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飞船飞行使命所允许的发射时间段(即载人飞船的发射“视窗”),不是随便挑选的,而是根据飞船在轨运行时,太阳光照辐射、飞船姿态控制等要求,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输入相关资料,再经过精心计算推导所得出的最佳发射时机。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在凌晨和子夜,主要是方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但为了增大飞船回收搜寻、救生、太空人落地时的保温保暖措施等的安全系数,回收选在白天进行更为合理。因此,“神舟五号”选择了白天发射,即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太空人的人身安全。
经过周密准备,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搭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发射升空。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重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全过程,仍然令人激动:
欢送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6点15分,杨利伟自信地进入“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完成100多个动作。9点整,运载“神舟五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发射,10分钟后将飞船送上了预定轨道。杨利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20分钟后,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出了“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杨利伟与监督医生通话时非常沉稳,他说:“我感觉良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随即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10月15日10时开始,“神舟五号”飞船开始进行环绕地球飞行。到飞船返回舱分离时,飞船一共环绕地球飞行14圈。飞行期间,杨利伟不但正常进餐,还安然睡了3个小时,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杨利伟的食品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特制的饮料等。黄昏时候,“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他在距地面343千米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0月16日早5点,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按照程序设计,正在环地球运行的飞船建立返回姿态。经过返回制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等一系列太空控制动作,“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顺利进入返回轨道,向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杜尔伯特大草原降落。飞船轨道舱则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6点23分,“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仅相差4.8千米。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至此,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神舟五号”飞行示意图
“神舟五号”离开组装车间,前往发射台
“神舟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中国在载人飞行上的重大突破,它既是中国的航天里程碑,也意味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不仅对亚洲、也对全世界意义重大,对人类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将会产生积极意义。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开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计划在20年内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是突破载人技术,“神舟”系列飞船的前七艘飞船都属于这个阶段,载人飞行积累经验后,要逐步解决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的在轨基本技术。第二阶段为空间实验室工程,即建立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实现飞船和飞船(或目标飞行器)的空间交会对接,并能让航天员出舱活动。进一步研究和掌握航天员在空间生活、工作等相关技术,扩大空间应用的规模,同时探索和研究天基服务新途径。第三阶段将建立长期性、5~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永久空间站,通过研制更经济可靠的航天运输工具,研制和发射空间站,建立我国的近地轨道天基服务基础设施,将各种轨道的应用卫星与空间站进行“集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为向深空探索奠定技术基础并提供运行平台。这个永久空间站,就是“天宫”空间站。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航天发射场
发射长征五号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