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简单的初等函数或经四则运算后得到的函数外,我们还常见一些由初等函数复合所得的函数。本节将考虑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定理3.3.1(链式法则) 设函数g在x0处可导,f在u0=g(x0)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x0处也可导,且
证明 由于f在u0处可导,因此f可表示为
其中,当u→u0时,α=α(u)是无穷小量,且α(0)=0.现取u=g(x).由于g在x0处连续,故当x→x0时,u=g(x)→g(x0)=u0.因此,
其中,α=α(g(x))→0,(x→x0).从而
一般地,如果g在区间(a,b)内可导,而f在g的值域内可导,那么在(a,b)内有定义的复合函数在(a,b)内也可导,并且,
或者表示为
上述公式常被称为复合函数的链式求导法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求得f′(u)后,应将u=g(x)代入。另外也请注意:f′(g(x))与(f(g(x)))′是不同的,读者应明确无误地区别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通过上述链式求导法则,可以方便地计算更为复杂函数的导函数。
例3.3.2 求幂函数y=xa(x>0)的导函数。
解 将y=xa表示为y=xa=ealnx.它可以看作y=eu与u=alnx的复合函数。
因此,
例3.3.3 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函数f(x)=xx(x>0)的导函数:
(xx)′=xx(1+lnx).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反函数的求导法。假设函数f∶I→J和g∶J→I互为反函数,其中J=f(I).由定义,在J内:f(g(y))≡y.如果f在I内可导,且g在J内可导,那么复合函数在J内可导,且
另一方面,由于复合函数(y)=y,故′(y)=1.从而有
f′(x)g′(y)=1,x=g(y)
因此,当f′(x)≠0时,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直接在(可导函数的)恒等式f(g(y))≡y两边关于y求导得到g′(y).请注意,g′(y)仍以复合函数的形式出现:g′(y)=1/f′(x),x=g(y).这一方法可用于计算一些由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例3.3.4 考虑由Kepler方程(常数ε∈(0,1))
y-x-εsiny=0
确定的函数y=f(x)(见例0.2.4)。将其代入上述方程,得到恒等式
f(x)-x-εsin(f(x))≡0.
以后我们可以用二元函数的隐函数定理证明:该函数y=f(x)是可导的。因此,在上述恒等式两边关于变量x求导,并整理后得
这是一个关于f及其导函数的恒等式。由此得到导函数
它给出了通过自变量和函数来计算导函数的表达式。
对数求导法
利用对数建立函数恒等式,将复杂函数简化。然后通过函数恒等式的求导,建立导函数的关系式,进而解得导函数,这一方法称为“对数求导法”。下面我们以f(x)=xx(x>0)为例,来演示对数求导法的基本过程。
首先对函数f(x)=xx取对数,从而建立一个恒等式lnf(x)=xlnx.等式左边函数lnf(x)是y=lnu与u=f(x)的复合函数。
其次,对此恒等式关于x求导(等式左边通过复合函数求导法;等式右边直接求导)得
最后解之,得f(x)=xx的导函数:
f′(x)=xx(1+lnx).
一般地,用对数求导法可以证明:若函数u(x)和υ(x)均可导,且u(x)>0.则
建议读者仔细推导这一公式。
对于一些积、商、幂或指数函数,用对数求导法也可以简化求导过程。
例3.3.5 求函数的导函数。
解 两边取对数,得
对上式关于x求导,注意到lny(x)是复合函数,因此有
两边乘y(x)并将y(x)的表示式代入,得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完全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函数和一般函数的求导法则。下面列出了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以便备查。读者理应熟记这些公式。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C)′=0,其中C为任一常数。
2.(xa)′=axa-1,其中a为任一常数。
3.(sinx)′=cosx,(cosx)′=-sinx.
4.(tanx)′=sec2x,(cotx)′=-csc2x.
5.(secx)′=secxtanx,(cscx)′=-cscxcotx.
6.|x|<1.
7.
8.(ax)′=axlna,(ex)′=ex.
9.(x≠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