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认知的大脑基础

自我认知的大脑基础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进行自我认知不但需要具备相关的心理科学知识、懂得有关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还需要理解自我认知所依托的大脑基础。心理学家加来赛的研究证实,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具有推测他人行为意图的奇特功能。因而,镜像神经元系统构成了主体理解他人动作意图的核心神经回路。
自我认知的大脑基础_心脑奥秘

人们进行自我认知不但需要具备相关的心理科学知识、懂得有关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还需要理解自我认知所依托的大脑基础。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神经科学知识,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和细致地明白认知自我为何需要以及需要哪些科学知识与方法,怎样进行有效和个性化的自我认知,尤其是对自我的审美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首要内容。

一、自我审美意象发生的大脑机制

自我意象是主体认知自我的高级产物和主体据以建构自我意识的核心要素。对指向自我的审美认知而言,自我审美意象则是主体认知自我之审美世界的高级产物和主体据以建构自我审美意识的核心内容。

(一)主体建构自我审美意象的神经机制

主体借助艺术审美表象建构自我审美意象的神经机制在于:

一是由第一听觉初级皮层(AⅠ)—第二听觉初级皮层(AⅡ)所组成的客体感觉皮层结构,为主体感知音乐的物理信息(包括音素—音位—音节等最小功能单元的声学特征等)并将之转化为主体的自我审美表象等提供了神经信息学的本体感觉基础。

二是由第一听觉联合区(AAⅠ)—第二听觉联合区(AAⅡ)所组成的客体知觉皮层结构,为主体感知音乐的生理心理学信息(包括乐句—乐段—乐章的时空结构等)、建构相应的自我审美概象、引发新颖的本体情感状态提供了神经信息学的本体知觉基础。

三是由人脑的前额叶腹内侧正中区、背外侧正中区和眶前额皮层所组成的客体意识皮层结构,为主体领略音乐世界的精神心理信息(包括旋律主题—情感意象—人格意象—作者的审美意识与价值理想等)、建构相应的自我审美意象、引发新颖的本体审美意识体验提供了神经信息学的本体直觉灵感基础。

(二)自我审美意象的认知功能

以前额叶新皮层为主的顶级调节性元结构,为主体深入解读音乐作品的理性内容(即音乐世界的运动规律)、把握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规律、投射自我的美感—理智感—灵感与理念意识等活动,提供了最为复杂的神经载体。

1.对主体的知觉与感觉活动的能动性调控与强化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一是人脑的听觉皮层在形成二级音乐表象时,要接受主体业已形成的三级音乐表象自上而下的调节,从而使得主体的情感动机与特定经验能够影响二级音乐表象乃至更高层级的心理表征体之结构与功能;二是前额叶新皮层向联合皮层发出密集的定向投射,从而使得主体的音乐审美理念与人格理想等形而上力量能够对人的音乐感觉和审美知觉的形成与风格施加积极超前的能动性影响。

2.对源自皮层下的情绪冲动、负面信息及过激行为的高阶抑制效应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家在2005年所发现的人脑的“默认系统”(TheDefult-MadeNetwork)表明,该系统在人的本体性情感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其中,人脑的前额叶腹内侧正中区正是主体产生高峰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核心部位。而前额叶的背外侧正中区则是主体感知审美对象、投射自我情感理想及实现主体的情感价值的关键性脑区。

其间,主体形成于前额叶腹内侧正中区的自我审美意识,被送往前额叶的背外侧正中区加以理性审视和本体转化——形成审美的情感意象及身体意象。在此处,前额叶的背外侧正中区借助其所形成审美的本体情感意象和身体意象,选择性地定向抑制来自皮层下的非审美性情绪冲动、过激行为意图、分离的人格意向。

二、美感爱心得以涌现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人的本体意象映射行为之所以具有重要的价值转化与物化实践效应,一是在于主体能够借此创造全新、美妙和理想的虚拟经验,由此引发对自我和对象世界的结构全新嬗变效应;二是此种新奇的虚拟经验能够激发主体产生更自由、更强烈、更纯正、更优雅和更深邃的情感体验,由此引发主体对自我和对象世界之意义场的深广拓展与价值跃迁效应。

(一)美感爱心得以涌现的神经科学基础

那么,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美感爱心得以涌现的大脑基础又是什么呢?

对此,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利佐拉蒂等人的研究表明,其所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存在于人类大脑左前额叶皮层的布罗卡区、腹外侧运动前皮质、顶下小叶、额下回和脑岛等区域。心理学家加来赛的研究证实,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具有推测他人行为意图的奇特功能。因而,镜像神经元系统构成了主体理解他人动作意图的核心神经回路。

人类的模仿能力不只体现在复制其所观察的外部对象的行为与结果方面,而且体现在模拟、体验、预演、映射指向自己的审美表象、审美概象和审美意象等本体认知方面。换言之,在人类的大脑中,镜像神经元系统的高阶功能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具身转化和符号体验而形成客观意识;二是主体的客观意识转化为自我意识;三是将自我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身体意象;四是将身体意象还原为身体表象、言语文字表象和物质表象。因而,镜像神经元的这种理念模仿能力也许正是人类行为具有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更为重要和更有意义的是,无论是在社会性的直接交往还是文化性的符号交流过程中,我们理解他人或符号作品之中的情感显得异常重要。这是因为,情感的共享通常是理解他人意图的重要因素,也是主体借以发现自我特点、体验自我价值、完善自我效能和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表征体之一。借此,人类便拥有了思想共鸣的能力和审美移情的能力,即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他人所体验的情感,甚至将类似的动作或情思表达出来(即所谓的“感同身受”)。

(二)美感爱心得以涌现的认知科学基础

人无法永远在想象中生活,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始于客观形式,也必须回归于现实时空。进而言之,主体在形成情感评价和做出情感决策之后,还需要将自我的情感理想及价值特征进行对象化的内在投射,以便于其实现对自我情感价值的实践转化:逐步使之成为身体意象、动作表象、言语文字表象和物体表象,最终借助外在的对象化形式实现主体的精神价值。

对此,黑格尔做了透彻的阐释,艺术家善于“在艺术作品里以这种样式完善自我,并使之获得完美的感性显现:在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即创造自我与对象)”。其认知机制在于:审美主体基于心—身—世界相互作用的具身原理,从形而下的外观特征、形而中的结构样式到形而上的规律模式,逐级确认了自己所拥有和对象所显现的审美价值、理性品格与形而上意象,并由此引发超时空、形而上和理性化的经验嬗变、情感升华、思维创新和意识体验(主客观规律统一的完形理念)。

进而言之,主体借助内在的“意象之镜”直观自我与对象的全新特征、顶级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通过意象映射来实现艺术文化的人本价值和自我情感的对象化价值。

三、主客体同一的审美认知表征体及其大脑对应物

艺术美学认为,艺术作品唯有从审美的客观形式转化为主客观相融通的“间体世界”,才能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发挥变造作用。黑格尔指出:“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最内在的自我,并按照自我的深刻特征和观念展开形式运动。”可以说,这种“最内在的自我”即是人类“心灵运动的内在发源地”。

(一)本体审美认知的心理表征体

符号论思想家卡西尔深刻地阐释道:“艺术活动总是浸润着主体的人格和生命之整体。言语的节奏和分寸、声调、抑扬、节律,皆为这种人格生命的不可避免和清楚明白的暗示——均是我们的情感、想象、旨趣的暗示。”换言之,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认知框架来自主体的人格意识系统。而促使人格智慧转化为艺术创造性智慧、审美智慧、科学智慧等系列对象化价值体的根本动因,则是个性主体所自主建构的元认知系统、自我参照系、元知识和自我知识等构成自我意识—世界意识的核心模块。

进而言之,审美时空不同于现实时空。它是主体对历时空、共时空和超时空的自我与对象的完形整合形式。其价值形态体现为主体对形而下、形而中和形而上之对象与自我特征的全息统合方式,并以多层级镜像系统加以表征与操作。

换言之,审美欣赏所面对的乃是对象与自我的感性统一体。笔者据此建立的“审美间体”(特殊的主客观统一体)及其“镜像时空”模型,即是用来表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感性统一体的认知模型。可以说,只有借助间体世界,主体与客体才能以虚拟方式和理想化原则形成全新的共同体;经由镜像时空,主体方能展开情感投射和想象建构,并从中直观和欣赏自身特征与对象特征,还在形态构造层面对客体进行创造性加工(美化或形式造型),由此使得这个独一无二的“间体世界”具有不同于主体和客体世界的特征,并衍生了“镜像映射”的时空交流或互动功能。

(二)自我审美认知的神经对应物

自我审美认知的心理表征体之神经对应物,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自我审美感知的神经网络。科学家卡扎(Kjaer)认为,由初级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区、次级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区、第一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联合区、第二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联合区所组成的感觉—知觉皮层结构,为主体审美感知自我的形象、声音、动作及内在状态奠定了精细的神经基础,也为主体的自我对话提供了对象化的时空载体和感性化的操作平台。

第二,自我审美移情的神经装置——镜像神经元系统。认知科学家科斯发现,人的大脑皮层各区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镜像神经元,尤其是涉及诸如共情这类对情感的模拟体验与对象化认知等活动。镜像神经元表征三大行为:运动、情绪和语言。

笔者在此所强调的镜像神经元的模拟功能,主要是指主体借助其脑内的这种独特的认知装置来实现对自我的意识体验。换言之,此时的镜像神经元不再负责模拟外在事物、外部对象的动作、言语及意图,而是主要负责内向模拟活动——模拟或还原主体自己的高阶抽象理念,借此实现对它们的感性显现与情感体验。

第三,自我审美意识体验的大脑显性特征。21世纪以来,科学家所发现的大脑的40—80赫兹高频同步振荡波,即是标记人类的顶级智慧活动——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核心神经事件。这种λ—节律出现于人的紧张思考、复杂的意识活动和审美创造的心理高峰活动期间,尤其是在有梦睡眠和清醒状态下的自我意识活动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