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个用电子做的类似的实验。其原理图见图6-3。我们制造一把电子枪,它由一根用电流加热的钨丝和环绕它的一个带孔的小金属盒构成。如果钨丝相对于金属盒带负电压,钨丝发射的电子将被加速向盒壁,有一些将穿过小孔跑出来。所有从电子枪跑出来的电子具有(近似)相同的能量。在电子枪的前面又是一堵墙(只不过是一片薄金属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墙外是另一块板,它将用作“后障”。后障前面放一个可移动的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可以是一个盖革计数器,或者一个与扬声器相连接的电子倍加管也许更好。
图6-3 用电子做的干涉实验
我得马上告诉你,你不要试着去做这样一个实验(虽然你可能已经做过我们前面描述的两个实验)。这个实验从来没有以我们刚才描述的形式做过。麻烦在于,为了显示出我们感兴趣的效应,仪器的尺度必须小到不可能做出来的程度。我们是在做一个“思想实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因为它易于想象。我们知道将会获得的结果,因为已经做过许多别的实验,在那些实验中已选取了合适的尺寸和比例以显示我们要在下面描述的效应。
在电子实验中我们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我们听到从探测器(即扬声器)发出的清晰的“喀哒”声。所有的“喀哒”声都相同,没有半个“喀哒”声。
我们还会注意到,“喀哒”声的出现很不规则,有点像这样: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等,就像你无疑听到过的盖革计数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如果我们对足够长的时间里——比方说许多分钟里——听到的喀哒声进行计数,然后在另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再次进行同样的计数,我们会发现,两个数目非常相近。因此我们可以定义听到喀哒声的平均计数率(平均每分钟听到多少次喀哒声)。
随着我们四下移动探测器,喀哒声出现的速率或快或慢,但是每一个喀哒声的大小(响度)永远相同。如果我们降低电子枪中钨丝的温度,喀哒声的出现速率就会慢下来,但是每次喀哒声的大小仍然和以前一样。我们还会注意到,如果我们在后障上放两个分开的探测器,那么一个或另一个探测器都会发出喀哒声,但是两个探测器决不会同时发喀哒声(除了有的时候两次喀哒声在时间上太接近,以致我们的耳朵感觉不出二者的间隔)。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到达后障的任何东西都是以“颗粒”形式到达的。所有的“颗粒”的大小都相同:只有整颗的“颗粒”到达,一次一颗。我们得说:“电子永远以完全一样的颗粒形式到达。”
正像我们用子弹做的实验一样,我们进而可以用实验求出下述问题的答案:“一个电子‘颗粒’在离中心的距离为x处到达后障的概率是多少?”同以前一样,保持电子枪的运作情况不变,观察喀哒声的快慢,我们就得到了相对概率。电子颗粒到达一个特定的x处的概率正比于在这个x处的喀哒声的平均计数率。
我们实验的结果是图6-3(c)中标有P12的那条有趣的曲线。是的,电子的行为就是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