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人造地球卫星
目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中90%以上是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除了卫星上的仪器要正常运转外,最重要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和姿态控制.
当卫星被火箭送到一定的高空后进入轨道,此时入轨的速度与方向就决定了卫星的运行轨迹——卫星运行轨道.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称为环绕速度,抛物线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称为逃逸速度.对不同高度,卫星的环绕速度与逃逸速度是不一样的,如表3-2所示,表中R=6 378km表示地球半径,H=5.6R=35 800km为地球同步轨道,在此环绕轨道上环绕一圈刚好是一昼夜(24h).
表3-2 不同高度的卫星其环绕速度和逃逸速度不一样
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仅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还受到像月球引力、太阳引力、大气阻力和太阳光辐射压力等其他摄动力的作用.尽管这些摄动力远小于地球引力,但卫星长期受摄动力的作用会偏离原先轨道,甚至发生卫星坠毁或逃逸事故.在研究人造卫星轨道时,科学家们往往仅考虑卫星与地球间的质点引力,根据牛顿定律得到所谓的理想二体轨道,这种考虑得到的轨道虽然和实际卫星运行的轨道偏离不大,但也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要得到更精确的卫星轨道,就要考虑多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那么轨道方程就变成了N体问题.对多体问题,其方程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求解尚存在数学上的困难.因此,我们一般只对开普勒(二体)轨道应用摄动方法进行修正,并对卫星的运行轨迹进行跟踪,若发现其轨道偏离就及时用卫星上的小喷气发动机进行轨道控制,如图3-40所示.当卫星上的喷气发动机的能源用完了以后,就不能纠正卫星的轨道偏离,最后卫星将陨落.卫星从开始在太空中运行直至陨落,这段时间称为轨道寿命.
图3-40 卫星轨道位置控制示意
对有些卫星,特别是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如图3-41所示),它们的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运行轨道,而且还和卫星的姿态密切相关.我国第一次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就是因为姿态控制失败而最终报废.姿态控制在卫星研制时就必须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卫星姿态的稳定.卫星姿态的控制方法主要有:自旋稳定法,让卫星围绕自身对称轴不停旋转,像陀螺仪一样稳定;重力梯度稳定法,利用转动物体在重力场作用下会达到平衡的原理,使卫星某一面始终朝向地球;磁力稳定法,利用地球磁场对卫星上磁性体的吸引力使卫星稳定;三轴稳定法,在卫星上安装反向作用轮、姿态传感器和气体喷嘴,使卫星达到高精度稳定.
图3-41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