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黏膜为消化管壁的最内层,是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位。黏膜下层较厚,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小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以调节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外膜为消化管的最外层。在咽、食管和大肠末段的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其余消化管外膜均为浆膜,由间皮与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光滑,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除口腔和咽外,消化管壁均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图3-1)。

(一)黏膜

黏膜(mucosa)为消化管壁的最内层,是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位。黏膜由内向外依次分为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1.上皮 衬于管腔的内表面,因部位不同而分为两类:①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和肛管的下部)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②其余大部分的消化管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等。其腺体是上皮凹陷入固有层而形成,分泌消化液。

3.黏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舒缩可改变黏膜的形态,促进血液、淋巴的流动和腺体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submucosa)较厚,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小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在食管、胃和肠等器官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形成的突起称皱襞(plica),有扩大黏膜表面积的作用。

(三)肌层

肌层(muscularis)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属副交感神经),以调节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某些部位的环形肌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

外膜(adventitia)为消化管的最外层。在咽、食管和大肠末段的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fibrosa);其余消化管外膜均为浆膜(serosa),由间皮与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光滑,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