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2)巩固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实验原理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MgCO3及少量的Al、Fe、Si等杂质。按照经典方法,需用碱性熔剂熔融分解试样,制成溶液,分离除去SiO2和Fe3+、Al3+等,然后测定钙和镁,这样过程太繁。若试样中含酸不溶物较少,通常用酸溶解试样,不经分离直接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试样溶解后,Ca2+、Mg2+共存于溶液中,然后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进行滴定。在pH=6.3~11.3的水溶液中,铬黑T本身呈蓝色,它与Ca2+、Mg2+形成的配合物呈紫红色,滴定至由紫变蓝即为终点。
本实验是在pH=10时,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a2+和Mg2+两种离子总量;于另一份试液中,在pH>12时,Mg2+成Mg(OH)2沉淀。加入钙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单独测定Ca2+,然后由总量减去钙量,即得镁量。
测定钙、镁时,对不同试样,掩蔽干扰离子的方法不尽相同。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和酒石酸钠以掩蔽试液中Fe3+、Al3+,然后再碱化;在碱性条件下可用KCN掩蔽Cu2+、Zn2+等重金属离子①;对于Cu2+、Ti2+、Cd2+、Bi3+等重金属离子的干扰不易消除,加入铜试剂(DDTC),掩蔽效果较好。
仪器与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烧杯。
药品:0.02mol·L-1EDTA标准溶液、1∶1HCl溶液、10%NaOH溶液、1%钙指示剂、1%铬黑T指示剂、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1∶2三乙醇胺水溶液、石灰石样品。
实验步骤
1.试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试样0.25~0.3g于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湿润,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中滴加1∶1HCl4~6mL,小火加热使之溶解②。冷却后定量地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摇匀备用。
2.钙、镁总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试样25.00mL于锥形瓶中,加20mL水,5mL三乙醇胺,摇匀。再加入10mLNH3·H2O-NH4Cl缓冲溶液,摇匀。最后加入少许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或蓝绿色),即为终点。记录体积读数,平行测定3次。
3.钙含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25.0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20mL水和5mL三乙醇胺溶液,摇匀。再加入10mLNaOH溶液③,钙指示剂少许(米粒大小),摇匀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变为蓝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读数,平行测3次。
4.计算
根据EDTA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分别计算试样中MgO和CaO的质量分数并求出测定误差。
注释
①用来掩蔽Fe3+等离子的三乙醇胺,必须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然后再碱化,否则Fe3+易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易被掩蔽;KCN是剧毒物,只允许在碱性溶液中使用,若加入酸性溶液中,则产生剧毒的HCN气体逸出,对人有严重危害。
②如试样用酸溶解不完全,则残渣可用Na2CO3熔融,再用酸浸取。浸取液与试液合并。在一般分析工作中,残渣作为酸不溶物处理,可不必考虑。
③测定钙含量时,若形成大量Mg(OH)2沉淀,将吸附Ca2+,会使钙的结果偏低。为了克服此不利因素,可加入淀粉-甘油、阿拉伯树胶或糊精等保护胶,基本可消除吸附现象,其中以糊精的效果较好。5%糊精溶液的配制方法:将5g糊精溶于100mL沸水中,稍冷,加入5mL10%的NaOH,摇匀。加入3~5滴K-B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至蓝色。临用时配制,使用时加10~15mL于试液中。
思考题
(1)为什么掩蔽Fe3+、Al3+时,要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用KCN掩蔽Cu2+、Zn2+等离子是否也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用酸溶解石灰石试样前为什么要用少量水润湿?滴加HCl溶液时应怎样操作?如何检查试样是否完全溶解?
(3)试述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钙和镁含量的原理,并写出计算公式。
(4)将烧杯中已溶解好的试样转移到容量瓶以及稀释到刻线时,应怎样操作?需注意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