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唱哈节,载歌舞

唱哈节,载歌舞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逢唱哈节,京族人就会穿上最漂亮最隆重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京族三岛与唱哈节根源互通,密不可分,京族人对此寄托了崇敬与愿望,乃至化作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一祭典被称为“唱哈节”,一直流传至今。“花棍舞”由一到两名桃姑表演,随鼓点舞动花棍,轮指手花、躬身错步、双棍划圈、双手转棍,结束时把花棍抛出,接到花棍者必吉祥、交好运。2006年,京族唱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唱哈节是京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叫哈节。在京语中,哈的意思是唱歌,唱哈节就是京族的唱歌节。过节日期因地而异,有农历六月初十、农历八月初十等。每逢唱哈节,京族人就会穿上最漂亮最隆重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他们用歌声表达情感,享受节日的欢愉。

京族三岛与唱哈节根源互通,密不可分,京族人对此寄托了崇敬与愿望,乃至化作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京族三岛原是一片茫茫大海,水美鱼肥,吸引方圆百里的人前来打鱼。久而久之,人船穿梭,繁忙无比。不知什么时候,北部湾岸上的白龙岭来了一只蜈蚣精,逼着所有路过此地的船只必须献出一个活人给它吃,否则就会兴风作浪,把船只掀翻。有一天,镇海大仙云游至此,获悉这一情况,便化作乞丐,搭船过海。当蜈蚣精又现身作恶时,他就把事先烧得滚烫的大南瓜一下子塞进蜈蚣精口里。蜈蚣精吞下大南瓜后,烫得直打滚,镇海大仙施法将其斩为头、身、尾三段,分别变成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即“京族三岛”。为了感谢镇海大仙,京族人在岛上修建了“哈亭”供奉他,并举办各种祭祀活动。这一祭典被称为“唱哈节”,一直流传至今。

唱哈节的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等几个环节,都十分热闹。其中,“唱哈”是贯穿祭神和乡饮两大板块的主打节目。它的表演形式相对固定,表演角色通常由三人担任:一个“哈哥”即男歌手专门负责操琴演奏,两个“哈妹”即女歌手轮流担任主唱。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中间,手持两块小竹板,边敲边唱,另一个“哈妹”则手持竹制的梆子应和,曲调明快,歌声悠扬,令人赏心悦目。

与唱哈活动相对应的,还有京族传统的“花棍舞”“天灯舞”“竹杠舞”等舞蹈表演。“花棍舞”由一到两名桃姑(即参与唱哈节祭神献唱的京族妇女)表演,随鼓点舞动花棍,轮指手花、躬身错步、双棍划圈、双手转棍,结束时把花棍抛出,接到花棍者必吉祥、交好运。“天灯舞”,又名“烛光舞”,是一种祭祀舞蹈,由四名桃姑表演,顶头灯、托手灯,由缓而急,祈求海大王保佑人寿年丰,点烛成光,引领出海捕鱼的亲人平安返航。

天灯舞表演

哈亭内歌舞升平,哈亭外斗牛、比武、拉大网、踩高跷、弹独弦琴、歌圩等活动也随之拉开,附近的汉族、壮族群众也纷纷赶来赴会。近年来,越南也常会派来代表团参加。2006年,京族唱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京族唱哈节,已经成为集现代性、广泛性、开放性、兼容性、娱乐性和国际性为一体的地方大型旅游文化节庆。

优美的舞姿、美妙的歌声,伴随鼓锣竹板等乐器贯穿整个唱哈过程,节日气氛庄严神秘。京族人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意,祈祷幸福平安的生活。这些舞蹈与海歌无不生动地展现着京族的海洋文化。

唱哈节上的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