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王国的“无冕之王”
高分子世界的奥妙,在于它“化腐朽为神奇”。
乌黑恶臭的煤焦油,平淡无奇的天然气,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合成,便奇迹般地变成了纤维、塑料、橡胶等材料。因此,有人称它为“分子变幻魔术”。
合成塑料的历史,就有一段像魔术一样的有趣插曲。
首先从合成有机玻璃的故事说起。1927年,西方市场经济繁荣,各国的公司纷纷扩大投资,盲目地扩大再生产,结果,虚假的繁荣引发了1929年至1936年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
1927年,德国罗姆—赫斯公司成功地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聚酯类塑料的出现,让人们耳目一新。
经过增塑作用,它可以制成平板玻璃。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硅酸盐无机玻璃,罗赫公司将其称为“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耐光,高度透明,质轻,不易破碎,这些优点是普通玻璃无法比拟的。
当时,杜邦公司把罗赫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千方百计搜集情报。看见罗赫公司大发其财,杜邦公司上下十分眼红。
尤其令杜邦公司气愤的是,罗赫公司竟在美国投资设厂生产有机玻璃,而且生产、销售颇为兴旺。
一向以“化工之母”自称的杜邦公司震动了!
就是在这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使杜邦公司下决心每年拨款25万美元,聘请卡洛泽斯等一批专家从事基础研究。
不久,杜邦公司又恢复了活力。在研制成功氯丁橡胶和尼龙-66之后,又把重点转向研究含氟烯烃的合成上。
氟是极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能够与烃类产生激烈反应,生成氟化烃。
经过七八年的实验研究,到1938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四氟乙烯的聚合。
聚四氟乙烯具有神奇的性能:耐高温、耐强腐蚀,即使在200℃高温下还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它确实是当时无敌于天下的塑料。
当杜邦公司正准备加大投资大量生产有机氟塑料时,美国正式参加二战,它的计划被迫“下马”。
直到1949年,美国杜邦公司才实现了有机氟塑料的工业化生产,并将它的商品名戴上“塑料王”的桂冠。
20世纪60年代,他们又研制成功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从此氟塑料成了杜邦公司的王牌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