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6 从印刷电路烂板液制备硫酸铜及间接滴定法测定产品中铜的含量
实验目的
掌握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用碘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熟悉其滴定的条件和操作;学会Na2S2O3溶液配制、保存和标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
1.硫酸铜的制备
现代计算机、无线电、自动控制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器件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工艺已不能满足需要,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印刷电路代替了费事、混乱、复杂的接线工艺。印刷电路已成为电子技术中一种普通的工艺。
印刷电路是在塑料板上黏一层铜箔,用类似印刷的方法,将需要保留的电路图纹覆盖一层抗腐蚀性物质(如油墨、油漆、高分子聚合物等),制成印刷电路图纹,未覆盖保护层的铜箔,用FeCl3酸性腐蚀液腐蚀掉。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所以烂板液中含有CuCl2、FeCl2以及过量的FeCl3,它是铜盐和铁盐的混合溶液。
要从印刷电路烂板液中制备CuSO4·5H2O,其操作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用铁丝(或铁片)置换烂板液中的Cu2+,使其变成单质铜,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同时,还有下列反应发生:
(2)单质铜在高温下灼烧,被空气氧化为CuO:
(3)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
溶液经过滤、浓缩、结晶可以得到CuSO4·5H2O。因粗硫酸铜中含有较多Fe2+杂质离子,当蒸发浓缩硫酸铜溶液时,亚铁盐易被氧化为铁盐,而铁盐易水解,有可能生成Fe(OH)3沉淀,混杂于析出的硫酸铜结晶中,同时也可能析出FeSO4·7H2O晶体。所以在结晶前,有必要先去除铁杂质。方法是用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4,使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注意:一定要控制好pH值,pH值不能超过4,否则易生成Cu(OH)2沉淀,影响产量。若要得到更好的产品可进行重结晶。
2.二价铜盐的分析
二价铜盐与碘化物发生下列反应:
析出的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由此可以计算出铜的含量。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促使反应实际上能趋于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KI;但是KI浓度太大,会妨碍终点的观察。同时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使测定结果偏低。如果加入K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1.8×10-15):
这样不但可以释放出被吸附的I3-,而且反应时再生出来的I-与未反应的Cu2+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少的KI而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但是KSCN只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可能直接还原Cu2+而使结果偏低:
为了防止铜盐水解,反应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度过低,Cu2+氧化I-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氧化为I2,使结果偏高。
大量Cl-能与Cu2+结合,I-不能从Cu(Ⅱ)的氯配合物中将Cu(Ⅱ)定量地还原,因此最好用硫酸而不用盐酸(小量盐酸不干扰)。
矿石或石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法测定。但必须设法防止其他能氧化I-的物质(如、Fe3+等)的干扰。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例如,使Fe3+生成[FeF6]3-配离子而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若有As(V)、Sb (V)存在,应将pH值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
实验用品
仪器 台秤;烧杯;量筒;坩埚;蒸发皿;锥形瓶等。
试剂 Na2S2O3标准溶液(0.1mol·L-1);H2SO4(1mol·L-1,3mol·L-1);HCl(6mol·L-1);KSCN(10%);KI(10%);淀粉(1%);Na2CO3(10%);H2O2(3%);CuCO3(s);K2Cr2O7(s)粉末;铁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