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珉琦
医院急诊病房的数据研究表明,人类面部特别容易受到暴力伤害。而研究表明,正因如此,最容易破损的面部骨头获得了最大的加固进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暴力促使古人类出现了关键的进化变化。
越容易被打处越坚固
近日,美国犹他大学生物学家大卫·卡瑞尔和迈克尔·H·摩根在《生物学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古人类脸部的保护》的论文中指出,史前,雄性也会为了争夺雌性、资源或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人类脸部进化,能够让男人们在争斗厮打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打脸”造成的损伤。因此,有人提出了“保护支撑”假说。
他们在对距今5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骨骼化石的分析中发现,南方古猿的脸部最坚硬之处也是在争斗过程中最容易受击打并受伤的地方,包括下颚、颧骨、鼻梁和眼眶骨架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些地方朝着尽量减少伤害的方向发展。比如,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相比,南方古猿的下颚长度缩短,而硬度与强度增加;颧骨尺度增加,硬度也增加;眼眶骨架增大等。
卡瑞尔表示,南方古猿进化出一系列有助于打斗的特征,比如它们的手可以握成拳,手部肌肉骨骼系统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击打。而在人类的徒手搏斗中,脸部通常是首要目标。如果手部的进化与打斗行为有关,可以预期,被击打的首要目标——脸会朝着更好地保护它不受伤的方向进化。
此外,对古人类进化史的研究还表明,脸被打的部位不仅仅是头骨中最坚硬、最容易受伤的地方,也是造成雄性与雌性头骨最具差异之处。这也意味着,男女脸形有差异,很可能是因为男性在打斗中易骨折的头骨部分相对较大。
多年以来,南方古猿拥有的极其坚固的面部特征,被视作一种对坚硬食物的适应性,比如坚果、种子等。
到底哪一种假说更有说服力?
面部进化受多因素控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属于综述性研究,“保护支撑”假说早已有之,并非本文作者新提出来的。
据吴秀杰介绍,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魏敦瑞在研究周口店直立人头骨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魏敦瑞发现,周口店直立人头骨较厚,特别是在眼眶上部、头骨侧面及脑后形成了一个由眶上圆枕、角圆枕、枕圆枕组成的加厚的保护圈,这种形态可能与“保护支撑”有关,它可以减轻打斗、摔伤过程中对头骨的损害。眶上圆枕可以防止正面打斗中对眼睛的撞击,角圆枕和枕圆枕可以减少侧面、后面打斗或摔伤过程中对头骨的破坏。
相比男性,女性头骨较为纤细,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喜欢争强好斗有关,如狩猎,争夺配偶、食物等,有着强壮体魄的男性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更适于生存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人类面部特征可能与人类的行为有关,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及狩猎等。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创伤痕迹的古人类化石,例如尼安德特人、西亚的早期现代人、我国的马坝早期智人、许家窑早期智人,等等,研究结果显示更新世古人类之间曾经发生过激烈的面对面的争斗现象,导致一些弱势群体走向衰退或被吞并。”吴秀杰认为,暴力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不言而喻。
她同时指出,早期人类面部特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遗传、环境、人类行为方式,等等。“饮食假说”是解释早期人类面部特征形成的假说之一,任何假说都会受到质疑,没有质疑就不能称其为假说了。
“综合整个人类进化过程,早期人类的面部粗壮,特别是下颌骨表现最为明显。全新世以后,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头骨的粗壮度(包括男性和女性)也随之降低,表现在下颌及其牙齿上,下颌骨缩小,牙齿拥挤出现率增高。”吴秀杰说,“可以肯定的是,食物对早期人类面部的形态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2014-06-27第16版《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