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在1亿年前,人类与鼠的共同祖先出现,它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岭茶亚洲德氏猴生活在距今大约5500万年,被认为是最早的真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早的远古近亲。它体型较小,有32颗牙齿,齿列与类人猿及人的相似。与猿类似的则是它们没有尾巴、演化的肘部以及与体形相比更大的大脑。非洲原康修尔猿可能是类人猿、小猿及人类的祖先。

自从有了真正的智人,他们就开始尝试思索。当然,在那时他们迫于生存的压力,思索得最多的可能是如何获取食物,但是他们肯定离不开一个问题——我们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着人类长达20万年的时间了,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解答,于是有了不同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也在不断的否定当中,及至今日,依然是一个未被完全破解之谜。

在中国流传的神话故事中,最为ī的要数“女蜗抟土造人”的传说,而在西方却有“上帝造人之说”。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把这些当作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人类对于自身来源于何处有了深入的思考。当然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中,上帝创造人类深深地根植在他们的意识当中,这阻碍了人们对于自身的来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对于这类问题开始思考得越来越多,发生了一些生物史上的重大事件。诸如在1543年比利时医生、解剖学家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a)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创立了近代的人体解剖学;法国动物学家、地质学家、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居维叶(Georges Cuvier)著有《比较解剖学讲义》(1801—1805)、《四足动物化石骨骸的研究》(1812)、《按结构分类的动物界》(1817)等。居维叶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认为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传播与发展,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他的这一科学假设也基本上与现代地质学、古生物学的结论相一致。而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5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过渡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是生物灭绝与进化的原因。这本伟大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从此以后,物种的起源研究开始步入了一条正确的轨道。

今天,我们知道,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进化的历程:

大约在1亿年前,人类与鼠的共同祖先出现,它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6500~85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更猴、辛普森氏果猴等出现,因为这类动物体型较小,有着长长的可以舒展的指、趾甲,所以有人认为它们是灵长目动物的祖先。

图1-16 更猴(复原图)

更猴是已知的最早的似灵长目的动物,在6500万年前广泛地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有着长长的可以舒展的手指和脚趾,长着趾甲,适于抓握细长的树枝。但与现代灵长类不同的是,它的双睛和双腿长在身体侧面,这适于攀爬而不适于跳跃。现代灵长类拥有五项特征:较大的脑容量、眼睛前视并且视觉较好、能够跳跃、至少在第一趾上长指甲而不是爪子、手脚可抓握。更猴拥有以上部分特征。

大约到了4700万年前,出现了原猴亚目与类人猿下目(又称简鼻亚目,包括猿和人)间的过渡形态——达尔文麦塞尔猴(图1-17),形态与狐猴类似,但长出了拇指。

图1-17 IDA(伊达)化石

左图是达尔文麦塞尔猴的IDA化石照片,右图为IDA化石的X线摄影图片。特征:雌性,6~9个月大小,头盖骨部分有较短的嘴部,下颌骨有较深的深度,门牙从尖锐变得比较像勺形,更短小的臼齿,腓骨与距骨之间的角度有变化,尖爪消失而出现拇指。

当然,达尔文麦塞尔猴是否为人类的祖先,现在古人类学家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它见证了人类的进化历程。

时间慢慢到了4000万年前,这时灵长目演化为原猴亚目和简鼻亚目。原猴亚目包括现今的狐猴和懒猴,简鼻亚目则包括眼镜猴、猴与猿。亚洲德氏猴(图1-18)属于早期的简鼻亚目,这是一种老鼠般大小、日间活动,同时拥有细小眼睛的猴类。简鼻亚目在演化中丧失了产生VitC的能力,使它与它的后代都必须在食谱中加上水果,从而得以从外部获取VitC。

图1-18 岭茶亚洲德氏猴

岭茶亚洲德氏猴生活在距今大约5500万年,被认为是最早的真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早的远古近亲。真灵长类动物包括孤猴类、懒猴类、眼镜猴类、猿类及人类,长期以来,因缺乏可靠的真灵长类化石证据,它的起源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解之谜。嘴巴缩短,眼睛增大,双目汇聚——一块出自湖南衡东的真灵长类头骨化石,为人类和猴子找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远古近亲。(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大约在3000万年前,简鼻亚目再演化为阔鼻小目和狭鼻小目两个分支。阔鼻小目因为迁移到新大陆又被称为新世界猴,它们拥有可卷曲的尾巴,同时雄性都是色盲。它们可能通过用植被制成的筏跨越大西洋迁移到南美洲。而大多数狭鼻小目则仍然留在了非洲,包括旧世界猴(猴总科)及猿(人猿总科)。狭鼻小目的特征有:鼻孔都是狭窄而向下的,一般都是白天活动,尾巴并非卷尾,它们的指甲都是扁平的,上下齿式都是2-1-2-3。狭鼻小目大部分物种都是雌雄两性,且大都不是一夫一妻,大部分物种都以族群方式生活,它们是非洲及亚洲的原住民。

埃及猿(图1-19)是一种早期的狭鼻小目,又称晓猿,是目前已知较早的古猿。生活在距今2800万年前。1966—1967年发现于埃及法雍。它体型较小,有32颗牙齿,齿列与类人猿及人的相似。它四足行走,为林栖动物,可能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图1-19 埃及猿

约在2500万年前,狭鼻小目再次演化为两个总科,分别为猴总科(旧世界猴)和人猿总科(猿)。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原康修尔猿(图1-20),它是一个狭鼻小目的早期属,大约距今1800万年它们具有旧世界猴和猿的混合特征。与旧世界猴类似的是它们薄薄的牙釉质、窄小的胸腔、轻质的骨架、短小的四肢以及栖息于树上的习性。与猿类似的则是它们没有尾巴、演化的肘部以及与体形相比更大的大脑。非洲原康修尔猿可能是类人猿、小猿及人类的祖先。

图1-20 原康修尔猿复原图

随着生物的演变,到了1500万年左右,人科从长臂猿科的祖先中分离出来。再到1300万年前,人亚科从猩猩亚科的祖先中分离出来。到了1000万年前,人族又再从大猩猩族分离出来。再到700万年前左右,人亚族又从黑猩猩亚族祖先中分离出来。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乍得沙赫人(图1-21),可能是人类与黑猩猩共同的祖先。

图1-21 乍得沙赫人头骨化石化石名:杜马伊

乍得沙赫人生活在距今700万年前左右,脑容量大约340~360 cm3,为现代人1/4‖,与黑猩猩的脑容量差不多,有可能双足行走。

至此在人类进化史上,人类终于与最近的一个亲属黑猩猩分开,真正开始了人类自己的进化旅程。我们可以想象,在那茫茫的非洲草原上,我们真正的祖先是怎样生存、繁殖、演化的?让我们继续上面的故事,接着了解人亚科的演变历程。

自从人亚族从黑猩猩亚族分离出来后,图根原人(图1-22)则被认为是人族最古老的祖先,它们大约生活在600万年前,化石证据证明它们能够直立行走,但其双上肢依然有攀爬的能力。

图1-22 图根原人化石

来自5个个体,有股骨、右肱骨、牙齿等,其中股骨形态证明其能够直立行走。肱骨部分可见是能攀树(但非臂行),而牙齿则显示他们的食性与现今人类相似。

到了440万年前左右,人亚科的早期属地猿出现,目前文献中已有其两个物种的描述。一是始祖地猿,生活在44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二是卡达巴地猿,生活在56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始祖地猿有一个300~350 cm3的大脑,大小与现代的倭黑猩猩和雌性黑猩猩相当,但远小于南方古猿的大脑,大约是现代人类的1/5。它们是树栖动物,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在森林中与其他动物争夺食物,包括现代黑猩猩的祖先。由于它与非洲的类人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它被认为是属于黑猩猩分支而非人类分支。但因其牙齿像南方古猿的牙齿,因此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它是原始人。

时间来到400万年前左右,在非洲(主要是今天的东非),这里出现了古猿的一些进化物种,那就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现今被认为是从猿进化到人的第一阶段,这类古猿大约生活在500万年至150万年前。

南方古猿大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纤细型,主要有阿法种和非洲种,它们生活的时代较早,大多早于200万年前;另一类是粗壮型,主要包括粗壮种和鲍氏种。其中纤细型可能最终进化为人类,而粗壮型却是南方古猿的旁支,大约在150万年前进化的路途上灭绝了。

据此,南方古猿中最主要的两个种就是阿法种和非洲种。非洲种在未发现比南方古猿更古老的人属化石以前,曾被视为是整个人属(特别是直立人)的祖先,所以人属应该在更早期就从南方古猿属中分支出来(而最后的共同祖先则为阿法种),或者两者都各由一个未知的更早期的共同祖先发展下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法种,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又名阿法南猿或南方古猿阿法种,是生存于390万年至290万年前的人科。它与较年轻的非洲南方古猿一样都是较修长的(纤细型)。研究发现阿法南方古猿是南方古猿属及人属的祖先。通过阿法南猿的头骨(图1-23)发现,与现今及灭绝的类人猿比较,阿法南方古猿的犬齿及臼齿较细小,但体型却比现今人类较大。阿法南方古猿的脑部亦较小,只有约380~430 cm3,有下巴突出的面部。另外阿法南猿的化石主要包括“露西”(图1-24)和“333”位点,通过研究发现阿法南猿应该可以直立行走,有人通过电脑模拟阿法南方古猿的惯性及运动学显示它们可以像人类般行走(不论是直立的或是屈膝的姿势),但却不能像黑猩猩般行走。而直立姿势比屈膝行走有效得多,差不多节省一半的能量。阿法南方古猿似乎发现以双足行走短距离是很有效的,在拉多里的脚印显示它们的行走速度为1 m/s或以上,与人类平时行走的速度相近。

图1-23 阿法南猿头骨重组图

图1-24 “露西”(左为“露西”重组复原图,右为“露西”骨骼化石图)

1974年11月24日,美国科学家唐纳德·约翰逊等领导的一个考古小组在埃及发现了“露西”,、化石具有大约40%的完整性。“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被看作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当时为庆祝这一伟大发现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因此化石被取名为“露西”。这副骨架距今320万年左右,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直立行走方式,这支持了人类进化争论中直立行走在脑容量扩增之前的ě。

另一类是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又名非洲南猿或南方古猿非洲种,生存于300万年至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属于早期人科的非洲南方人猿。它们生活在非洲的南部,是较古老的阿法南猿的后裔,体型比阿法南猿更为纤细,估计是现今人类的直接祖先。化石遗骸(图1-25)显示非洲南方古猿更像现今人类,相似的头颅骨可以容纳更大的脑部(485ml左右)及有更像人的五官骨骼特征。非洲南方古猿已在4个地方发现化石,包括汤恩、斯泰克方丹、马卡潘斯盖及Gladysvale洞穴。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非洲南方古猿演化为傍人直至最后绝灭。

图1-25 普莱斯夫人(非洲南猿头骨化石)

现在普遍认为,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为能人,能人再演化为直立人,所以我们可以说南方古猿从地猿时代进化而来,代表了人的起源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人类家族与高等灵长类中的其他类群分化开来。而接下来的一次飞跃却是发生在人类家族自己内部的飞跃,人科当中一类更接近我们的类群——人属(能人)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从南方古猿中的一支(极有可能是阿法种)演化为能人,而其余的分支大约到150万年至100万年前绝灭了,唯独进化为能人的这一支最终演化为我们现今的人类。所以现今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能人是人类进化中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能人(图1-26),意思是“能干、手巧的人”即使用工具的人,在中国台湾直接把他命名为“巧人”,还称“直立猿人”。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由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第一层中发现的,当时出土了10~11岁小孩的顶骨、下颌骨、手骨和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1963年在第二层中部又发现一个头骨及附连大部分牙齿的下颌骨。1964年被取名为“能人”。

图1-26 能人(左图为能人头骨化石,右图为能人生活复原图)

能人大约生活在200万年至175万年前的东非,主要特征是头骨比较纤细、光滑,上颌和下颌小于南方古猿,在直立人和智人的范围内,门齿和犬齿都相对较大,后齿仍大,但小于南方古猿,手骨、下肢骨比现代人粗壮,但仍很相似,身高很矮,大约在1.40m左右。其平均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大得多,男性脑容量大约在700~800ml,女性大约在500~600ml,但比直立人小,头后骨骼显示能够完全直立行走。科学家根据现有的化石推测能人不仅会制作石器,还会猎取中等大小的动物,并可能会建造简陋的类似窝棚的住所,甚至可能已有初步的语言。

能人随后可能演化为匠人和直立人两支,亦或许是更多支,也可能是能人先演化为匠人,再由匠人演化为直立人。究竟是哪一种人类进化途径,科学界现在存在很大的争论。不可否认的是在200万年至100万年前的非洲,那里或前或后至少生活着能人、匠人、直立人等人种。

匠人意为“工作”,意思就是工作的人,大约在180万年至13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匠人化石最早由南非古生物学家约翰·鲁宾逊(John T.Robinson)发现。1949年他在南非斯瓦特克朗发现了一个新的人科动物的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开普远人,但目前已证实该化石属于匠人。1975年在肯尼亚鲁道夫湖(现已改名为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柯林·葛洛福斯(Colin Groves)和弗罗茨瓦夫·马扎克(Vratislav Mazak)发现了一具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匠人。古人类学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等于1984年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发现了最完整匠人化石,它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完整的已灭绝人科物种化石,并为它起了个昵称“图尔卡纳少年”(图1-27)。

图1-27 图尔卡纳少年化石

图尔卡纳少年距今160万年左右,身体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人了。图尔卡纳少年死的时候大约8岁,发育情况和现在12岁的男孩相当,身高大约1.6m。如果他能够活到成年,身高应该可以超过1.8m。

匠人相较于直立人的特点有:颅骨的骨质更薄,但没有沟。衍生的特征包括较细小的正颌面部、较细小的齿弓及较大的脑容量(早期标本约有700~900cm3,而晚期标本有900~1100cm3)。估计匠人站立时高1.9m。遗骸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及南非等地都有发现。

相比直立人,匠人使用更为多样的、先进的石器。匠人很可能最先制造出“奥杜威文化”的工具。改进之后,又发展出了“阿舍利文化”的双面斧。还有研究表明匠人可能是最先学会使用火的人科,另外匠人也有可能是最先发出人类声音的人科。

匠人在那片土地上跟能人一起生活了将近20万年,跟直立人一起生活了几十万年,所以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匠人、直立人属于同一个单一的物种,认为匠人应该划为直立人亚种。不管怎样,匠人出现过,它在非洲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将近50万年的时间,虽然它灭绝了,但它却是人类进化历程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过客。

与能人、匠人一起在那个时代,还出现了另一个人种,那就是直立人——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曾被称作猿人。它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生活在距今约180万年至2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所以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中第三个重要阶段。直立人化石最早于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头骨扁平,骨壁厚,眉脊粗壮,脑量平均小于1000ml(从早期的800ml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ml左右)。而且不仅仅是脑量增加,脑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并进行了重新改组,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已经具备Ж有声语言的能力,显示出直立人可能有了相当复杂的文化行为。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160cm,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kg,四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欧洲的海德堡人等。

直立人已经不再像它们之前的那些人科成员,仅仅只是在非洲徘徊。大约在120万年至80万年前,非洲直立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大量的迁徙,终于,一些直立人走出了非洲,来到欧洲和亚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迁徙。从时间上看,欧洲直立人早于亚洲直立人。这时,直立人遍布在非、欧、亚三大洲,各地的直立人也开始了独立进化。其主要有7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70万年前左右的中国北京人(图1-28)以及50万年前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

图1-28 北京直立人(左图为复原铜像、中间为头骨化石、右图为制造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拉丁语: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关于其年代的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而最近一项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应用26Al/10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代前推至68万年至78万年前。

欧洲的海德堡人进化为尼安德特人,中国的直立人进化为大荔人,唯独非洲的直立人演化为智人(现在把尼安德特人和大荔人划为智人亚种,笔者认为,应该先划为智人种,再分为几个亚种:非洲智人亚种,尼安德特智人亚种、大荔智人亚种等)。智人是人类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即是人类进化的第四个阶段。根据单地起源学说(人类起源非洲学说),只有非洲的智人最后成为了分布在现在世界各地的人类,而其他的人种都在几万年前消失了。既然现在的我们都来源于智人,并且是人属物种中唯一存活至今的物种,那么,智人为什么从非洲迁徙到各大洲,且能在已经适应当地环境的各原住民纷纷灭绝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唯一的理由就是智人与原住民之间发生了战争,并且智人完全赢得了战争。原因有:①智人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战争,善于掠夺侵略的人种(智人一直都是猎人,从非洲走出来的那一部分是一路追逐猎物来到各大洲的,进攻性、掠杀性是他们必具的本能);②先进的武器装备、精细的团队分工协作是智人获胜的关键;③现代人类的历史(当然这只是智人间的历史了)完完全全是一部部血淋淋的战争史,这是一个极好的佐证。所以笔者认为在亚洲、欧洲等地的原住民消失,是因为智人的入侵最终导致原住民族群数量(包括1.4万年前超过100种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急剧减少造成的。

智人大约是在距今20万年左右的时间从非洲的直立人(可能来自于海德堡人)中进化产生,一直在非洲生活至距今10万年左右。通过基因分析,智人开始第一次大规模走出非洲。他们沿着海岸迁徙到今天的南亚和东南亚和澳洲,逐渐演变为棕色人种。就这样,全世界有了最初的两个人种:非洲黑人(留在非洲的形成黑人种)和亚洲棕种人(现在科学界已经将棕色人种划为黑色人种)。

11万年至1.2万年前地球都处于最近的一次冰河期,海平面比现在低100m以上,澳洲和印尼群岛以及亚洲大陆连在一起(或者仅仅隔着很窄的海峡)。所以棕种人ī分布到上述区域。今天澳大利亚的土著就是他们的后代。

冰川时代的中国北方气候非常寒冷,棕色人种进入中国的步伐非常缓慢。4万多年前,棕色人种才发展出在寒冷地区生活的文化,如缝制皮衣等。所以,棕色人种北上中原,他们拿着旧石器,向冰天雪地的北中国走去,形成了山顶洞人等早期中国居民。这些棕色人种提供了现代中国人的部分基因。

第二次走出非洲:7万年前,又有一些人群离开非洲,他们使用新石器,沿着陆路向东走,至6万年前到达西亚,在那里他们与尼安德特人有了一次混血,使今天的亚洲人和欧洲人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只要这些人群与尼安德特人有过较为密切的接触,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混入现代人的基因库就会成为必然,就像尼安德特人灭亡成为必然一样。这是对尼安德特人坚持生存了20万年的一种补偿吧。所以,我们每个现代人的身体里,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这些现代人后来定居在伊朗一带,形成“古亚欧人群”。这个人群是今天亚欧大陆上绝大多数人的祖先。后来从这个人群中分化出了白种人和黄种人。所以伊朗高原也被称为“人类的十字路口”。从5万年前开始,先后从“古亚欧人群”分化出了两支白种人,主要分为欧洲南部黑眼黑发的暗白人种和欧洲北部碧眼金发的显白人种。今天的欧洲人主要是由这两支人混血形成的。

而原始黄种人是在东南亚形成的,泰国、老挝、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是黄种人的摇篮。一批“古亚欧人”从伊朗高原向东方迁徙。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穿过印度,来到缅甸、老挝一带,到4万年前,就在今天大名鼎鼎的“金三角”一带,东迁的“古亚欧人”演化为黄种人,称为“新亚洲人”。初期,“新亚洲人”与棕色人种有过一定的通婚,产生了一些基因交流,但是黄种人人口增长非常快,很快就把东南亚地区的棕色人种排挤掉,从而主宰了这一地区。

约2.5万年前,黄种人的O型Y染色体分化为东部“沿海支”的O1、O2型和西部的内陆支O3型。东部沿海支的O1型、O2型(沿海支)黄种人在越南东南部一带形成,这支人后来向海洋发展,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马达加斯加人、汤加人、夏威夷人、日本人等南岛语系民族都有大量的O1、O2型。

最近那个冰期使当时的许多山脉冰封积雪,北方天寒地冻,使得南岭等山脉成了黄种人向北走的天然障碍。直到1.5万年前,冰川期结束,黄种人才大量北上。o1型(沿海支)黄种人沿着海岸向中国北方腹地走去,形成后来的百越、东夷、通古斯等民族。今天东北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有较多的O1型成分。

O3型(内陆支)是今天中国汉族的主流,约占60%。大约在1万年前,O3型黄种人通过云南进入中国。沿着云南横断山脉的江河一代一代地向北方扩散。他们的子孙经过云贵高原、四川西部一直来到黄河上游,即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一带定居繁衍,不断向黄河中下游扩散,形成了“汉藏人群”,这群古人是今天汉族、藏族、羌族等民族的祖先。而先期黄种人北上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西伯利亚与一些中亚来的民族融合,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沿着白令海峡的冰桥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在1000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就贯穿了整个南北美洲,从阿拉斯加扩张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的火地岛,路途有半个赤道那么长(图1-29、图1-30)。

图1-29 基因显示人类迁徙路线

图1-30 由Y染色体证据绘制的人类迁徙图

这样,从好望角到火地岛,人类完成了在全球的散布,新人类不仅没有像猿人那样在新世界里被自然打败,反而征服了自然,成为地球的主人。

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两个阶段,然后晚期智人发展为现代人类。

早期智人(图1-30、图1-31)又称古人(homo sapiens)。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因最早的古人化石于1856年在德国迪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Neanderthal)河谷一个山洞中发现(包括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骨和一些肢骨化石,约生活于7万年前),所以在人类学上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尼人)。早期智人(古人)阶段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都有发现。

古人的主要特征: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ml),但脑的结构却比较原始。眉嵴发达,前额倾斜,鼻部肩宽,颌部前突。虽然较猿人进步,但仍有不少原始性质。古人打制的石器种类更多、更精细,已有复合工具;不但会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生火;已穿兽皮;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另外语言可能产生。

我国广东的马坝人、湖北的长阳人、山西的丁村人、陕西的大荔人、山西的许家窑人,以及法国的圣沙拜尔、赞比亚的罗德西亚人、巴基斯坦的斯虎耳人等均属尼人类型,但体质上有明显差异。

图1-31 早期智人(左为头骨模型图,右为早期智人生活复原图)(图片来自化石网)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Neoanthropus Homo sapiens sapiens),是一类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1万年以来的人类称为现代人)。新人化石最早于1868年在法国克罗马农的一个山洞中发现(颅骨4个,属于3个男性,一个女性,生活于2万年至3万年前),所以常称新人为克罗马农人(Cro-Magnon man)。

新人的体质特征有:额部较垂直,眉嵴微弱;颜面广阔,下颏明显;身体较高,脑容量大,这些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

此时人类文化步入旧石器时代晚期,制造工具的技术纯熟。制作方法不仅有直接制作法,还有间接制作法。这个时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人类依然以狩猎为主,另外人们还Ж了钻木取火、缝制衣服、农业生产、驯化动物等技术。

在当时的社会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女人采摘和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务;实行群婚制,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是氏族的中心;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等;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图1-31)。这些都说明他们已有相当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可能还有宗教的萌芽。

图1-32 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州市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现了刻有猎人、羚羊、飞鸟等图像的兽骨片,为已知最早的绘画遗迹。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新人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资阳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

从南方古猿到智人,在这过程中脑容量一直在增加,南方古猿(380~430cm3)→能人男性(700~800cm3)女性(500~600cm3)→直立人(800~1200cm3),平均1000cm3→智人1400cm3。智人的脑量增加到南方古猿的3~4倍,脑量的巨大增加与脑结构的变化是人类成为智慧生物的物质基础(图1-32、图1-33)。

图1-33 人科成员头骨及脑容量变化图

①猩猩 ②南方古猿 ③能人 ④尼安德特人 ⑤早期智人 ⑥晚期智人

图1-34 人科成员和大猩猩的脑量/体重比较图

人类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四个阶段发展到现代人类,真正属于人的历史不过200万年左右,所以我们还是地球上相当年轻的物种。然而,我们已经拥有了智慧,我们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我们已经成为这个星球辉煌灿烂的存在。最后用《人类进化史诗》主持人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章节:

人类进化无疑是整个物种进化的一部分,也是地球演化的一部分,而地球的演化,又是整个宇宙历史的一部分,所有的这一切,确实是一部非常令人激动的史诗,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从无序到有序的历史,从一个无机的、死气沉沉的开始发展成为有机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并最终导致了思维的产生,这有助于让我们理解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作为生物个体,人类在地球上、在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的地位很渺小,但是,作为思维的载体,人类是自然界中最辉煌灿烂的存在。原始人类的一支演化成为了现代人,原始人类中这一支唯一的血脉变成了目前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类。

很多未知之谜有待我们去探索,但是,我们祖先的活动轨迹每一天都会缓慢地从未知的过去浮现出来,它们的名字是:图麦人、奥利恩人、阿门尼斯人、露西、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每一天,我们对它们,同时对我们的了解多一点,无论人类起源何处,我们对人类的起源的了解会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是现代人,明天,我们将会是什么呢?人类进化的史诗仍在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