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的期待

生命的期待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候鸟中有一类被称为夏候鸟。夏日,它们的到来,为观鸟人提供了许多观赏的机会。寿带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森林和平原林区鸟类,身形优美,羽色漂亮。雄鸟体长约30厘米,一对中央尾羽在尾后特形延长,长达躯体的数倍,形似绶带,因此而得名。成年雄鸟的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色辉光,身体其余部分或为栗色或为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蓝喉蜂虎属中等体形的鸟类,约长28厘米。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在候鸟中有一类被称为夏候鸟。夏候鸟是指春季迁徙来此繁殖,秋季再向越冬区南迁的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鸟类学家在区分夏候鸟和冬候鸟时,主要是根据鸟的迁徙目的来区别的,冬候鸟迁徙是为了越冬,夏候鸟迁徙是为了繁殖。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冬候鸟和夏候鸟都是根据鸟的迁徙习性,划分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特别指某一个区域而言。对某一种鸟而言,它在某地是冬候鸟,在另一地就会是夏候鸟。

每年的春天来临,那些因为天冷食物缺乏而到南方越冬的候鸟们,陆陆续续向它们的繁殖地迁徙,开始它们生命最精彩的日子——繁殖季。

对于长江流域来讲,鹭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夏候鸟。鹭是一个大的家族,常见的有夜鹭、池鹭、牛背鹭、白鹭、中白鹭和大白鹭等。从3月开始,它们就开始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这时的白鹭、中白鹭和大白鹭都会长出细细长长的羽毛,称为蓑羽。因为极像新娘子穿的漂亮的婚纱,所以人们也称这种羽毛为婚羽。池鹭和牛背鹭虽然没有细细长长的羽毛,但它们会把自己的羽毛染得十分鲜艳。繁殖期的池鹭,头顶、羽冠、颈侧均为栗色,背羽黑色并延伸呈蓑羽状,胸部紫栗色。而牛背鹭繁殖期头、颈、上胸及背部中央长出的蓑羽呈淡黄至橙黄色。

鸟类装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伴侣的芳心,漂亮的羽毛往往会为它们在争夺配偶时加分。

漂亮的羽毛会为鸟儿在争夺配偶时加分

它们各自选好配偶以后,便开始筑巢。它们喜欢集体居住,将巢建在靠水边林中高高的树上,而且会利用上年的旧巢重新装修后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有意思的是,它们好像开会协调好了一样,繁殖有先有后,交替进行,先是夜鹭、池鹭、牛背鹭,然后是白鹭、中白鹭和大白鹭。

繁殖期牛背鹭长出的蓑羽呈现出好看的金黄色

小鸟出壳后的一段时间里,是林子里最喧嚣的日子。从早到晚,林子里鸟儿叫个不停。为了喂饱小鸟的肚子,亲鸟们每天地四外觅食,来来回回,匆匆忙忙。而待在巢中的小鸟们远远听到父母归来的声音,便会大声呼叫,父母刚落脚,它们就一窝蜂地拥上去,吵着、争夺着,希望最先得到父母带回来的美食。

小鸟出壳后的一段时间里,是林子里最喧嚣的日子

8月的酷暑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小鹭们的羽毛已经丰满,在父母的呵护下,已经长大,它们将随着父母陆陆续续的到南方去过冬,生命的交响曲渐渐落幕……

许多水鸟和湿地鸟类如雁、鸭、鹬、鸻、鹤类的繁殖地大都在我国东北地区或者更北一些的地方,而许多林鸟的繁殖地在长江流域一带。夏日,它们的到来,为观鸟人提供了许多观赏的机会。

寿带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森林和平原林区鸟类,身形优美,羽色漂亮。雄鸟体长约30厘米,一对中央尾羽在尾后特形延长,长达躯体的数倍,形似绶带,因此而得名。成年雄鸟的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色辉光,身体其余部分或为栗色或为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鸣声清脆响亮,特别是在清晨,尤其悦耳动听。

长江流域是它们的重要繁殖地,入夏以后它们来到这里生儿育女,天气转凉再向南方迁去。

因此,当你夏日行走在长江流域的山林或田间时,经常会看到寿带鸟摇曳着超长的尾羽飘然飞过,如林中仙子。是观鸟人夏季观鸟的目标鸟种之一。

栗色形寿带鸟

白色形寿带鸟

寿带鸟几乎完全以昆虫为食,包括蝇类、天蛾、蝗虫、螽斯、金龟、金花虫和松毛虫等,这些都是严重为害农林的昆虫,因此,寿带鸟是对人类非常有益的鸟类。

寿带鸟有栗色形和白色形两种,关于寿带鸟的两种色形问题,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才弄清楚。

人们发现,寿带鸟有长尾巴的和短尾巴的两种,短尾的只有栗色,而长尾巴的却有栗色和白色。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人们首先知道了短尾巴的寿带鸟是雌性,而长尾巴的是雄性,也就是说,雄性的寿带鸟有栗色形和白色形两种。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只有栗色形而没有白色形?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仔细研究,人们终于弄清了这里面的原因。原来,寿带鸟有多个亚种,有的亚种栗色形是雄鸟青年期的羽色,到了老年便变成白色形了。有的亚种大多数的雄鸟为白色形;有的亚种雄鸟白色形不到一半,还有的亚种雄鸟几乎无白色形。正是寿带鸟的多个亚种以及亚种中白色形的比例又不一样,才造成了人们认识的迷惑。

蓝喉蜂虎也是一种典形的夏候鸟,每年5月从东南亚飞来我国,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南等地都有分布,夏季多繁殖于湖北及长江流域地区,在海南岛为留鸟。

蓝喉蜂虎

蓝喉蜂虎属中等体形的鸟类,约长28厘米。成鸟头顶及上背巧克力色,过眼线黑色,翼蓝绿色,腰及长尾浅蓝,下体浅绿。

蓝喉蜂虎喜低洼处开阔的原野和林地,以蜻蜓、蝴蝶、蜜蜂等昆虫为食。它常待在树枝上等待,发现过往昆虫便一跃而起,从空中将其捕捉。繁殖期间,集大群在原生态河流岸边的沙土坡地挖洞筑巢,洞深可达一米。

蓝喉蜂虎在求偶期间有一个很有趣的行为,雄鸟捕捉到食物以后,它会在雌鸟面前反复抛、接食物,以引起雌鸟的注意。如果雌鸟感兴趣了,它会将食物喂到雌鸟口中,如果雌鸟接收了,雄鸟会继续示爱,并完成一次交配行为。

我国以喉部色彩命名的蜂虎有4种,分别是蓝喉蜂虎、绿喉蜂虎、粟喉蜂虎、黄喉蜂虎,四种蜂虎习性相近,分布却很不一样。蓝喉蜂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及东南沿海,绿喉蜂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云南一带,粟喉蜂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南部沿海,而黄喉蜂虎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新疆一带。

小贴士:

鸟的季候性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越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越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就特定观察地点而言,这些南来北往的候鸟可依照它们出现时间的不同予以归类,以武汉为例,夏天由南方来到武汉繁殖的候鸟称之为“夏候鸟”,冬天由北方来到武汉越冬的候鸟则称为“冬候鸟”。如果候鸟在比武汉更北的地方繁殖,在更南的地方过冬,它们在秋季南下与春季北返经过武汉时只做短暂的停留,则称之为“过境鸟”,也称为“旅鸟”。

同一种候鸟在不同的观察点,可能被归为不同的类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