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金羊毛”问世
古希腊有个传说,一群神勇无比的勇士,为了找到代表光荣和财富的“金羊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困难,战胜了巨蟒、妖女和魔鬼,最终找到了“金羊毛”。
这个传说告诉人们:如果不付出代价,光荣、幸福和财富是无法得到的。
人工合成纤维的历史,是一部人和自然拼搏的乐章,是现代人寻找“金羊毛”的感人故事。
我们可以把这部历史概括为三部曲。
合成纤维突破的第一步,是聚酰胺纤维(尼龙-66)。它是由美国的卡洛泽斯及其助手富洛利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1937年,卡洛泽斯在研究成功后倒下去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成果的化学家富洛利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9年,德国的施拉克(P.Schlack)制出了聚酰胺纤维,称它为“贝龙”(即尼龙-6),并于1940年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从此,尼龙的生产在各国迅速地发展起来,陆续出现了法国尼龙-11、前苏联尼龙—7以及日本尼龙-9、尼龙-3和尼龙-4等。
第二个合成纤维发展的里程碑是聚酯纤维,我国俗称为“涤纶”。它是1940年由英国化学家万费尔德(T.Whinfield)与狄克逊(J.Dickson)首先合成出来的。由于二战的侵扰,这一重大成果被搁置了10年。直到1950年,英国的卜内门公司才将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到20世纪70年代,“涤纶”已经成为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的品种。
我国在“文革”后期引进了“涤纶”生产线,使涤纶、涤卡、涤棉走俏神州,风靡了l0多年。
第三代合成纤维于1951年正式登场,人们称它为合成羊毛。
合成羊毛,是聚丙烯腈纤维的商品名。
早在1893年,化学家们就历尽艰辛地试制出了丙烯腈,后来又从丙烯腈的聚合反应中得到了聚丙烯腈。
但它既不溶于普通溶剂,也不能用增塑剂增塑,因此难于加工。
1939年,一位名叫瑞恩(H.Rein)的化学家取得了用聚丙烯腈制造纤维的专利,但由于产品质量差而没有推广应用。
1942年,瑞恩改用二甲基甲酰作为聚丙烯腈的溶剂,终于得到了较高质量的纤维,从而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然而战争打乱了瑞恩的计划。直到1948年,美国杜邦公司才又试产出这种聚丙烯腈纤维,过了3年,即1951年,才正式投入工业生产。
当白亮亮的聚丙烯腈纤维从吐丝口飘落下来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它的耐光性、保温性、弹性都很好,手感柔软细腻,强度比羊毛还要高,价格却比羊毛便宜。
聚丙烯腈纤维一诞生,人们誉称它为合成羊毛。我国俗称它为“奥纶”。
人造羊毛的问世,使天然羊毛黯然失色。
据说,在以盛产羊毛而著称的澳大利亚,牧羊人在看到合成羊毛之后,悲痛地大饮啤酒,准备大量宰杀羊群,改行另谋出路。
“奥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合成纤维,用它制成的衣料、绒毯等,在市场上确实堪与羊毛媲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