厚薄取决于血滴大小,载玻片的角度、用力均匀与否。注意血滴不可太大,动作要迅速,在血液凝固前一气呵成。要制出良好的血片,载玻片必须非常清洁,新玻片应浸泡于10%醋酸溶液中,然后蒸馏水冲洗,干燥后备用。旧玻片应采用洗洁精清洗后于新鲜配制之1/1000硝酸溶液中过夜,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用酒精浸泡或烘干备用。

(4)压片是最常用的制片技术之一,通常用于检查水生动物鳃丝、鳞片或病灶组织。压片的基本方法为:在洁净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用眼科镊子取少许待检组织,置于水滴中央,用镊子轻轻分离组织,再在待检样品上压上一洁净盖玻片,即可用于观察,观察要点同上,压片注意不要出现气泡,避免气泡出现的最好办法是:盖玻片先以一端与加有待检样品的水滴边缘接触,然后缓慢放入盖玻片使之整体覆盖样品。在制备鳃丝压片时,可轻盖玻片,使鳃丝充分分开,便于观察鳃丝上寄生的生物。

2.切片技术

切片技术在鱼病现场诊断应用较少,更多应用于组织病变中。组织切片要经过固定、脱水、包埋、透明、切片、脱蜡、染色等一系列过程,通常需要3~4天时间,且需要特殊的切片机等设备,一般单位很难满足。对于需要切片的样品或疑难病例,建议采集小块待检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暂存,必要时可委托当地医院或就近研究机构进行切片和观察。

(1)染色技术

染色可使标本中的病原体更易观察,对于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染色方法。如细菌染色一般采用结晶紫、亚甲基蓝等染液,寄生虫观察则按寄生虫种类可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有关染色技术,可参考专门的文献。

(2)电镜观察样品的准备和送检

电镜观察的标本通常是用戊二醛,通常用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配成2.5%~3.0%使用。为固定彻底,电镜固定标本要将组织块浸泡于固定液中后,用锋利的刀片将组织切成大小约为4~5毫米的小块,对于甲壳动物标本,应割破甲壳,现场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用注射器将固定液在甲壳动物上各部多点注射,带回实验室后再行处理。固定后标本如马上处理,可保存于固定液中室温保存较长时间,也可保存于4℃。

四、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病原体及相应的病理变化,与解剖诊断相比准确性更高,但应该注意到,显微镜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常规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微米,这对于寄生虫病得诊断已完全可以满足,但对于细菌来说,显微镜只能大致了解细菌的最基本特征,而不能确定细菌种类,而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细菌鉴定过程。对于病毒这样亚显微结构的病原体,常规显微镜无法观察到,需要费时又昂贵的电镜观察。②显微镜观察结果有一定的相对性,特别是病灶周围观察到大量细菌时,除了细菌病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是否由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因此还需要通过其他依据及实际用药效果来综合判定。

2.在下述情况下需要准备电镜样品

(1)观察未发现寄生虫、真菌、细菌等,而相关组织有明显病变,且呈现明显的流行暴发趋势时,提示可能由病毒引起。

(2)病灶部位肉眼观察病变较为特殊,从发病鱼的种类及发病季节等均提示可能是新的疾病时。

(3)出现新的症状、典型发病症状,有进一步研究病变必要时。由于电镜制备时间较长,而且需要较高的费用,对于常规的疾病,一般均不采用电镜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