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世纪以前,沙普利详尽地研究了球状星团。他根据球状星团成员星向中心密集的程度,将它们分成12个等级:第Ⅰ级的中心密集程度最高,第Ⅻ级的中心密集程度最低。当时有48个球状星团是观测得非常仔细的,沙普利将这每一个星团内的亮星都按亮度大小排了队。他认为,最亮的那些星很有可能并不真正属于星团,而是一些前景星,即位于星团和我们观测者之中途的恒星。于是,他把每个星团中视亮度最亮的5颗星先去掉(无疑,这有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然后,他发现属于第Ⅰ级的各个球状星团中,第六亮的星平均比天琴RR型变星亮1.77等,它们的绝对星等约为-1.8等,第三十亮的星平均比天琴RR型变星亮1.04等,它们的绝对星等大致为-1等;属于第Ⅻ级的各个星团中,第六亮的星平均比天琴RR型变星亮1.3等,其绝对星等为-1.3等,第三十亮的星平均绝对星等则为-0.7等。从第Ⅱ级到第Ⅺ级的星团,也各有相应的具体数据。于是,即使在一些球状星团中没有出现新星或超新星,而且它们又远得使天文学家无法看到其中的天琴RR型变星,人们也还是可以利用这些亮星来推算它们的距离。例如,有一个待测距离的球状星团,根据其成员星向中心密集的程度来判断,属于沙普利分级方案中的第Ⅰ级,那么我们就可以假设它的第六亮星的绝对星等为-1.8等,第三十亮星的绝对星等为-1等,再同它们的视星等相比较,就不难推算出这个星团的距离了。
对于河外星系,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在银河系里,最亮的恒星主要是光谱型为O型和B0~B2型的,以及一些所谓的沃尔夫—拉叶星。沃尔夫—拉叶星,是19世纪的法国天文学家沃尔夫(Charles Joseph Etienne Wolf,1827—1918)和拉叶(Georges Antoine Pons Rayet,1839—1906)首先于1867年发现的,它们的光谱中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这类星的表面温度在30 000开上下。它们的平均绝对星等约为-7等。于是,天文学家将某些河外星系中的同类恒星的绝对星等也取作-7等,这样就可以根据这类亮星的视星等推算出它们所在星系的距离。由此测到的最远距离大致为1300万秒差距,即约4000万光年,与利用新星测量的范围相差不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