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辐射导弹
前面已经说过,在现代战争中雷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敌机到来之前,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就可以捕捉到飞机的踪影,提前对它进行攻击。只要对方的炮弹一出炮瞠,雷达就可以根据炮弹的飞行路线计算出对方炮阵地所在的位置,不等第二发炮弹射出,就可以摧毁对方的炮阵地。因此,雷达在战斗中起着“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以便保证取得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在争先研制对付雷达的有效办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堡大空袭就是一例。当时英国使用了“扬沙迷眼”的战术,利用金属箔片干扰敌方雷达的正常工作,使德军找不到侦察的目标,反而自己乱作了一团。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队入侵了越南。在开始阶段,美军的飞机经常被越南的防空火力击落,美军采用了多种方式打击越南的防空火力据点,但都无济于事。这是因为美军的飞机一出现,便被越南的雷达所发现,于是便先发制人,提前攻击了美军的飞机,造成了美军飞机的很大伤亡。当美军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便不惜血本把刚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种对付防空雷达的反辐射导弹“百舌鸟”投入了战场,结果取得了成功,这些“百舌鸟”把越南的许多雷达都“啄瞎”了。越南的雷达“瞎”了,就好像“千里眼”没有了眼睛,“顺风耳”没有了耳朵,什么也发现不了,美军的飞机便可无忧无虑地进攻越南了。
这种“百舌鸟”反辐射导弹虽然有一定的威力,但也有它的缺点。主要是在设计原理上针对雷达的型号不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也不同。事实上,“百舌鸟”的弹头前面有13种可替换的导引头。一种导引头对付一种型号的雷达,一旦对方的雷达型号变了,“百舌鸟”的导引头就得改变,这就增大了作战的难度。另外,如果对方的雷达关了机,这些“百舌鸟”就像没有了眼睛的鸟一样,乱飞乱碰,结果还是找不到目标。因此,在越南战争后期,越军抓住这些破绽,使用不同型号的雷达组成了防空网,使“百舌鸟”难以捕捉到目标,尤其是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可以随时改变时,“百舌鸟”更是六神无主,不知东南西北地疲于奔命。
为了解决这种对“百舌鸟”极为不利的情况,美军又研制出了第二代反辐射导弹“标准”。这种“标准”与“百舌鸟”相比,性能提高了很多,它仅用两种导引头便可对付所有型号的雷达。而且它还装有具有记忆功能的装置,即使对方的雷达关机了,“标准”还能记着它的位置,仍能找到雷达,这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攻击能力。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利用“标准”导弹和电子干扰器相结合,一举摧毁了叙利亚布置在贝卡各地的雷达网。接着以色列的飞机犹入无人之境,仅用6分钟就消灭了19个防空导弹营,而以色列的飞机却一点损失都没有,这次“标准”可以说是大显神通了。
很快美国又研制出了第三代反辐射导弹“哈姆”。它只用一个导引头便可对付所有型号的防空雷达,而且还可以自动改变导引头性能来对付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防空雷达。“哈姆”不是发现雷达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乱炸一通,而是先仔细地辨认一番,专找那些厉害的雷达先打,提高了打击的力度。而且它还采用了无烟发动机,不容易被发现。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时,美军使用了“哈姆”攻击利比亚的雷达,说打哪就打哪,百发百中。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哈姆”和英军使用的“阿拉姆”一起,使伊拉克的绝大部分防空雷达遭受厄运,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飞机却很少被击落,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第三代反辐射导弹中,美国的“哈姆”和英国的“阿拉姆”性能类似,它们都可以直接攻击雷达,也可以用伞降的方式攻击雷达。伞降攻击就和跳伞运动员差不多,当对方的雷达已经关机而导弹不能直接攻击时,这时发射出的导弹先爬高到预先选定的地区高空,然后熄灭同时打开降落伞,慢慢地下落寻找目标。当发现目标后,便扔掉降落伞,沿着一个斜坡式的路线向目标攻击,这样它便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使被攻击者有一种“天兵天降”的感觉,让雷达防不胜防。
今后,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将从单一的空中对地面,发展为空中对空中,空中对舰艇,地面对空中,地面对地面等,而且杀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将会更强,飞行的距离也会更远。反辐射导弹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